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自主能力培养

2015-12-02 08:39欧晓霞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自主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欧晓霞

【摘 要】阅读是初中学生接触、认识、感知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并提高文字运用能力的最佳渠道,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必然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倍受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阅读教学到底是要“授之以鱼”还是要“授之以渔”,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深思。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自主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新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倍受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阅读教学到底是要“授之以鱼”还是要“授之以渔”,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深思。

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必须让学生们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各个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学习意识,挖掘自己的潜力。教师必须加强师生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由教师主导更多地向学生参与转变。以《孔乙己》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在课前阅读文章并且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先生的基本资料,了解《孔乙己》出于哪种社会情境下,了解《孔乙己》的写作背景等,并且为学生们提出一些与文章主旨相关的问题,如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塑造原型等。如此一来,学生们会在上课之前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对文章进行一番自我解读,从自身的角度思考孔乙己这一人物的一生。教师还可以从鲁迅先生曾评价孔乙己的话语入手,让学生们解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含义,理解鲁迅先生是否对表孔乙己怀有同情之心以及其中的原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解读类似的词句,为学生们设置相关的问题,如: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而“红”,再到“灰”而“黑瘦”,是体现了孔乙己性格怎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因此,如果用单一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效果不一定好。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运用不同的引导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阅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阅读要求学生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预习课文,阅读课外书籍。教师一定要安排好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尽量给他们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当然,进行自主阅读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时,由于学生对春天都非常熟悉,所以很快就能够通过自身的感知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能够更快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给他们适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读书时真正受益。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传授这些方法要指导学生在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经验,有技巧的,关键是善不善于总结反思。分析一篇文章,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在文体上,应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在内容上,议论文指论点和论据;记叙文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说明文或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在形式上,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说明文则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再就是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段、中心句和关键词。我给学生分类整理了一整套解答各类阅读题的方法。如:分段及归纳段意、内容、中心的方法;开头、中间、结尾等句子的作用;如何找准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照应句等;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方法的正确判断;缩句、扩句、改句的章法……这样经过整理传授和实践运用,学生就好比有了公式,有了法宝,各种类型的题目拿到手,都能迎刃而解了。

三、质疑探索,强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让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去感悟,以学生不断发现学习中的疑难为初始,以学生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为归宿。阅读教学中注重质疑讨论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讨论析疑”是学生在自读后就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元开展讨论,以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的学习过程。它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石榴》一文,学生对作者把石榴比做“夏天的心脏”不理解。我并没有马上解答,而是让小组讨论,结果很多学生从花的颜色、形状去找理由,都不能很好的解释。后来经过启发引导后,有的学生说石榴在夏天都能开得鲜艳、充满了活力,因而把石榴比做“夏天的心脏”,突出了石榴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这一环节,学习小组则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做,使学生的质疑、析疑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交流解疑”是学生把各小组研讨的学习成果在班上汇报并进行评价、校正使之完善;同时把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在班上讨论解答,从而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上《变色龙》一文有学生提出:“血淋淋的指头”的细节描写是否多余?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小组认为,其描写是赫留金被狗咬伤的见证,也是要求狗主人赔偿的有力证据,并不多余。有的则认为这样的描写会成为赫留金冒犯名狗的充分罪证,这是不该写的。一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纷纷从文中摘词引句加以佐证,争论得不可开交。最后在争论中形成统一的见解: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反映出赫留金的不幸遭遇,更从反面衬托出奥楚蔑洛夫这种人的卑劣形象。又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孔乙己的最后结局如何呢?当很多学生讨论后都一致认为“孔乙己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最终走向死亡”。但有一学生却提出“孔乙己并未真的死了呢”这一问题。于是我们在班上展开热烈的讨论,并鼓励那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他马上说出自己的理由:“中国人喜欢以大团圆的结局来收尾的,是否可以让孔乙己有一个好的结局。比如,可不可以设想孔乙己受到某慈善机构所收留,而安度晚年?”其他同学则纷纷发表意见,最后统一认为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目的是让人们更加憎恶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激发人们的抗争意识。这些思维上的交流、碰撞,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孔乙己个人的悲剧性,而且明白了社会的悲剧性,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刍议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能力的提升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