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霞,乜 勇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引言
目前全国34个省市都设立了各自的教科研网,以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服务。但已有的教科研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探索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为教师提供持续、高效的支持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科研的创新和发展有着很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1)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教育逐渐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实现教师教科研网络化、信息化,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科研,为教师提供持续、高效的支持服务,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2)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新的媒体技术,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同时新课程评价提出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研、科研是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重要手段。因此探索新型教科研模式来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势在必行。
(3)教科研网络化是必然趋势
传统教科研在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逐渐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主要问题有资源共享范围有限、时效性差。从交流互动角度来看,交互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从管理角度来看,管理效率不高。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教科研的限制,能够实现资源高度共享、实时交互、协作教研和高效管理等,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科研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服务。因此教科研网络化是教科研的内在要求,也是必然趋势。
目前全国各省市相关教育部门根据实际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开设了各自的教科研网站。大部分网站提供的功能比较全面,能够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服务。但目前的教科研网站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资源丰富但对资源的管理不太完善
各省市的教科研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数量比较多,类型也比较丰富。但是对资源的管理系统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对资源的共享,大部分资源都只是依靠网站管理人员进行上传共享。这样的资源管理模式不利于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2)对教师合作教研的支持服务较少
大多数教科研网站对于教师合作教研的支持比较少,主要是基于教研博客的合作教研,这样的合作的很有限,没有达到深度协作的教研。
(3)教育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已有的教科研网站在教育科研管理方面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对于课题的发布、申报、审批、结题鉴定等,特别是科研成果的共享信息化程度不高,这将严重影响教育科研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4)基于平台的交互有限
教师专业发展有三种途径: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但是大部分网站的交互只是发生在教师之间,对于教师与专家甚至是教育管理人员的交互很有限,交互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以上这些问题反映了目前已有教科研网站还存在很多不足,网络教科研平台还有待完善,因此笔者对网络环境下的教科研平台功能设计进行了初探,以期为教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网络教科研是一种数字化教科研,通过文献分析,不同的学者对网络教研进行了各自的界定。比如,张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孟蕾界定了网络教研的含义,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1]伍海云在《网络教研的基本模式——以海南省网络教研实践为例》一文中给出的定义是:网络教研是一种数字化教研,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各学科教学研究人员,教师以及学生,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网络教研平台提供的运作空间,开放性地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学研究活动。[2]通过对文献研究以及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笔者对网络教科研平台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其内涵,如图1所示,网络教科研是:第一,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第二,有组织良好、密切合作的教研团队;第三,以优质教育资源库为基础,搭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第四,以教研共同体为主要形式,创建区域性教师网络教研共同体;第五,以实时交互平台为桥梁。
图1 网络教科研的内涵图
传统教科研网络具有高度信息共享、实时与非实时交流互动等特点,它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接受指导、参与交流的方式,改变了学习者与指导者,学习者与学习同伴之间的关系。[3]与传统教科研相比较,网络教科研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教科研与网络教科研的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网络教科研在时间、地点、资源共享、时效性、参与性、交流互动和个性化等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为教师随时随地学习,实时与非实时交流互动提供便利,有利于形成“百家争鸣”的教科研氛围,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及时传播、实时交互等优势,搭建一个开放、互动、共享的教科研网络化平台,作为传统教科研活动的提升、辅助和补充,为教师提升专业素质提供更好的支持服务,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在网络支撑环境下的教科研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最大支持呢?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教科研网站为教师的教科研提供引导、支持、服务,从教学、教育科研、研修三个方面来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服务,体现“教-研-修”一体化的理念。在设计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共同体为理论依据,以教师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教-研-修”一体化的理念,最终确定网络教科研平台的功能子系统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新闻发布子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集体备课子系统、评课子系统、教育科研管理子系统和交流子系统。平台的设计思路图如图2所示。
图2 平台设计思路图
