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成因及对策

2015-12-01 07:32周妮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33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食品

周妮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近些年来愈演愈烈。随着各地食品安全事件如“肉毒杆菌”、“挂驴头卖狐狸肉”、“烂果门”、“镉大米”、“致癌草莓”等连连曝光,引起了社会民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的担忧与焦虑。这些事件不仅直接伤害了食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让身处丑闻中心的食品企业以及相关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对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1]。食品安全作为2015年两会期间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整个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各地委员和政府代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实时有效的议案,另外通过网络公众平台,听取民意,针对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一系列修订,并将于2015年10月正式施行。各级政府将更严格规范监督食品来源渠道,从食品生产到食用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全面提高食品安全级别与质量保证。在社会各级群体的共同努力下,尽管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依旧面临着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种各样的威胁。

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 (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1]。《食品安全法》中明确了涉及食品安全的典型活动,包括食品生产与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食品包装消毒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此外,该法将食品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的运营细化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针对近几年来常提及的食品监管问题,该法还强调了食品安全事故的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以促进与保障食品安全法在实际生产经营中的执行。

1.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了诸如“金华敌敌畏火腿”、“龙口掺假粉丝”、“苏丹红”、“福寿螺”以及“三鹿三聚氰胺奶粉”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让老百姓深深感觉到“吃什么都不安全”。为了改变食品安全现状,妥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制定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2010年9月15日,中央政法四部门正式对外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以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十一五”期间,中国23大类3800多种加工食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批次抽样合格率由2005年的80.1%提高到2010年的94.6%,提高了14.5个百分点,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2010年,中国食品投诉案件34789件,比2006年下降17.4%。“十二五”规划指出,中国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在“十二五”期间将从2010年的94.6%提高到97%以上。根据我国卫生部对食品质量合格率的监控结果,2005年至2014年的食品合格率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的食品合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食品安全总体稳定。针对层出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相关部门积极汲取经验教训,并在新的《食品安全法》中更新食品安全标准与概念,完善监管制度。然而,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食品安全事件仍然层出不穷。

图1 2005~2014年我国食品合格率

1.2 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通过分析近年来各大门户网站以及权威机构报道的重要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筛选出诸如地沟油、毒豆芽、福喜事件、转基因食品、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现代牧业、食品掺假等食品安全热点事件。这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给老百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让广大消费者失去对食品安全的信任,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社会稳定的大局。例如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在影响婴儿健康的同时,还促使了中国进口奶粉近年来一直呈现规模持续扩大的态势。在进口奶粉高价位的攻势下,近年来国内网络代购、海淘等非传统渠道购买模式的兴起,除了引入《食品安全法》未明确包含的不安全因素之外的潜在健康威胁,还破坏了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例如近期的“港府限奶令”、“港独分子借反水客闹事”等等。国家和政府密切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在各地采取实质性的措施规范食品市场,倡导囊括“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链条的食品安全,主要是强调国内流通,保障国产食品的安全供应。

在国内食品安全现状以及相关监管体制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少数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将劣质食品来源锁定至海外,出现了近期大量报道的“僵尸肉”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从过去的“从农田到餐桌”升级为“从海外到餐桌”。来自异国他乡的“肉龄”超过三四十年的冷冻品可能携带着大量的细菌、病毒,对公众的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尽管该类事件经历了媒体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辨伪争论,无论其真实度如何,该事件已经对国内广大消费者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负面影响。

