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捷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225)
移动通信中扩容的GSM基站和新建的3G/LTE基站大量使用分布式基站架构,将基站分成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BBU)和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H)两部分[1]。BBU 设置于机房中,RRH和天线安装在一起。BBU和RRH之间用光纤连接,最大距离可以达40 km[2]。一个BBU可以连接多个RRH,这种BBU+RRU多通道方案无需为每个基站配备机房,可以有效节省空间,降低设置成本,提高组网效率[3]。
通常GSM采用E1接口,3G RRH采用FE接口,LTE RRH采用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PRI)[4-5]。在3G和LTE新建和扩容中经常存在同一地点同时有2G,3G和 LTE RRH的情况[6]。这种情况下一般每个RRH使用一根预埋的光纤,如图1所示,或通过WDM方式每个RRH业务占用一个波长。前者大量占用宝贵的光纤资源,特别GSM等回程业务带宽要求不高的情况也要占用专门的光纤,后者又费用高昂[7]。为在有效成本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光纤的占用,文中提出一种利用LTE RRH的CPRI帧控制字中的保留字节传输2G和3G RRH业务的方法。如图2所示,利用CPRI保留带宽后,同一地点多个RRH到BBU共享一根光纤,不用每个RRH占用一根光纤。
图1 传统情况下RRH与BBU连接
图2 使用CPRI保留带宽
UMTS无线帧周期是10 ms,一个UMTS帧又分成150个超高帧(hyperframe),每个超高帧又进一步分成256个基帧(base frame),基帧又是由一个个字(word)组成。对CPRI的不同选择(option),帧结构都是相同的,只是在不同的option值时字的长度不同:对opton1,字长是8bit(1字节),即一个word是8bit;对opton2,字长是16bit(2字节);opton3字长是32bit(4字节);opton7 字长是 128bit(16 字节)[8]。
基帧的第一个字是控制字,控制字长度和基帧中其它字的长度一致。一个超高帧有256个基帧,因此有256个控制字。这256个控制字又分成64个子信道(subchannel),每个子信道有4 个控制字[12],256 个控制字间插到每个子信道中,即子信道0占用控制字0、64、128、192;子信道 1 占用控制字 1、65、129、193…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子信道63占用控制字63、127、191、255。子信道0~2用于传送控制信息,子信道3~15共52个控制字是保留的[13],文中提出的方法就是利用这13个保留的子信道来传输GSM和3G RRH信号。
对CPRI option1,每个字长为一个字节,即每个超高帧的保留控制字有52字节,而UMTS帧长10 ms,一个UMTS帧又有150个超高帧,因此可得出超高帧的帧频为100×150=15000帧/秒。因此对option1,保留控制字带宽为15000×52×8=6.24 Mbit/s。类似方法可以算出每个option下CPRI保留控制字带宽,见表1。
表1 不同option下CPRI保留控制字带宽
GSM移动回传通常采用线速率为2.048 Mbit/s的E1接口。有几种方法可以把E1信号映射到CPRI保留控制字中,比如把E1做PWE3电路仿真再用MPLS隧道来传送(E1 over PWE3 over MPLS Tunnel),采用异步AMP映射把E1信号映射到CPRI保留带宽中。
AMP(Asynchronous Mapping Process)是一种异步映射过程,其特点是映射时钟独立于CPRI时钟[14]。E1映射到CPRI的帧结构如图3所示。每帧有20个字节,前3个字节是控制信息,后面17个字节用来装载E1净荷。
为克服映射时的频率容差,每帧有一个正调整机会比特PJO和一个负调整机会比特NJO,可以传输数据比特或作为指针调整时插入空比特。位于1、2、3行的JC1和JC0是调整控制比特,用于发送时控制NJO和PJO及接收时解释NJO和PJO,其值见表2。一帧中有3个JC1比特和3个JC0比特,接收时采用大数判决原则以克服可能发生在JC比特上的误码,比如收到一帧中2个JC1比特为1,1个JC1比特为0,按大数判决,JC1比特就当成1。P0~P4是5比特指针,用于指示这20字节帧中净荷的位置。NJ0、PJ0及P0~P4类似于SDH映射中指针和调整字节的作用。X是保留比特,以后可用作E1信号告警指示等用途[9]。
图3 E1 AMP映射帧结构
在超高帧中,每个E1信号对应一个AMP映射帧,AMP映射帧自身的速率为 20×8×150×100=2.4 Mbit/s。一个AMP映射帧可以传送的E1净荷的比特数是17×8+1(PJO)=137 bits,AMP映射帧传输E1净荷的速率是137×150×100=2.055 Mbit/s,所以相对于E1信号的比特率2.048 Mbit/s快了3417 ppm,这个频率差异就主要靠PJO进行调整[10]。有关NJO和PJO的产生和解释见表2。
