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中共虹口区委党校
党性教育是培养干部的核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近年来,本市以建设“多伦路的红色记忆”教育基地为着力点,以建设示范性基地为目标,致力于探索和把握新时期党性教育规律,系统推进上海党性教育战略规划,积极构建上海党性教育新格局,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水平。
党性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以及追求目标在党员身上的一种反映,以内化为情感和外化为行为的方式,体现出对党的忠诚。党性教育就是通过对党员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帮助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培养优良作风,不断强化对党的忠诚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信心。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干部教育的新要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现场教学可以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抓手。而要充分发挥现场教学在党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建设高品质的党性教育基地,通过品牌基地的示范和引领,带动全市党性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1.建设示范性教育基地,是推动党性教育改革创新的战略需要。党性有其固有性特点,又具备历史发展性特点。党性教育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发展的深刻转型,无论是干部教育所处的时代、环境还是教育对象对党性的主观认知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一的传统讲授式的党性教育方式已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局限性。为此,加强新时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必须要用改革的理念和创新的思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联系,把实践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源泉和生动教材,从实践素材中挖掘党性、提炼党性、阐述党性、激活党性。推进“多伦路的红色记忆”教育基地示范性建设,就是对党性教育方式方法的一种创新,目的在于通过建设高水准的教育基地,将多伦路街区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的实践资源,把党性教育课堂搬到革命斗争的现场,将特定历史现场转化为党性锤炼的课堂,引领党员干部走进党的历史,感悟革命传统,震撼思想灵魂,强化党性观念,让党性教育在现场教学中凸显时代性,彰显生命力。
2.建设示范性教育基地,是提高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摆上了各级党委的重要议程,重视党性教育正在成为一种自觉。为培养一大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党员干部,有的放矢地开展党性教育,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紧迫而现实的任务。推进“多伦路的红色记忆”教育基地示范性建设,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把示范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与当前干部队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与党员干部新时期所担负的历史重任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对照党性这面“镜子”,自觉清扫精神灰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培养优良作风,让党性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建设示范性教育基地,是增强党性教育说服力感染力持久力的重要手段。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党性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持久力。就干部教育而言,创新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和实践结合,实现客观环境与教育者主观感知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在日常活动中,不同方式获得的信息量具有明显差异:阅读信息能记住10%,听到信息能记住20%,但亲身经历却能记住80%。这说明越真实的体验,越能触动思想灵魂,产生触动乃至震撼效果,让人久久难忘。因此,增强党性教育说服力感染力持久力,关键在于要将党性教育教学模式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说教向对话转变,增强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和感染性。推进“多伦路的红色记忆”教育基地示范性建设,就是要探寻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内容与形式、激情与理性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历史的再现情境中,用革命史实与党员干部对话,用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与党员干部对话,让党员干部在历史事实和真实场景中亲自去感知和体验,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党性修养,促使其党性修养、政治品质和道德境界有效提升。
近年来,我们重视发掘和整理上海红色资源,着力打造虹口区“多伦路的红色记忆”示范性党性教育基地,依托25处丰富的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城市斗争历史遗址遗迹,着力加强示范性建设,以现场讲解、教学互动、提炼总结为主要手段,寓理于史、寓理于情,“精”讲历史、“巧”引思考,着力提高基地的品质。目前基地已初具成效,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先后接待了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等单位领导以及各类干部学员2000多人次。多伦路已经成为上海各级领导干部接受心灵洗礼、强化党性修养的示范性党性教育品牌基地。