此外,随着科技网络发达,食品安全事件传播速度快,广大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 (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获取信息,随之产生各种网络舆论问题。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论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信息繁杂,过度渲染和炒作。截止2015年6月,通过百度搜索“草莓农残超标致癌”,相关结果约1210000个;搜索“地沟油”,相关结果高达50000000个。这些海量信息杂乱,对谣言放大的信息也不无存在,不少媒体为了夺人眼球而过度渲染和炒作。二是专业术语把握不准,虚假广告频频出现。如“100%无添加剂”等的标语,给公众造成不含添加剂的食品才是安全食品的误导。事实上,食品工业是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只要不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是不会危害健康的。还有一些夸张的词汇常常被用在广告标语上,造成消费者对食品信任感的降低,直接或间接地扰乱食品安全市场的秩序。微博、微信等传播交流手段普及,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发布信息,其时效性、互动性强。当某一食品安全事件成为焦点时,网民们的各种意见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消费者对食品信任感的降低,更有甚者会出现简单粗暴的抵制行为。例如,受“乙草胺超标致癌”报道影响,多个草莓主产区销售迅速走冷,价格大跌,导致草莓种植户损失巨大。

2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

2.1 生产和输运条件落后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各生产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居世界首位。食品生产企业不计其数,存在诸多生产技术落后、缺乏标准生产规范的小作坊。食品的包装原材料不合格,比如众多小商铺、食品店选用一次性餐盒、塑料袋进行熟食打包等,导致“三无”食品大量流入市场。这些都会对食品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从而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尽管《食品安全法》在相关方面已经有了明确规定,但是条例的实施效果受到了生产经营者和执法者的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的制约。此外,冷链设备落后、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也对食品安全问题造成重大的影响[2]。因为多数食品容易变质腐烂,容易受到其他化学物品的影响,所以对食品的储藏和运输要求高。但我国冷藏基础设施滞后,物流基础和运输条件都相对落后,食品在储存与运输流通环节损耗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2.2 监管欠严,法律法规不完善

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不严,食品管理分段、多头并行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农业部管辖农产品,质检部负责农副食品加工,工商部门负责市场流通,卫生部分管食品安全事件。一旦安全事件发生,从直接管辖部门再逐级调查反馈,降低了效率,还可能导致中间地带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出现。例如,小店的自发豆芽有毒事件,该事件不知是农业生产还是生产加工抑或商品流通过程出现问题,这将导致管理职责不清、管理效率低[3]。当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环节都由同一部门直接负责。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食品生产源头 (原料、动植物)到流向市场、销售到餐厅或个人,都是由该部门全权负责。该部门对每种食品都建立一条完整的信息链,详细的食品信息链与高度集中的管辖权赋予该部门灵活快速地反应与处理能力。在中国,自从2009年《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后,食品品质管控、检测和分析等标准不断增加,但仍然缺乏实质性的生产流程标准和操作规范等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有效地管控。2013年,我国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旨在对食品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但由于处于初步转型阶段,短期内无法达到成效。

此外,我国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尚未建立适合国情的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体系,目前仅部分加工企业采用了HACCP体系[3]。我国大部分采用抽样方式进行检测,由于随意性抽测结果不客观,目前无法做到样样查、家家查,此外还存在国家免检产品,且民间小作坊几乎无人管辖。另外,我国从事食品生产的小企业多且分布广泛,各批发市场、副食品商店和食品销售商众多,路边街头小摊小贩云集,缺乏有效严格的法律法规监督。部分商检人员与劣质食品经营者勾结,使有害食品堂而皇之地从正规渠道流入市场,在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之前很难被发现。此外,由于中国经济模式很大程度上以“走量”为主,食品安全标准相对而言没有国外完善,导致大量劣质食品面向国内生产,高质量的食品面向国外生产,最终引起食品行业的病态发展。

2.3 社会道德缺失,诚信失衡

过期肉、毒奶粉以及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直接反映了责任人主观上的无知,而在实质上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道德缺失。法律的作用在于惩处违法犯罪行为,但是不可能对所有的社会不良现象都严加控制,这就需要社会道德来约束。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健康发展。然而,许多不法分子游走于合法与违法之间的灰色地带,表现出严重的道德缺失,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另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问题也是食品安全的关键。市场经济越发达,诚信就越显得重要。食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生产经营者自律,而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违背诚信,使用过期食品原料或者添加有害的食品添加剂,以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代价,获取不正当利益。以往在声讨食品安全问题时,过多地将责任归咎于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以及商人唯利是图,但是从本质上来,食品安全反映的是道德与诚信的缺失。在道德缺乏的背景下,尽管《食品安全法》一再更新,针对新的食品安全类型修补漏洞,但劣质食品生产经营者逃避监管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手法越来越隐蔽。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最基础的方面抓起,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因此,如何把市场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结合起来,是目前食品安全领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4 消费者安全意识缺乏,经济相对落后