表2 JC、NJO、PJO的产生和解释
对CPRI的不同选择option,CPRI保留控制字带宽是不同的。CPRIoption1的保留带宽为6.24 Mbit/s,而AMP映射帧的速率为2.4 Mbit/s,因此CPRI option1的保留带宽可以传送2组AMP映射帧,即传送2路E1信号。利用CPRI option1的保留控制字字节传输2路E1信号的帧结构如图4所示。超高帧的保留控制字占用子信道3~15,其中子信道3是E1映射控制信息,子信道3的第一个字节用于指示CPRI保留带宽传送的E1路数,如对CPRI option1,其最大值是2,即最多可以传送2路E1信号。接下来的子信道4~8,共20个保留控制字节用来传输第一路E1的AMP映射帧;子信道9~13,用来传输第二路E1的AMP映射帧;剩余的子信道14和15保留未用。
对其他的CPRI option采用类似的方法,每个option下CPRI保留带宽可以支持的E1路数经过计算后如表3所示。其计算方法就是表1中不同option下CPRI保留控制字带宽除以AMP映射帧自身的速率2.4 Mbit/s,取整得到。如对 CPRI option7,CPRI保留带宽最多可传送38路E1,子信道3的第一个字节最大可以到38。
图4 CPRI option1保留控制字映射2路E1信号
表3 不同CPRI option支持的最大E1路数
FE和GE接口主要用于3G基站或一些新型2G基站[11]。由于 CPRI保留带宽最小仅有6.24 Mbit/s(option1),最大也只有98.84 Mbit/s(option7),相对于FE和GE带宽来说偏小,因此为最大效率地传输FE/GE信号,把所有CPRI保留控制字组合成一个信道,即子信道3~15组合成一个粗管道用来传输FE和GE信号,如图5所示。
因为CPRI保留带宽不是标准的以太网接口速率,因此在把FE/GE信号映射到CPRI保留带宽或从CPRI保留带宽中取出FE/GE信号时需要有流控机制[15]。
此外,如果需要把多个FE信号映射到一个CPRI的保留带宽里,需要先把多个FE信号汇聚成一个FE信号,再把汇聚后的FE信号映射到CPRI保留带宽里。
图5 FE/GE信号映射到CPRI保留带宽
LTE部署过程中大量存在的在同一地点同时有GSM,3G和LTE RRH的情况,为节省对预埋光纤的占用,提出一种利用LTE RRH的CPRI帧控制字中的保留字节来传输2G和3G RRH业务的方法。针对不同的option,CPRI保留带宽最小有6.24 Mbit/s,最大有98.84 Mbit/s,可以传输2路到38路E1信号;对FE/GE信号的传送,为提高效率,可以把所有CPRI保留控制字组合成一个信道来传送FE/GE。
[1] 杨锐.分布式基站在我国铁路GSM-R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铁路技术创新,2011,(2):64-66.
[2] 乐黎黎,孟利民.TD-SCDMA分布式基站射频拉远模块的研究和设计[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36):166-168.
[3] 黄耿,郭鸿.BBU+RRU分布式基站组网模型探讨[J].通信技术,2010,43(11):129-133.
[4] 徐荣.3G无线接入网 IP化传送承载方案的研究[J].电信科学,2006,(8):31-36.
[5] 王磊,叶雯,李晗.中国移动PTN网络规划和部署策略[J].移动通信,2010,(17):45-50.
[6] 李小文,李贵勇,陈贤亮,等.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信令及实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7] 王映民,孙韶辉.TD-LTE-Advanced移动通信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8] CPRI specification V6.0:Std[S],Paris:CPRI industry cooperation,2013.
[9] 张迎,孟利民,华惊宇.TD-SCDMA系统中CPRI协议的研究与应用[J].工业实践与应用技术,2008,34(4):62-64.
[10] 邢立佳,李一兵.基于Xilinx器件的CPRI协议实现方法[J].今日电子,2009,(1):87-91.
[11] 刘玉洁.不同映射对下一代光传送网络时钟性能影响的分析[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12] 韦乐平.光同步数字传送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13] 顾生华.SDH设备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14] 陈国平.基于IPRAN的3G基站承载方案分析[J].数据通信,2012,(4):36-37.
[15] 张胤.具有流控机制的流媒体网络通信技术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