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大学运动训练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①

2015-12-01 05:23姜丽烟台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方案人才

姜丽(烟台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

综合类大学运动训练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①

姜丽
(烟台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从新世纪的体育发展走向来看,将会形成三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竞技体育将依托高科技。二是大众体育将会在发展中国家奋起。三是体育产业将于大众体育共进。体育的全面发展,将会促进体育人才的就业。丰富多彩的体育行业,对于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该研究以社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为背景,顺应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新要求,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主要针对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组织方法、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兼具规范性与特色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并重、兼顾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实现与理论教学互补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综合类大学运动训练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近几年,高校扩招规模逐渐扩大。高校扩招是政府政策安排和决策创新的结果。也给高校带来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在共同提高的前提下,发挥个人特长,挖掘个人潜力值得思考。高等教育面临着培养满足形势发展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综合性大学运动训练专业也应该充分利用身处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多方位思考,培养一专多能的,能够在多种岗位上从事工作的体育人才。运动训练专业近两年也在扩招,学生中有在役运动员,在校学生中则有不同志向。有志愿考研的,有志愿做教师的,有志愿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面对学生的不同志愿,结合就业,教学改革成当务之急。人才培养方案是对既定培养目标的阐释和细化,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如何围绕体育专业的特点来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值得探讨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而不断进行调整的。目前,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呈现出强调通识教育、注重能力培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强知识融合的发展趋势。

该研究以社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为背景,顺应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新要求,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主要针对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组织方法、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该研究结果除了对于本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培养、教学管理规范、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其他综合类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 本科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界定和内涵

本科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现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下,围绕既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对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与结构、教学安排等进行的总体设计,是体育院系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依据。

1.1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界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组织保障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是对各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设计。狭义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毕业资格与要求、课程体系设计、专业主干课程描述、学制、学分、学时、授予学位、成绩考核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等。

该文主要是从狭义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角度出发。在该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就是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以既定的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在综合考虑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及学生学习能力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配置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案,最终使学生达到既定培养目标的动态过程[1]。

1.2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才是核心,运动训练是专业指向,应用性是基本要求,它以“能力为中心”,满足“从事高技术要求”为目标。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归属于教育学,但却具有职业技能型体育人才的职业教育特征。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确保达到教育部对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后,要凸显自己的特色:应用性。应该做到理论基础更加厚实,知识层面更加宽泛,学科知识更具前沿化。与其他体育专业的体育人才相比,其在工作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教学训练实践能力更加突出。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具备的学科本色和应用特色,决定了其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以“重组基础、反映现代、加强实践、注重应用”[2]为课程建设方针,在课程的选择上,要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突出以能力为核心,注重提高综合素质的特色。确保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运动训练及相关领域的学科知识和理论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考虑行业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措施

从新世纪的体育发展走向来看,将会形成三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竞技体育将依托高科技。二是大众体育将会在发展中国家奋起。三是体育产业将于大众体育共进。体育的全面发展,将会促进体育人才的就业。丰富多彩的体育行业,对于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体育人才具有相应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新兴的技能,而且要求体育从业者具有与时俱进的体育知识素养。不仅要掌握体育专业基础知识技能,还要有涉猎法律、管理、经营等各领域知识的融合,并能够应用于体育相关工作实践当中去。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在知识体系方面,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够用”,要达到传统体育学科人才所具备的理论知识的基本要求。在能力体系方面,要结合时代要求,培养“全能型体育工作者”,既懂得训练教学,又懂得管理,还能够进行一定的研究工作。在素养体系方面,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体育专业毕业生将来所从事的是一项服务于社会的工作,只有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他们才能在今后的体育相关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职业精神,为成为适应体育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打下基础。经过实践探索,提出综合类大学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措施。

2.1兼具规范性与特色性

所谓规范性,就是本科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方案要遵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本科专业提出的在培养目标、培养基本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环节、修业年限和授予学位等方面的原则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标准,遵循高等教育质量统一性原则。不能因为“应用”而降低体育人才培养的标准。所谓特色性,即本科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方案要在“业务培养要求、主要课程等条目均为各专业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高等学校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使专业办出特色”。[3]如加大校企合作,强化能力培养,通过两方(大学、地方)联手、双线(理论、实践)贯通、知行合一、主动发展,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课程体系构建的特色性原则既是高等教育质量多样化的体现,也是各类高校的生命力所在。

提出综合类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一个目标,两个层次,三个方向”这样一种改革的思路。“一个目标”即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两个层次”即对现役运动员和退役运动员实行两个不同层次的教学训练管理模式;“三个方向”即按体育教育训练方向、社会体育方向、体育保健方向组织教学,以适应社会上对各种类型体育人才的需求。我们把握的基本原则是以实用和社会需要为前提,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率为标准;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提出要围绕体育行业发展特点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会教学、懂管理、会组织。在课程体系和训练方式上提出以通识教育为基本特征,“增加培养方向,适应社会需要,缩短专项训练,力求全面发展,分层组织教学,发挥各自特长”的教改模式;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适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

2.2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并重

本科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体育专业素养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三驾马车”,是培养方案中的三个主要内容。当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素养是核心。这里的知识不仅包括专业性较强的体育专业知识,还包括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不仅包括体育训练、教学所需的技能,还包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体育素养不仅包括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还包括社会应变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中,要在传授体育及相关人文社科类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业务素质,逐步形成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并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兼顾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

对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构建培养方案时要有全面的考虑。体育的发展变化要反映到培养方案中,使所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同步。在构建体育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构建大类体育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精心设计体现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模块,如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在原有运动训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实行专业方向二次分流选择学习体育教育训练和社会体育两个专业方向,涉猎体育人文、体育管理、体育教育等方面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未来就业意向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的自愿选择,既可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趋势,又可以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砝码。

这样,既强化了本科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共性和基础,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适当进行创新理论知识的教育,从多方面进行体育专业人才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2.4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实现与理论教学互补

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本科应用型体育人才的理论课程要突出实用、够用,为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后劲。在课程设置时,要确保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不动摇,根据理论课程的设置,要对应地增加实践课程学时,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相应的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完善实践教学训练设施,增加更多的实践课程,逐步探索模拟体验式教学课程。此外,还应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有运用和实践的场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综合全面考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课时比例、教学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衔接和渗透问题,使学生整体地掌握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应该转换思路,实行以传授指导技术技能知识为主的教授型教学模式。二是课程设置遵循适用性、丰富性、社会需要等几个特点,新增设社会需要、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的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课外运动训练实践机会,院队、校队的集训指导参与,各种比赛活动的组织等,提高学生专项训练指导、健身活动组织指导能力。三是为提高在役训练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强化其管理力度,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训练管理模式及配套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3 结语

综合类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要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在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计划与优秀运动员特殊教学计划制订、课程体系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不断创新。综合类大学运动训练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学校特点、学校要求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对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社会需求、办学资源等不断重新审视论证,力求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对自己的办学方向,变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办学,依托本校其它专业资源拓宽办学路径,形成有特色的办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运动训练专业改革与建设力争做到高起点、有特色、创新路。

参考文献

[1]王长鹏.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时代教育,2013 (17):59.

[2]石本秀,张超,宋玲.“全能记者”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记者,2011(3):58.

[3]李蓓.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塑造完整人格——媒体商业化形势下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J].体育知识,2007(1):68.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037-02

作者简介:①姜丽(1968,2—),女,汉,山东海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方案人才
人才云
烂脸了急救方案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