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婴幼儿思维的源泉

2015-12-02 04:41周念丽徐旸
社会观察 2015年11期
关键词:智力开发智力婴幼儿

文/周念丽 徐旸

现如今,很多家长开始重视0~3岁的早期教育,这本无可厚非。但令人遗憾的是,家长们过多地着眼于“智力开发”,而对占有了早期发展半壁江山的动作发展和运动的重要性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前期是为个体的一生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各个方面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而在这期间,0~3岁作为生命的头3年,更是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所谓“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就是强调了生命早期发展所体现的重要价值。随着研究手段的发展,婴幼儿心理研究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婴幼儿智力开发方面。国内外的研究都显示出人生头3年的经验对能力形成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指出,如果把17岁时达到的智力水平作为100%,4岁前已达到50%,这足以说明婴幼儿时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每家的孩子都成为父母及祖辈的共同希望。应试教育的人才选拔方式,更加让很多家庭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与知识的获取。于是,屡见不鲜的是,很多家长让孩子在一两岁时便开始接受很多智力启蒙的训练。孩子刚刚学会说话时,便让他背诗、认数字;孩子进幼儿园前,便送他去早教班,接受各种价格昂贵的早教课程……

表面上看,这些做法训练了孩子的智力,促进了孩子的发展,是很值得提倡的。然而事实上,我们不得不说家长们走入了一个误区。为何称其为误区?根源就在于婴儿的智力与成人所谓的智力并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智力理论难解婴幼儿智力问题

在心理学中,智力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不同专家对智力本质问题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当今心理学界,多数研究者普遍认同希德曼和罗斯曼(1987年)的智力定义——智力就是进行抽象思维、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

智力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由因素论到结构论,再到信息加工理论的变更。因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斯皮尔曼提出智力的两因素论,把人类的智力切分为G因素(General Factor)和S因素(Specific Factor)。之后,塞斯顿提出群因素论,认为智力由7种相对独立的基本能力构成。1966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从G因素中提取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与此同时,智力的结构理论着眼于智力结构各要素间的关系,代表成果有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和维尔隆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随着信息加工流派的兴起,着眼于智力活动内部过程的智力认知理论得到关注。这一流派的代表成果包括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和PASS模型等。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可谓是智力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认为智力主要由9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的智能构成:逻辑-数学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流智能、自知-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这为现代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带来了重要启示。由此可见,学术界对智力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无论哪种智力理论都强调,智力是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但是,值得思考的是,这类观点中的智力真能等同于婴幼儿世界中的“智力”吗?或者说婴幼儿真有所谓的“智力”吗?

对于0~3岁的婴幼儿来说,他们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他们的认知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他们该阶段的任务也并不是完成所谓的智力的发展,而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与规律,借助父母等养育者获取对这个世界最初信任,让各种感官充分发挥作用去积累感性经验。可以说,婴幼儿的心智发展虽然迅速,但始终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状态,实在是难以触及上文中心理学对智力的一般解读。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婴幼儿发展的重点。

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解读婴幼儿的“智力”呢?成熟势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格塞尔的观点能带给我们不少启发。

对婴幼儿来说,没有动作就没有思维活动。其中,爬可以促进婴幼儿躯体动作的发展,从而扩大其活动空间,增加其认识事物的机会。

从格塞尔的理论视角看待儿童的智力发展

格塞尔是成熟势力说的代表人物,强调儿童的发展过程遵循有规律的发展顺序,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他认为,儿童的动作发展是由生物学上的神经成熟所决定的,而神经成熟的顺序取决于遗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的动作发展就是按这个时间表所规定的顺序有规则地、连续地进行的,环境的作用在于支持内在蓝图和潜力的展开。在格塞尔看来,在儿童准备好之前就对他们进行训练是没有意义的。

1940年,格塞尔及其同事发表的格塞尔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hedules),成为心理学界、医学界、教育界公认的经典著作。他根据数十年系统地对婴幼儿行为的观察,总结出正常婴幼儿各种行为模式出现的次序。到4周、16周、28周、40周、52周、18个月、24个月、36个月时,婴幼儿在行为上显示出特殊的飞跃进展。格塞尔称这些阶段为“枢纽龄”或“关键年龄”,把这些阶段新出现的行为作为检查项目和诊断标准,并对每个阶段水平的典型行为作了详尽的语言描述和图解说明。

格塞尔发展量表的适用阶段是4周至3岁,共包括四大行为领域的定量测量。(1)动作能:粗动作和细动作。前者指身体的姿势、头的平衡,以及坐、立、爬、走、跑、跳的能力;后者指使用手指的能力。(2)应物能:对外界刺激物分析综合以及顺应新情境的能力,如对事物和环境的精细感觉,解决实际问题时协调运动器官的能力等。(3)言语能:听、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4)应人能:与周围人们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将婴幼儿在这四个领域的表现与正常儿童的发展顺序对照,可分别得到每一领域的成熟年龄,并可进一步得到每一领域的发育商数(Development Quotient,即DQ,DQ=测得的成熟年龄/实际年龄*100%)。

不难看出,在格塞尔的观点中,0~3岁孩子的发展指标并不涉及思维、记忆等范畴。这也间接表明,0~3岁孩子的智力基本处于待发展状态,以至于思维、记忆等并不被作为0~3岁孩子发展的指标。如果将这四大行为领域进行分类,可以简单分为两类:其一,动作能和应物能,涉及的是婴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以及是否善于运用动作去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其二,语言能和应人能,涉及的是婴儿听、理解、表达语言的能力,以及是否善于运用这些言语技能与周围的成人世界交往。可以看见的是,动作的发展占据了婴儿发展指标的半壁江山!

