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勇,李冬姝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会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最急迫解决的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是创新人才群体中最庞大、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干力量。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的重要品质之一,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味着为未来的“大师”播下种子。[1]但是,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方式落后守旧,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研究生创新能力严重不足。[2]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当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急需得到加强。
虽然,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已经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当前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价过于强调量化成果,同时存在急功近利的短视现象。研究生培养过早进入课题研究阶段,课程学习这一基础环节经常被忽视。此外,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应试和讲授式等问题,课程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成为占用时间的“鸡肋”。[3]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从科研和论文回归到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教学,强调要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什么样的课程教学模式才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旨在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提供一套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高等学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人才,为社会提供旺盛的创造活力。[4]创新能力训练和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近十几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但是,研究生实际学习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5]
研究生教育包括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两个阶段。其中,课程学习不仅是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课程和教学是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众多因素之一。[6]课程和教学方面的改革及完善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个人因素,如,问题意识淡漠、知识结构零乱、思维方式僵化等。[7]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不仅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对现有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构建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开放式教学以学生为主角,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特征,讲究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能真实地不断增强学生专业素养,提升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8]这种教学理念源于科恩的“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和斯皮罗的“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式”。[9]
从洪堡提出大学的理念开始,自由和平等交流就是培养“完人”的重要前提。要想实现创新,首先不能有束缚。开放的学习氛围和多维式课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维度。[10]因此,以学生主体活动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构建的开放式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七个维度的开放,以及“问题驱动”和“教师引导”两个驱动引擎,见图1。
图1 开放式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
其中,教学理念是基础和思想指导;教学形式、教学地点、教学手段、学科基础和授课方式是过程和手段;考核方式是约束和结果评价;问题驱动和教师指导是运行保障。研究生课程教学实现这七个开放,将有效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概念界域限制,实现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主体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内容的实务性与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几个目标,从而有效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开放、自由和平等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解放研究生,并有效培养研究生的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首先,授课老师和研究生之间应该保持平等,告别一言堂,教学过程中应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特别是面对科学问题,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应该公平、平等和自由,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其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理念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至关重要。在当前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要承认很多研究生掌握更多、更先进的理念或方法,在某些方面会比老师更优秀。
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弃填鸭式的教学,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形式,形成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参与的研讨式教学,以此来扩大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兴趣。并通过问题驱动和教师引导,有效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研究生的自主性,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授课内容、设定研讨命题。
教学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非常需要经验的积累。但是,如果一名教师长时间讲授同一门课程,难免会产生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的“惯性”。为了避免这种路径依赖产生的刚性和惰性,可以采用授课教师轮换制,或者邀请企业家、专家、学生上讲台的方式,实现授课教师多元化,有效增加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研究生创新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的高等教育受到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影响,逐渐发生转变。幕课具有大规模性、开放性和网络性三个主要特点[11],最大程度的释放了时间、空间、教学内容和授课老师等对学习的限制,给与学生充分、自由的学习和交流空间,能够有效的支撑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学也应该告别单一的板书加教材的教学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媒介,适度引入幕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的多样化、自主性和仿真化。此外,除基础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之外,可以不限定教材,增加推荐教材、课外读物和文献的比例,开放课堂教学信息来源。
拥有独特的知识结构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创新来源于学科交叉,单一的学科背景和学缘结构均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科交叉,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视角分析和讨论问题,不仅关注本学科前沿领域和学科空白区,还要关注多学科交叉点或集成区。为研究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深攻主业的前提下广泛涉猎相近学科领域,从而有效提升其创新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应该结合学科特点深入社会实践、企业实践和技术实践中。与企业和科研院所搭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实现教学与实践、项目和研究的三结合。此外,鼓励研究生走出校园,积极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论坛、workshop或者seminar,不断吸收和学习新鲜理念和知识体系,提升视野,拓展思路。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不能简单的把论文的数量、考试的成绩,作为研究生质量的核心。”为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仅仅依赖于考勤和考试等传统方式。除部分基础性课程采用闭卷考试之外,其他课程应更多的采用课外开放式考核方式。考核重点不再是对于知识和理论简单的记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考核创新性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考核方式和重点的改变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每一次社会生产生活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得到攻克突破的过程,即是一系列创新思维、创新成果大量产出的黄金时期。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之一。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12]
问题驱动是确保开放式教学有效运行的引擎之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带动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首先,围绕理论问题、技术问题或社会问题等设计教学内容,搭建知识体系,组织教学过程;其次,教学过程中增加研讨的比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和良好的问题意识;最后,以提出有效的创新性解决方案作为教学目标和考核要点。
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以问题为驱动,实现七个维度的开放,极大的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重要性的降低,教师的有效引导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需要引领学生创造新知,有效的教师引导仍然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维度。
杰罗姆·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需要浓厚的兴趣做指引。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只作极少数的讲述,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13]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讨论法和问题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组织、问题的提出、课堂研讨环节的把控和引导等都是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有效和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
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点,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人才支撑和保障。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课程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中心,采取更加灵活和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引导、激发为主,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不仅需要改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环境和软硬件条件,同时对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和教师队伍建设。
鉴于专业特殊性和差异性,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理工科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略有不同。
[1]温才妃.研究生培养十年嬗变:创新知易行难[N].中国科学报,2015-01-15(5).
[2]季卫兵.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误区及其重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54-157.
[3]王艳,阳华,钟世安.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重要性之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222-223.
[4]郑存库.论高校科研工作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25(4):31-33.
[5]温全,寇福生,周鹏,等.试论工科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J].经营管理者,2014(9):265-266.
[6]杨晓明,冯茜.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6):38-41,46.
[7]严欣平,王光明.制约与提升:透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39-41.
[8]柯佳敏.地方高校研究生教学改革新思考——课程设置模块化与开放式教学创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19.
[9]黄洪旭,陈楠.开放教学的相关理论及教学方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145-146,163.
[10]唐昆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3-127.
[11]郝以雪,李君,谢合明.论慕课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影响——以西华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5,32(1):34-36,63.
[12]郑华盛.基于问题驱动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4):100-104.
[13]郗群.认知——发现论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5(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