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确认:知己,你好!

2015-12-02 07:43李习文
军营文化天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永利军营稿子

文/李习文

严肃确认:知己,你好!

文/李习文

说到我与《军营文化天地》的缘分,冲入脑海的是一句有超高“bigger”的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句话忽然蹦出来,我自己都吓了一小跳。我都忘记自己脑子里还存着这么一尊高大上的词条了。回忆告诉我,其实自己很早就知道这句话。年少轻狂时,大概还曾郑重地抄写在摘抄本上,一旦发现有“用武之地”,就搬出来用它来承诺友谊,常常弄得心潮澎湃的。不过,现在回忆起来,很惭愧,得承认在那个时候对于这句话并未有多少敬畏之心,更多只是用来标注自己的调性。在当年那拿腔拿调的郑重其事中,冒冒失失的可爱是有的,可除了可爱也没有什么别的了。现在不一样了,年岁渐长,轻狂不再,欲说还休,知道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当检视来路,还能有一个可以对着说出这句话的对象,算得上是真正的人生幸事。面对《军营文化天地》,严肃地确认我拥有这样的人生幸事,我感到很幸福。

我的专业是军事新闻,从1998年考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到后来留校从教,在这个行当上已经蹉跎沉浸了17个年头,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专业要求我去大量接触、观察和研究军队媒体,因此,对我而言,与《军营文化天地》这样一份具有很强新闻性的军队媒体相遇,其实是必然的事情,也多少会有些“例行公事”。

所以,故事的开头,真的是很好猜。记得可能是2000年前后,在我身边,有一些曾在部队搞过新闻报道的同学,已经熟门熟路地在《军营文化天地》上发表稿件了。我的同学、现在供职于《人民海军》报社的肖永利就是其中的一个。羡煞人啊!在那被“铅字梦”笼罩的学生阶段,我按照“行规”,带上符合“行情”的礼品——按我当年的习惯,应该是在小卖部请他喝上一瓶冰红茶——找肖永利去请教在《军营文化天地》发稿投稿的门径。

一瓶冰红茶喝完了,我才算是看见了肖永利的稿件。那是一篇关于我们学院学报一位老编辑的令人唏嘘感动的家庭生活故事的报道。稿件写得不错,肯定不是当年懵懂生涩、未窥新闻写作门径的我所能驾驭的,不过,倒也还不至于让我纳头便拜。但是,我得承认,我的确被震住了;我得承认,看到老同学肖永利的稿件的那个瞬间,是我新闻专业道路上的一个顶顶重要的瞬间。他稿件中的故事,就在我的身边,甚至我都听闻过,确实感人,但真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地方;他笔下故事里的主人公,与我曾在校园里多少次的擦肩而过,很和蔼可亲,但也就是一位在学院里不显山不露水的普通老学者。如果按照我之前在课堂上所听到的、在其他很多媒体上所见到的“理论”或者“惯例”,这些人和事达不到军队媒体应予聚光的“标准”,在文风、情趣等方面似乎也与一般媒体有很高的区别度。

我很意外,我也很开心。因为对于这本刊物的与众不同之处的发现,唤醒了我心灵田野里很多长期以来自认为没有必要去开发的土地,唤醒了很多我喜欢可能也比较擅长、但是之前曾认为“不合时宜”、“不被允许”而有意闲置的表达方式。我开始了在《军营文化天地》上的写作投稿尝试。我的第一篇为《军营文化天地》量身定做的稿件是《致我负N岁的儿子》,是把一些在东北边防部队采访获得的素材,用自创的“写给未来”的奇怪语态,写成了一篇文体上四不像、两不靠的东西,按照肖永利的指点,投给了刊物当时的副总编余戈。

经过了一些后文还会说一说的故事,这篇稿子发表了。余戈老师写了点赞评论。竟然还有读者(还是一位年轻的女士!),通过编辑部辗转找到我,给我写信说自己被这个稿子感动了。此刻,当我写到这里时,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得意起来,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读者来信;当然也无可奈何地失落起来,因为,这也是新闻报道经历中的最后一次。

对于当年的我,来自编辑和读者的肯定简直就是兴奋剂,就是核动力。之后一段时间,我有一种笔变得灵动、脑瓜变得灵活、精神变得亢奋的感觉。即使是给其他媒体写那些传统范儿的报道,也跟以前大有不同。有熟悉我的人说,那几年,我找到了自己的个性。我常认为,一个新闻专业出身的人,最怕的是在“模式的规训”中,在老练的同时变得老套,在板板正正的同时变得缺油少盐。我部分地摆脱了这种情形,我成为了今天这样的我,得感谢我与《军营文化天地》的结缘。

当然,后来,很不谦虚地说,我似乎也成了《军营文化天地》采编策划比较倚重的人,深度参与了关于军营网络建

设、新生代士兵、军营文化基因等主题报道。再没有女读者给我写信了,但很多策划、很多稿子我自认为是我的新闻报道代表作,是我现在还可以拿来给学生“吹牛”的资本。这些对我有莫大的意义。我想起了时下的刷屏大剧《琅琊榜》,麒麟才子人人爱,是因为他可以提升你、成就你,用的方式就是帮你发现、确认、坚持。我想对《军营文化天地》说,对我,你就是“麒麟才子”!

嗯嗯,这个,你就认了吧!

