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影响分析

2015-12-01 03:56韩旭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汀对稳定型阿托

赵 雪,王 凯,韩旭晨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心内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影响分析

赵 雪,王 凯,韩旭晨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心内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探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进行治疗,在治疗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用药剂量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显效4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显著优于对照组(显效2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3.7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K-MB及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值>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K-MB及CRP水平均得到了显著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后的患者给予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阿托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影响分析

临床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1].相关研究表明[2],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实现早期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病患的预后以及降低患者死亡率.然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其血清中炎症因子会上升,对患者介入术后的预后有一定影响,表现在疾病复发率的上升.近些年来,他汀类药物由于其良好的降脂效果以及较好的抗炎、稳定斑块作用,得到人们广泛重视与使用[3].本研究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进行研究,分组采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以下为本研究的回归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入160例来我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介入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60例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48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2±15.3)岁.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4.5±15.7)岁;对照组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3±15.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值>0.05),分组合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经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后,由手术经验丰富的临床大夫进行介入手术,均采用临床常用的Judkins法,经由病患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治疗结束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给予40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给予20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2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临床症状改善2级以上,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8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1级以上,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0%-80%;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少于5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值<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结果

观察组显效4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显著优于对照组(显效2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3.7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n(%)]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K-MB及CRP水平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K-MB及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值>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K-MB及CRP水平均得到了显著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CK-MB及CRP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CK-MB及CRP水平比较(±s)

组别 n CK-MB(U/L)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8032.45±2.67 11.32±1.64 26.41±9.21 3.21±1.77对照组 8032.64±2.34 21.13±2.31 26.12±9.33 12.86±4.23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研究表明,该病与机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相关,实现炎症早期控制对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表现是斑块形成,产生多种炎症因子,心肌酶谱出现异常,具体表现在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上调[4].C反应蛋白生物学活性广泛,其可以介导免疫调节反应和多向性炎症反应中的重要细胞因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紧密关联,主要表现在促进斑块形成以及不稳定方面[5].早期实现强化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面积,有效保护心机功能[6].此外,阿托伐他汀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神经体液、 抗心室重塑、以及抗炎抗氧化等功能[7].

本研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采用高剂量的强化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低剂量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CK-MB及CRP水平得到了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后的患者给予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缪世锋,丁继军,周维光,王华,张春亚,李英.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3(11):41-42.

〔2〕王健兵,高乐,马艳艳,盛艳玲,赵建峰,刘颖,董秋立,崔慎情.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炎性因子趋势的影响 [J].疑难病杂志,2011,10(10):732-734.

〔3〕李文静.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介入治疗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J].当代医学,2014,20(03):141-142.

〔4〕孙勇,韩晓峰,王健.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 [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0):1125-1128.

〔5〕郭筱燕,黄学成,王琦武.不同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0): 1039-1043.

〔6〕刘洋,李浪,苏强,周游,王江友,孙羽涵,杨栋.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D4+T淋巴细胞微小核糖核酸-21表达的影响 [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01): 26-30.

〔7〕马晶茹,杨萃,高勇,金霞,及跃,周雪,苗志林,曹海燕.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01):17-19+48.

R541.4

A

1673-260X(2015)12-0062-02

猜你喜欢
汀对稳定型阿托
强化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不同剂量他汀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 TGF-β1表达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