食品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消费。随着各界媒体的曝光,广大食品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其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食品安全意识,这在某些程度上容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4]。另外,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贫富差距大,导致消费水平不均。由于近年来物价急剧上涨,收入较低的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廉价食品,助长过期食品或低成本食品的流通,增加了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正是这类低收入群体的食品需求,进一步刺激了劣质食品生产经营者销售大量劣质食品,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由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有限,很容易受到社会网络舆论的影响,往往会因为某件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而抵制相关的整个行业,从而对正规食品生产经营者造成严重影响。

3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规范食品生产与运输环节

将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列入管理名单,严格规范生产流程与卫生条件,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组织交流培训。引进国际先进的食品生产技术,引进或研发食品生产先进设备,尤其是冷链设备[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从事食品贮存、运输活动的仓储与物流公司的管理。此外,还要加强大型企业的食品安全监测与管理,因为大型企业是相关行业的代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会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形象与经济效益。

3.2 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管制度

完善法律法规是解决食品安全的保障[6]。参考发达国家的食品管理规范体制,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指导我国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促使整个生产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力争使我国食品质量标准达到国际水平[5]。依靠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从食品的源头、经手的所有中间人包括生产商、销售商,到最终消费用户全部记录,一旦出了问题有据可查,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厘清政府部门职责,划清权限,相互合作,形成监督执法合力,编织食品安全监管的安全网。形成互动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媒体等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外部监管环境。实行食品安全县长(区长、市长)责任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落实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从根本上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3.3 强化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

安全的食品不仅依赖于监管,更依赖于安全生产与健康销售。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但是不能忽视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成员,要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引导和督促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履行法定义务,提高自律意识和食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7]。例如组织企业食品生产安全管理的经验交流会,表彰生产质量优者,提交质量生产报告,建立销售信用档案,对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等促使企业和销售者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广泛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

3.4 提升全民经济收入与安全消费意识

劣质食品在国内肆意猖獗的一个重大原因在于广大农村地区存在低收入消费群体,其主观需求与客观条件共同刺激了劣质食品经营者的市场发展空间。提升全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会促使广大群体在满足自己食品需求的同时自觉地抵制劣质食品。此外,加强食品管理绝对不能止于自查自纠,应让民众参与食品管理与监督。保证食品安全,民众既是受益者,更应是行动者,所以应该唤起民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民众的食品安全需要依靠民众,动员全民一起关注,形成全民共治的氛围。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成立街道乡镇食品安全协管队伍,通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普及食品安全常识,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氛围,让不法分子无机可趁。此外,消费者自身也应该努力培养安全意识,转变消费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食品安全事件相关舆论。

4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公众、行业组织在内的多元主体,都应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的治理活动中来,共同为构建食品安全之网而努力。

[1] 李想.食品安全的经济理论研究:基于企业行为的视角 [D].上海:复旦大学,2012.

[2] 曹春丽,欧邵华,宾厚.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意与对策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262~265.

[3] 杨艳涛.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与实证研究 [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4] 汤红兵,刘绍军.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特点与作用 [J].食品加工学刊,2008,10:68~70.

[5] 蒋孝娟.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监管对策 [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6):408~409.

[6] 张永健,刘宁,杨建华.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J].中国工业经济,2005,(2):14~20.

[7] 张星联,唐晓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J].食品科技,2005,(5):1~5.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淮安市加强安全事件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工作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危险食品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