生活之所以颇为值得去认真生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你为工作付出的心血和脑细胞,不仅会给你衣食,还会把一些特别棒的朋友送到你身边,把一些深刻的欢乐带进你的人生旅途,使它免于乏味。比如说我,其实人生经历特别简单,不算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但要仔细盘点,也有一些故事常在我心,哪怕是“杯水风波”,做不成大会报告,可是在自己这里,却还是品上一千次也都有新味道的。我的这些故事,很多都是因为《军营文化天地》,尤其是因为编辑部里的人。

此刻,写到这里,一些记忆如约而至,我察觉到微笑爬上了我的嘴角。嗨,记忆还真是纷乱。感谢惯性思维,帮我首先想起了领导。记得第一次去见许向群老主编他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习文以后的稿子,稿费标准可以高一点。这种信任、承认真是接地气,使我写稿的干劲就像打了鸡血。说得太好了,我实在忘不了。直到现在,遇见挺难、挺急的任务,感觉自己有些抖抖忽忽、害怕搞不定的时候,许主任这句话就成了我“垫底的酒”,它会换个不那么接地气的方式出现,比如:放手干吧,你小子还是不错的。其实,我也不清楚许主任关于提高稿费标准的指示有没有落实,但每次拿到稿费,我都会想,这是许主任关心过的,所以就格外开心。——当然,这里也提醒编辑部,如果许主任指示没落实,那就从这篇稿子开始整改吧。

编辑部里好多人其实都与我颇有师承上的渊源。这几天不断催我尽快完成此稿的方莉编辑,其实是高我一级的师姐。不仅是师姐,还是校花师姐啊!所以,哪怕校花师姐变出灭绝师太的脸来逼我交稿,我这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又哪里敢不从命?——被挖苦两句那也是很受用的。陆续地,也有自己的学生辈成了刊物的编辑。平日里,也时不时能接到她们的电话或者微信语音,约稿,或者是与我讨论一下策划案什么的。也许我在她们与《军营文化天地》的人生缘分中,也扮演了肖永利之于我的角色。我很欣慰,也充满期待。

当然还有余戈老师。你对我如此重要你造吗?我在上文曾提起过我在刊物上的处女作《致我负N岁的儿子》就是他编发的。为了尽快落实稿子将发的消息,我曾经在某一天的晚饭时分给他打过一个电话。我绝对不会记错的,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给编辑打电话,天大的事情啊!担心会显得太急切,反而引起编辑大人的反感,我记得自己准备了好几天,研究打电话时的妥当措辞,研究步步为营的战术。但是,电话打通了,那一端听到我的名字,就马上报出了我的稿子标题,好是一番夸奖;那一端甚至还传来了余家小公子上蹿下跳闹出的调皮动静。总之,我其实就是拨通了电话、自报了家门,我的问题就在一个一点都不严肃的氛围中,被余戈老师用自主制导的方式精准解决了。

这第一次电话的故事,实际已经显示了我与余戈老师之间的“互动范式”:他的家常话,他的轻描淡写的提点,总是能抓住我的“痛点”,噼里啪啦地改变我的心态和选择。《1944:松山战役笔记》出版后,余戈老师赠了我一本,扉页题词:让激情成就你我。有一次,他出差到南京,我们俩深夜在一长段少有人走的古城墙上边走边谈,听他仔细分说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坚持。从第一篇稿子、第一次电话到现在,10多年的时光,余戈老师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曾为我下过厨,但我总能喝到这样的“余氏鸡汤”,在我最需要的时候。

早在余戈老师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大名鼎鼎的时候,我就知道,在写作和创造的才干上,我恐怕是拍马也追不上余戈老师了。承认这一点,我一点不伤心——拼不过一个随便拿一张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的照片,就能说出一大段微观战史的人,真没什么好伤心的。再想起余戈老师唱起陕北酸曲儿时千姿百态的神韵,我甚至觉得在会玩会闹、会找乐子上恐怕差距也很是不小——这倒真的让我有点失落。但其实我想说的重点是,余戈老师是我认准了的“人生带路党”,我做不出他这样的业绩、达不到他这样的高度,但是我知道要学他些什么:专注地做事情,快乐地生活。

2007年时候,我曾参与了刊物的一个重头策划“人民军队文化基因”,我写了最后的综述文章,标题挺老套的,叫作《托举起我们文化的明天》。为了写现在的这篇稿子,我在电脑里检索到了这篇旧作,竟然看了许久,心绪颇有些波动。当年,我在其中说:

优秀的文化传统与军队的转型所需要的文化促进和规范之间的距离客观存在,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水到渠成。这个过程,一定始终伴随着对传统的珍惜和尊重,要借助于传统的精湛和深刻,然而,更重要的还在于搏开广阔新天地,敢于在前舟侧畔疾行,敢于在古树前头争发,敢于突破,敢于创造。

如果最后还要说一些话,那我愿意从当年的这几句挺口号化的话说起。这是一份我深爱并且也很爱我的刊物。这是一份我曾经服务、也愿意永远服务并且也一直帮助我、仍将帮助我的刊物。这是一份由我牵挂、我敬重的人看护并且其看护者也信任我、包容我的刊物。在8年前,在这样一份对我有特殊意义的刊物上,我写下这样的话,我认为这是我跟这份刊物的共识,这是我之所以严肃地认定《军营文化天地》是“知己”、是“同怀”的原因。

事儿还多着呢,我的知己,咱俩还得继续托举呢!★

责任编辑:方莉

猜你喜欢
永利军营稿子
白象:打造有骨气的民族品牌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奋进的声音
深圳市永利种业有限公司
军营里的奥运会
军营游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在军营下棋的岁月(一)
拖稿的各种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