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劳”也要“任怨”

2015-12-01 06:39:11姬建民
中华魂 2015年1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决策领导

文/姬建民

“任劳”也要“任怨”

文/姬建民

不时听到有领导干部抱怨说,“白加黑”“五加二”地辛苦工作,却得不到群众的理解,还时常受到抱怨,心里觉得憋屈。

这触及了一个任劳任怨的话题。别看人们常把“任劳任怨”挂在嘴边、写入总结,但真正体悟并做到的恐怕不多。

作为领导干部,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望,人生有追

求,“任劳”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多数领导甘于奉献,吃苦耐劳,愿意为群众建功立业,心情也是值得赞赏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没有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践行,就没有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更没有河清海晏、方兴未艾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这,已为历史所证明。

然而,任劳容易任怨难,耐劳容易耐烦难。一个领导干部,确实努力奋斗、积极工作并付出心血了,却得不到群众的理解甚至招来抱怨,心情上难免有些哀怨,认为“受累不讨好,群众不识趣”,有的甚至变相撂挑子,出工不出力。虽然这种心情值得同情,但不能“任怨”的态度与做法却有违“任劳”的初衷。因此,厘清何以“任劳”反而“得怨”的根由,对于切实做到任劳任怨大有必要。

一种是“任劳未得民心”。“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东西,或者是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领导干部在制定政策、确立项目时,无疑应“零距离”地走近群众,“无缝隙”地对接群众,“得民心”地服务群众,既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也要让群众知晓是非利害,明白“为什么”,懂得“怎么做”。不然,决策脱离群众,实施忽视群众,项目危害群众,你就是再努力、再辛劳、再大张旗鼓,群众也不会买账,可能你干劲越足,群众抵触和怨恨情绪反而越大。追根究底,“受累不讨好”怪不得群众,其实大多是领导决策违背群众意愿的结果。

一种是“一时不被理解”。现实中,有些领导决策符合实际也科学合理,但由于对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阐释宣传不够,造成群众一时不认识不理解不支持,还多有埋怨,常使一些领导伤心难过。说到底,这还是领导的问题,原因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再好的决策,对群众再有利益的工程,假如不为群众所认识和理解,群众也不会拥护与支持,有些抱怨也是正常的。故而,先别急于嗔怪群众,还是多从自身上找找因由才是。

“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对于党的领导干部来说,“任劳”是本分,检测的是为官的态度;“任怨”则是一种境界,考验着领导的智慧与水平。“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时。”在面对群众的不理解或抱怨时,领导干部应有精神上的忍耐力、心理上的承受力,以及坚持真理、改正错误的意志力。实际上,古往今来,忠而被谤、信而见疑、是非混淆、因功见辱的事例并不乏见。古之贤者尚能做到“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胸怀宽阔又身为人民公仆的共产党人,大可不必对“主人”的一些抱怨心生悲怨,何况群众的抱怨大多源自领导方法的不妥不当呢。

“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耐心听取并勇于承受来自群众的抱怨,在于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据说,拳击手学习技法之前,首先强化的就是心理素质和抗打击能力。“修己以安百姓”。“任劳”不是为了个人名利,“任怨”就会发自心田,坦然面对,绝不怨天尤人。《菜根潭》语云: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面对群众抱怨时,共产党人最应审视和强化的是自我修炼、内省自查、持正修偏,无私无畏、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嘱:“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决策领导
《共产党人》发刊词(节选)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46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 10:11:20
领导致辞
印刷经理人(2016年9期)2016-12-20 16:02:55
不能比领导帅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08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军事历史(1997年5期)1997-08-21 02: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