1.提炼鲜明主题,聚焦党性教育。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历程不仅包括正面战场的正面斗争,也包含着白色恐怖下隐蔽的城市斗争。我党早期城市斗争对正面斗争发挥着巨大的支持作用。大批优秀革命者曾经默默无闻地从事地下斗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他们的革命精神值得代代相传。目前的党性教育基地中,以“城市斗争”为主题的现场教学基地尚不多见。多伦路街区属于上海市虹口区,位于市政府确定的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反映“城市斗争”的党性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如中共早期领导人陈延年被捕的多伦路旧址,中共江浙区委办公所在的恒丰里、永安里旧址,“左联”成立大会旧址,左翼文化运动旗手鲁迅的旧居,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瞿秋白旧居等。这些旧式里弄在外观上基本上保持了当年城市斗争的历史面貌,仅“多伦路的红色记忆”现场教学就涉及25处分布相对集中的遗址、旧居。
基地建设立足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活动历史,通过课堂教授、现场教学、分析点评,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早期城市斗争的特殊性、艰难性和复杂性,给予学员党性教育和人生启迪。一是系统发掘,围绕多伦路的红色资源,选点聚焦城市场景;二是梳理素材,以各种史实和实景为支撑,讲解内容聚焦城市斗争;三是突出重点,全面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在惨烈的城市地下斗争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仰和党性。例如,在参观江苏省委旧址时,讲解老师指出,1927年6月、7月,上海血雨腥风。中共江苏省委的第一任书记陈延年和第二任书记赵世炎,被捕只隔了6天,牺牲只隔了15天,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聚焦城市斗争主题开展现场讲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员深深感悟到无数英烈为革命献出年轻生命背后信仰的力量,为之敬仰、为之激励;深深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赴汤蹈火、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左翼”文化运动风起云涌、高举旗帜、引领时代的奋斗精神,隐蔽战线战士的无限忠诚、信仰坚定、孤独卓绝的革命品质。
2.整合各类资源,聚焦党性教育。一是加强文物资料的整理,充分挖掘革命史料。多伦路街区有着存量丰富、种类多样的红色资源,遗迹保存相对完好。在基地建设中,注重发挖掘以上个世纪20年代大革命失败前后的早期领袖被捕牺牲旧居、抗战期间的隐蔽战线共产党人旧居以及左翼文化运动的旧址,切实做好先辈先烈、重点人物、党性教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二是优化师资组合,加强队伍建设。开展高水平的党性教育,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我们着眼师资队伍的梯度建设,构建以资深党史党建教授为组长,以副教授、博士为主要成员的5人教学团队。不仅在年龄上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而且参与的师资均具有党史专业的背景。整个团队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三是加强组织协调,提升整体培训能力。组织部门负责顶层设计、总体安排,不断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同时统筹各方、形成合力,尤其是确保基地各主要场馆配齐配强讲解人员,确保现场讲解的质量和水平。四是提供交通保障,强化周边环境整治。由于这一现场教学基地地处繁华闹市,涉及面广、场馆多、人员来源多,为了保障良好的教学秩序,我们高度重视协调市区及有关部门,统一整治和规划有关党性教育资源的路段和环境,确保资源和环境、教学与秩序相协调。
3.设计科学流程,聚焦党性教育。“多伦路的红色记忆”现场教学注重将党性教育主题的严肃性与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相结合,在坚持理论教育的同时,采用现场参观、实地体验、讨论交流等方式,用平实质朴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进行讲解、感染和引领。一是设计“一题三线”课程体系。紧紧围绕“白色恐怖下的城市斗争”主题,展开“三条线索”,即早期党组织活动、党隐蔽战线上的斗争和“左翼文化”运动。在众多的历史遗址中,我们精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赵世炎故居、李白烈士故居和鲁迅故居等六个教学点,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革命者心中的党性和党魂。二是让党性贯穿整个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预热阶段”,现场教学开展前安排学员观看专题教育片、安排专题党史辅导,让学员对“多伦路的红色记忆”党性教育有基本认识,形成基本知识背景;“体验阶段”,将学员带入教学现场,通过观看遗址遗物、听取场馆馆员讲解、接收专家教学、安排学员和讲解老师互动等环节,让学员在现场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景,促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升华阶段”,在现场体验后趁热打铁,安排学员结合现场教学主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在充分消化、吸收现场教学基地的党性教育养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主题,实现党性修养的升华。三是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在打磨“多伦路的红色记忆”现场教学课程过程中,注重把影视的视觉优势、历史场馆的专业讲解优势和专家讲解的理论分析优势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吸引学员,感染学员,努力激发学员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切实把现场教学的情感上的感动、思想上的触动和灵魂上的撼动转化为干部的党性自律和党性自觉。
4.突出建设重点,聚焦党性教育。一是树立标杆,加强基地建设。标杆是导向。三年来,通过精心设计和专业化建设,“多伦路街区的红色记忆”示范性现场教学基地基本形成,并提炼了“六个一流”的现场教学规范要求,即一流的现场教学参观点、一流的现场教学讲解点评、一流的现场教学师资队伍、一流的现场教学学员手册、一流的现场教学音像资料、一流的现场教学配套保障。二是培养师资,加强队伍建设。师资是关键。由于党性教育的现场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历史,必须回到现实,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接中找到共产党人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在师资的职称评定、课题申报等环节上进行政策倾斜,通过研讨会、现场观摩、精品课竞赛等多渠道加强培训,让师资在精品中打磨,在实战中提高。三是规范发展,加强基地规划。规划上台阶。加强党性教育类型规划,从对过去的红色资源由“点状”利用转为“连点成线”、“点线结合”整体利用;规范了教学流程和管理规定,从课程设计到讲义打磨、讲解内容规范,都有完整的教学环节和课件。从示范性基地到精品基地,形成了多梯队、多层次的建设发展体系;规范了党性修养的提升环节,形成一个多教学模块组合、内容丰富饱满的教学项目,实现讲授、观摩、提问讨论一体化。
