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诚
说“老师痛斥学生没送礼”
文/言诚
2013年9月初,在哈尔滨依兰花县高级中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班主任因教师节学生未送礼物,训斥学生整整一节课,内容大致是:“教师节送礼是惯例,我一个都没收到,别的老师都笑话我。你们不看一看我咋交待,人家别的班都买了,咱班没买你说我丢人不丢人……你们咋那么没人性呢?穷嗖的,抠嗖的,那么不要脸呢?”
因为学生没送礼,训斥学生一小时,课也不上了,可见在这个老师心目中,“我的心中只有礼”,礼品分量有多重!学生送礼,老师收礼这一套对他来说,已经“溶化在血液中”,深化到骨髓里,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
因为没学生送礼,痛斥学生“不要脸”,甚至上升到“没人性”高度,真正是恨之入骨,气急败坏了。
因为学生没送礼,一些收到礼的老师居然笑话他们的同行,笑没收到礼的无能,足见这些老师与被笑的老师不分伯仲,见识一样。
倘若不是报纸上白纸黑字写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细想一想,虽然自古以来就有“天地君亲师”一说,但老师是人不是神,何况老师中也有害群之马,出现强行收礼的又算得了什么呢?但一切无良行为都是上不得台面,“悄悄地”进行,明目张胆的没什么人敢,收不到礼顶多心中嘀咕嘀咕,像这样大动肝火,撕开脸皮,破口大骂,突破“师道尊严”底线的该是天下第一人。这种“破纪录”,是百分之百的斯文扫地,彻头彻尾的“气急败坏”。
谁才是“不要脸”,“没人性”?大家不言自明。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身为高中老师,不是深感责任重大,教育学生如何成才成人,而是引导他们如何适应“潜规则”,学会送礼品,荒唐可笑之极。殊不知,全国正处于反腐败刹歪风的“大气候下”,这个老师是典型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就凭这一点,他已经严重违背师德,不再配做人民教师。
值得深思的是,这个老师为何如此理直气壮?《新华每日电讯》9月25日消息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实生活中还有比“苍蝇”更小的一类腐败群体——“蚊子”,他们直接面对具体群众,利用手中一点点权力,通常违规不违法,“不给好处不办事”已习惯成自然。虽多攫取微利,却为数众多,让人烦不胜烦。这个现象值得引起社会关注。“蚊子”看似不大,但它“叮人”;普通百姓平时接触的“蚊子”要比“老虎”“苍蝇”多,深受其害;“蚊子”不除,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可能会变成“苍蝇”,甚至变成“老虎”。“苍蝇”“老虎”一开始也没有这么大,是在一定条件下“发育”起来的。
这个老师的课堂表演再次提醒我们,反腐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为此,我们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首先是气可鼓,不可泄,树立长期作战思想。一种多年来形成的不良风气,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和顽固的思想根源,不可能通过几次大的战役便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不能因为打了一些“老虎”,拍了一些“苍蝇”,便可以歇口气,松点劲,打个盹。
其次是“老虎”“苍蝇”“蚊子”要一起打,腐败就是腐败,歪风就是歪风,无论大小,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要全面彻底铲除一切腐败和不良风气,构建一个风气清新的和谐社会。
再者是从反腐败的高度,切实加强行风整顿和管理。“三百六十行”,行行要清廉。对师德师风,医德医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行风问题尤其要重点突破,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