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萍
【摘 要】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民的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外来的多元文化进入我国,充斥着人们的视野,也冲击着我国的文化。人们对外来文化感到新鲜和好奇,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厌倦,因此,具有明显地方特色文化的中原豫剧,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公众的关注度越来越少,尤其是我们的80后和90后的年轻朋友。在此背景之下,研究和探讨豫剧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共分两个部分,首先阐述了中原豫剧的发展历史、特点和当前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究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对策建议。本课题是通过到剧团中亲身体验,来了解豫剧的发展。以期能为中原豫剧的发展、继承以及学术研究提供案例参考及内容支持。
【关键词】豫剧;现状;发展;对策
豫剧是在河南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民俗礼仪、民间歌舞、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原人民文化的精髓,是河南民间艺术的奠基石,它构建起了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桥梁。从它诞生、成长、到现在,对我们中原民间音乐艺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植根于民族文化心理的土壤中,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色彩,豫剧亲切、朴实、又刚强直率、热情奔放,地方特色鲜明。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一、当前豫剧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逐步改变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加之豫剧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致使豫剧出现了严峻的生存危机。常常出现新作品排练出来放到剧场,观看者寥寥无几的现象;80后的观众甚少,几乎没有90后的观众。究其原因:
一是豫剧的精品剧目非常少,而创作缓慢。传统的豫剧剧目大多是创作者根据民间传说、地方典故或者历史故事改编而成的。虽然这些剧目,特别是经典剧目对现代人来说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外来事物的影响,人民的生活内容也在发生着改变,人们逐渐失去了对这些一味老剧老演、老演老剧的新鲜感。许多剧目仍然延续着传统剧目的创编风格并没有观念上的更新、也没有把握时代的气息;而且在创编内容上挖掘的不够深入;有的作品创编甚至脱离了实际生活,精品也少且创作缓慢。
二是豫剧的专业演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员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演员的年龄层次老化。笔者对豫剧团的调查得知该团的演职人员18人,其中:老演员(50到70岁以上)有8人,中年演员(30到50岁)5人,剩下的则是年轻的演员(主要担任跑龙套和武打的角色);演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豫剧的从业人员中专学历占百分之六十五,而大学本科学历仅占百分之二十五,还有少部分的是进入剧团之后跟随演出。该团的演员大部分都是在跟随豫剧团演出的过程中拜师于本剧团的老演员学习豫剧,是从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演员。由于文化水平较低,豫剧的文化底蕴将很难得到体现,好的精品无法创作出来,致使市场萎靡;演唱技巧形式单一、同腔同调;往往存在演唱大段的“唱”词,少有戏曲四功中的“念、做、打”,给人以苍白的感觉,没有艺术的感染力,更没有丰富的观感。
三是政府重视不够,对剧团建设经费投入非常有限,剧院简陋,道具存旧;设备老化,有些音响、传统戏服大多都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购置,以至破旧戏服和失真的高音喇叭仍在“超期服役”,演出人员要依靠剧院自身的创收来发放酬劳。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政府对豫剧的发展应给予支持: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国家,任何文化形式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戏曲如此,当然豫剧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在当今戏曲文化处于低迷的形式下我们更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由于艺术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豫剧艺术质量的提高,影响了豫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豫剧的发展的背后需要有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因此政府需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戏曲院校的
办学水平,提高豫剧演员和编剧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再者豫剧中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的剧目需要国家给予相关的保护,这既是继承和振兴豫剧,而且也是一种保护我们优秀的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责任,也确保豫剧的发展后继有人。
第二、豫剧应主动把自己推向市场:由于豫剧具有的特殊文化价值,豫剧需要重视宣传。新的优秀剧目可采取各种各样宣传方式,可采取电视媒体、报刊广告、宣传图册以及网络等手段来包装和宣传自己。也可通过编写出版豫剧相关的历史、故事、艺术欣赏等来宣传,今年来河南电视台的为豫剧而创作《梨园春》节目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朋友们的喜爱,此栏目提高了豫剧自身的知名度,扩大其社会的影响力,从而激发起更多观众来喜爱豫剧。
第三、豫剧本身要兼收并蓄自我超越:随着时代的发展,豫剧自身需要革新。豫剧发展应将目光投向全国各地,在创作新作上应吸取其他地区的优秀戏曲艺术,来丰富自身。河南是豫剧的发源地,中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沉淀,有着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应将中原文化精神与地方的优秀艺术相结合,将具有地域限制的艺术形式发展为大众文化。
第四、豫剧应推陈出新,创造新的优秀剧目:戏曲生存延续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不断地创编出新的好的作品来满足观众。一个好的作品当然应当顺应当时的社会生活,随着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更多新的东西充实着我们的视野,尤其80后跟90后,因此出现了剧场很少有80后跟90后的观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是没有作品,演出的都是以前的老剧本,不能满足这些年轻人的观感。二就是新作品的创编问题,它依然按照以前创编风格、陈旧的故事来编写剧目,因此出现了所谓的“落伍”。所以豫剧作者本人应顺时代要求,大胆创新写出好的、吸引人眼球的作品。来保证我们的豫剧长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周武占.河南戏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2]郭强.当代豫剧的生存状态研究[M].武汉:湖北大学,2010.
[3]振兴豫剧委员会.豫剧生命力根植于民众文化心理的深处[J].东方艺术, 2000(2):77-79.
[4]郭克俭.豫剧唱词语言艺术特征[J].中国音乐学报,2010(04).
[5]谭静波.豫剧[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6]殷末之.论豫剧浓郁的中原民俗文化特色吉林[J].吉林艺术学院报,2010.
[7]张履谦.民众娱乐调查[M].开封:开封教育实验区出版,1996.
[8]刘明.河南豫剧与中原文化传承[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9).
[9]谭静波等.《梨园春》对文化艺术事业的影响和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01.
[10]李红艳.重启中的中原戏剧——著名作家怀臻访谈[J].东方艺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