格塞尔之所以如此强调动作,不仅是因为动作本身就是个体早期发展的重要领域,更是因为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乃至后期智力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体心理最初起源于动作。发生认识论指出,认识源于感知,而感知的源泉是动作。主体以对客体施加动作的方式认识客观世界。在个体智力的发生过程中,动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外逐步内化的,随着婴幼儿与客观世界进行有效交往的动作不断丰富化、复杂化、熟练化,婴幼儿开始形成心理表征能力,开始出现心理的内化。而这个内化的过程,必须借助动作去组织和再现。动作是个体心理不断内化的基础,并为个体内化的心理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在心理内化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三,动作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尤其是脑机能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一方面,这里的动作不是机械的运动,它有赖于大脑皮层各脑区的协调配合,动作越高级、复杂、完善,则越需要感知觉与动作器官的协调、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着感知觉与大脑各脑区的协调完善。总之,动作使得个体能够积极地构建和参与自身的发展。

纵观婴幼儿发展的历程也不难发现这一点。婴幼儿动作发展内容有两方面:一是行走动作的发展,即粗大动作的发展;二是手运用物体技能的发展,即精细动作的发展。婴幼儿躯体动作的发展中,学会坐和爬是第一个里程碑,坐,可以帮助婴儿发展视知觉,形成声音的方位知觉,还可以解放婴儿的双手;爬,则可以促进婴儿躯体动作的发展、身体位置的随意移动,从而扩大其活动空间,增加其认识事物的机会。出生3个月的婴儿出现了手不随意的抓握动作。到了5~6个月,手眼协调促进了婴儿抓住物体的能力。他们的动作日趋灵活,出现了双手的配合,将物体乱敲、乱打、乱撕、乱扔成了他们的习惯性动作。9个月的婴儿,手的动作进一步复杂化,开始借助工具来达到目的。1~3岁的儿童能逐渐根据物体的特点和功用,灵活熟练地运用物体,而不仅满足于敲敲打打;2~3岁的婴幼儿不但学会了行走,而且逐渐学会了跑、跳、攀登阶梯、越过障碍等复杂动作,开始学习自己系扣子、洗手、用筷子吃饭。超过3岁的儿童动作更加熟练、复杂化。游戏对他们具有异常的吸引力,他们也在此过程中发展了智力、体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对婴幼儿来说,没有动作就没有思维活动,可以说,动作是思维的起点。

从格塞尔理论视角反观当今的育儿误区

现如今,很多家长开始重视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这本无可厚非。但令人遗憾的是,家长们过多地着眼于“智力开发”,而对占了早期发展半壁江山的动作发展和运动的重要性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父母花费大量财力购买市面上训练认知的书籍、图册、画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训练孩子的智商。这些家长“一番苦心”的结果必定与初衷背道而驰!这是因为教育必须顺应个体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方是有效的教育。对一个0~3岁的婴幼儿来说,什么是他需要的?绝不是训练他们的思维、记忆。把他们从小培养成神童,这无异于揠苗助长。正如格塞尔的理论所说,婴幼儿有其特定的发展蓝图,在儿童准备好之前对他们进行的训练是没有意义的。对他们真正有意义的是有足够大的空间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无论是爬、滚、坐、跑,还是剪纸、洗手、拿东西、打招呼,无一不是孩子与这个世界进行交往的方式。他们在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时,会获得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时,会获得社会经验。这些经验会累积成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也将是日后发展最坚实的基石。

更悲哀的是,很多父母一味夸大智力开发的同时,却看不到动作发展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有甚者,剥夺了孩子动作发展的机会。有的父母把孩子的一些尝试性行为视为搞破坏,加以训责,不让孩子碰这个,不让孩子碰那个。如此,孩子没有了动手的机会,没有了与未知世界沟通的桥梁,也失去了很多快乐。也有的父母,百般呵护孩子,很少给孩子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只让孩子在路上规规矩矩地走,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玩玩具,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可这真的是为了孩子长远的健康着想吗?正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日晒雨淋,没有一个强健的体质又怎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怎么掌握各项能力迎接生命中的更多挑战呢?

动作的价值在于把儿童自身与外界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有这些动作和动作的协调,才会有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才使儿童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如果没有这种相互作用,思维便失去了方向、内容和动力。因此,如果你想要让孩子得到知识、发展智力,你应该做的不是从小训练他的记忆、思维,而是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操作、自己发现;如果你想要激发、保持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就更应该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和自己发现!

社会在飞速地进步着,新的一代更加聪明,也承载着每个家庭乃至社会更大的期望。因此,我们更应该遵循科学依据,科学地去教养孩子。孩子成长的头3年是奠基性的3年,我们切不可盲目地将一些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发展任务强加给孩子。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是开发大脑的潜力,只有充分把握正确的、能够促进大脑发展的因素,人脑这一智力的土壤才会肥沃起来,最终开出智慧之花!

猜你喜欢
智力开发智力婴幼儿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幼儿美术的培养与智力开发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智力开发研究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