充分利用网络以及信息技术,将教研、科研等延伸到网络,构建融教学、教研、科研、研修为一体的开放的教科研生态环境,促进教师的交流与互动、评价与反馈,形成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为专业发展模式,使教师既能在这个平台内有学习的资源、合作的伙伴、有导师的指引,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合作科研等方式,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循环改进。[5]笔者对该教科研网络化平台进行了初步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网络教科研平台功能设计图
(1)新闻发布子系统
利用网络传播的及时高效性,在教科研网络化平台中为教师用户及管理者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最新新闻资讯。将最新的教育新闻,包括国家教育政策、公告通知、科研动态、各个学校的最新校本研修的成果、师资培训、技术资讯等及时传送给用户,让教师和管理者与时俱进,及时地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进展,为各级各类用户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
(2)资源管理子系统
在该系统中采用Web2.0的理念,用户不仅是资源的消费者也是资源的提供者。资源管理中可以采用激励机制促进资源的流通和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实现资源不断再生、传播,促进地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科研资源优势互补,为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协作教研以及专业发展提供最大的资源支持。所以系统具有资源上传、资源求助、资源审核管理等功能。[6]而且优质资源不仅仅包括支持具体学科的教学资源,更应该包含支持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素材、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
(3)教育科研管理子系统
通过教科研网络化平台对课题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从课题发布、申报、审批、立项等到课题结题、科研成果推广的整个过程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提高课题管理的效率。
目前大量的课题申报工作都是“纸上”工作,在课题发布之后,申报者线上下载申报书和论证活页,在线下完成后将纸质资料统一交给相关管理部门,大量的申报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而将课题申报工作网络化,不仅使得申报者和相关负责人员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同时也符合现代所提倡的“节约主义”。
而且在网络化平台上进行课题发布、申请、审批,并向网络平台提交每个阶段完成的科研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成果,汇报每个阶段的工作进展,可以督促教师按照计划,适时的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以免教师将科研工作都高度集中在一段时间完成,影响完成速率和效率。
科研成果是一种创生资源,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是教育科研引领、辐射、共享的重要途径。[7]将教科研网络化不仅可以提供管理效率,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推广科研成果。不仅达到科研成果最大化共享,而且也可以避免其他教师进行重复性的无意义的研究。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攫取别人的成果、学习别人在科研过程中的研究方法、思路等,使得自己的研究更加成熟、完善。
(4)集体备课子系统
与传统的教科研相比,网络平台下的教科研具有无限延伸性,可以实现资源、教师的聚合,可以在时间维、空间维中无限发展,使教师个体学习、合作学习、进一步的探究都成为可能。通过网络化平台,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方式,每个教师都可以在该系统中发起备课,参与备课,教师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合作教研、协作备课。这样的网络集体备课,较传统集体备课,拓展了大家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实现了交流对象的角色平等和交流机会的充分均衡。
(5)评课子系统
搭建网上评课议课平台实现及时交流,拓展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教师通过网络化平台得到专家、同行的评价意见,经过自我反思之后再进行“二度创作”,从而真正达到提升教研的目的。同时教师将评课中发现的问题写成博客,可以实现教学智慧及经验最大化地共享。充分利用网络合作教研平台,开展教师网上评课议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6)交流子系统
通过交流子系统实现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沟通,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这三种专业发展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在该系统的支持下,教师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互,协作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分享交流在教学中的经验;通过与专家交互,分享名师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向不同的专家请教,及时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获得不同领域专家名师的帮助和支持;通过与科研管理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教师主动参与科研领导与决策的环节,克服教师进行科研的被动性,更好地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管理者对教科研的动向做出更贴近教学实际的决策。
网络教科研平台要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基础,以教师学习共同体为主要研修形式,同时强化平台的交互功能,以教师网络合作教科研平台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为主要内容,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基于网络的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与保障,为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真正以教师发展为本,从教学一线出发,通过传统教科研与网络教科研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多路径并存,实现学校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注重教科研网络化平台的内容建设和高效应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功能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1]孟蕾.网络教研的初步探索与研究[J].中国教师,2009(7):33.
[2]伍海云.网络教研的基本模式—以海南省网络教研实践为例[J].新课程,2012(1):8-10.
[3]杨薇薇.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实现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的研究—以观摩课教研活动为例[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0:4.
[4]张龙.区域性网络教研平台构建及应用策略研究—以福州市鼓楼区网络教研平台为例[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10.
[5]刘明国.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12:4.
[6]马立,顾志跃,朱仲敏.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设计与开发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
[7]邹谨忠.校本教育科研管理与指导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8(1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