党性教育要有科学方法,“固本”、“补钙”必须遵循规律。在建设和使用“多伦路的红色记忆”现场教学基地过程中,我们以增强理想信念为重点,突出抓好“五个坚持”,努力探索规律、遵循规律,不断提高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信仰教育是党性教育的永恒主题。坚定的信仰是支持共产党人战胜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在新时期抓好党性教育,要通过观看真景(红色遗址)、了解真事(红色事迹)、感受真情(红色情怀)、学习真人(红色楷模),使学员认识到:虽然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不同了、党的根本任务变化了,但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变。关键是在保持信仰的统一性、连续性前提下,对革命者的信仰进行提炼、概括和升华,把革命者当年的信仰追求与学员当下的信仰建设连接起来、贯通起来,让前者感染后者、引领后者、感召后者,实现信仰火炬的接力棒式传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多伦路居住、工作过的共产党人,用汗水、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用忠诚、坚守和奉献为后人树立了信仰的丰碑,是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最好榜样。在现场教学中,我们把革命先烈的精神概括为“忠诚品格、顽强态度、奉献精神”,努力使学员看清楚、想明白先烈所指引的信仰之路: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信仰,就必须真信、真行。真信就是在思想深处相信、在灵魂深处相信;真行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不惜一切代价践行。有了真信、真行,才能找到正确方向、获得不竭动力,才不会在各种考验和诱惑面前丧失立场、气节,才能以信仰的力量带动人、感召人、团结人,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和自觉拥护。
特色主题是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突显特色就是展现优势。特色越明显,优势就越明显。这是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国内“红色教育”培训项目精彩纷呈,上海在民主主义革命各阶段的红色资源也得到发掘。这些既为开展学员党性教育提供了强大支撑,又对提炼特色主题、用好各类资源提出了突出挑战。因此,要把提炼特色主题、挖掘精神内涵作为首要任务,既全面客观地还原历史事实,又准确立体地总结精神实质,更系统深刻地揭示当代启示,让历史走近现实。同时,又要防止现场教学基地“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同质化现象,使主题有内涵、有特色、有个性。
设计教学主题、体现优势特色,是现场教学的“顶层设计”。为了更好发挥教育作用,特色主题要体现时代的最强音,经得起时代和历史的检验;要贯彻服务中心工作要求,坚持围绕大局、服务大局;要反映科学发展的新视点,着眼于资政育人、推进发展、促进和谐。在主题设计上要通观全局、理顺脉络、分清主次,把握好初步提炼、比较综合、实践完善三个环节。教学主题只有实现典型意义、时代价值和区域特色的有机结合,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表现真实是现场教学的基本要求,真实的力量来源于真实的细节。就党性教育而言,红色资源现场教学的最显著特点是学员的体验性和带入感,这来源于对红色遗址、遗迹、遗物和史料的历史场景真实再现、对历史人物客观介绍和历史事件科学评价。因此,一般意义上的“高大全”式的概括往往难以给人印象深刻,也难以令人信服,反倒是那些明确、具体、特定的细节,构建了沟通历史与现实、客观与主观的桥梁,成为打动学员心灵、留下深刻印象的闪光点。
细节能够彰显生命力,事关现场教学的成败。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既不空洞抽象也不虚无缥缈,它凝聚在革命者真实而平凡的细节中。要使现场教学过程中的事迹和人物栩栩如生、打动人心,必须尊重历史、确保真实,在遗址保存、遗物展示、事迹介绍、精神提炼等各方面,把细节做深、做精、做细、做活。任何有意或无意的虚构,都足以动摇对全部历史事实的信任。因此,专业教师、讲解人员应始终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牢固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学会用史料说话、以细节服人,善于用真实的力量打动人。这样才能使学员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血雨腥风的城市斗争岁月,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并激发他们的深度思考和精神感悟。
共产党员首先是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和情感教育,具有深层次、隐蔽性特点。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人的心灵深处,而要想感动别人必须首先感动自己。为此,我们强调全体参与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奉献一颗真心、突出一片真情,把党性和人性结合起来。
情感理应体现在党性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一是激活情感。即通过深入细致的讲解,把革命者身上的人性的一面讲出来,把革命者首先还原为一个真实的人,把他们身上的个人情感、对革命事业的情感充分激活出来。二是传递情感。授课教师和讲解人员在教学中要坚持以情感人,努力做到内容有情,即带着感情选择组织素材、撰写授课讲稿;表达有情,即带着感情进行讲授点评、完善教姿教态,做到用自己的感情引导学习者的感情,让后者深深地“入境”、“入情”。三是表现情感。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学员在教学中要做到敬畏历史、尊重先烈、严肃庄严,努力做到真听、真学、真思考、真互动,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党性教育既是组织教育又是自我教育,现场教学重在自我感悟、自我体验。因此,能否充分尊重学员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现场教学成效。在“看现场、听讲解、作点评、促交流”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在现场以系列问题启发学员思考,在课后以后续活动促进理性升华。
现场中,通过城市斗争的特殊考验是什么、革命先烈面对特殊考验做什么、党员干部面对当前考验怎么办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深化理解、联系实际、启迪思考。返回后,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党性分析,通过主题论坛交流党性启迪,通过班级简报汇总学习收获,努力使现场感悟向理性思考转化,使学员从“感动一阵子”升华为“铭记一辈子”,以达到震撼心灵、增强信念、优化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