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分析——基于对高职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调查

2015-12-01 03:31
决策与信息 2015年30期
关键词:北京市



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分析——基于对高职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调查

张燕云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通过近年对北京市高职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合业已形成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新的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综合分析。随着高职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其社会责任感的分析研究也蕴含了新的意义和内容,持续的调查分析也将为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

[关键词]北京市;高职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表现

近年对北京市高职院校在校生和接受高职院校毕业生企业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的问题。进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实际是在校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延续。

(一)高职院校在校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表现

1.对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大部分高职学生还没有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部分学生的人生态度甚至是消极悲观的,为数不少的学生还不能认同人生价值的大小与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的正相关性。

2.具有爱国情操,但为国献身的意识薄弱。大多数高职学生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一定的大局观念,但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度不高,思想政治修养和政治敏锐性相当欠缺,国家安全观和国防意识也比较模糊,也缺乏为国家民族献身的意志品格。

3.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但是法制意识薄弱,也缺乏奉献社会的精神。高职生有一定的公德意识,但是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不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较弱。高职生缺乏遵规守纪的意志力,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规则的意识还有待提升。

4.团队意识较薄弱,职业素养有待提高。高职生的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但是为数不少的高职生在校内外实践活动中持消极态度。例如在课堂小组活动中缺乏合作完成任务的意识和习惯,在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和合作观念。高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待未来的工作中所应持有的职业态度方面缺乏清醒的正确的认知。

5.环保意识较强,但欠缺环保行动。从环境责任感的角度来看,部分学生行为和意识是背离的,主观上有环保意识,客观上不能完全约束自己与环境和谐的行为。对待社会上破坏环境的行为,大部分高职学生虽然有着明确的价值判断但欠缺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6.恋爱观中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高职生普遍具有一定的甚至较强的家庭责任意识,但是对待恋爱关系的责任感比较薄弱。例如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只是“练爱”,不需要为对方承担一定的责任。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表现

1.高职毕业生最缺乏的是敬业精神。高职毕业生缺乏敬业精神的主要表现,在精神状态中缺乏工作热情,工作态度不主动,得过且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经常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例如,对于企业部门负责人布置的工作任务,当高职毕业生无法胜任时,既不及时与负责人沟通,也不积极寻求对策和解决方案,从而延误了工作。此外,缺乏进取心,对个人职业的中长期欠缺规划,工作浮躁不够踏实,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2.高职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高职毕业生职业规划不足的主要表现是,缺乏职业目标,希望在频繁更换工作换岗位中调试自己的职业定位;毕业生对薪酬不满意,短时间内又难以取得业绩上的突破便很快离职;同时高职生在岗位上还存在眼高手低、耐挫性差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了高职毕业生的职业上升通道。

进一步的调查表明高职学历员工在制订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情况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相当大的差异。在企业看来,高职毕业生如果有合理的职业规划便不会频繁跳槽。多数被调查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跳槽虽属正常,但是频繁跳槽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也有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跳槽“属于盲目的行为”,是“对企业不负责任”的表现。

3.高职毕业生缺乏进取心和胜任力。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方面不积极主动、不虚心不耐心学习,缺乏进取心和钻研精神,工作中推卸责任和为拖延找借口。例如,不能及时完成上级管理者交付的工作任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成为企业管理者的“累赘”。此外,在工作能力方面,高职毕业生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缺乏执行力和胜任力,很大程度上无法适应企业竞争的需要。事实上,只有入职后乐于虚心学习,踏实肯干,能够在一家企业坚持工作2-3年的高职毕业生,往往在企业中成长较快,成为团队的骨干力量。只有工作态度端正,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具有比较强烈的责任感的高职毕业生才能最终取得进步。

4.高职毕业生缺乏团队意识和服务精神。高职毕业生的团队意识和服务精神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为,不完全认同和适应企业文化以及自己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往往以个人利益为重,与其他员工被动合作;功利性强,不能正确看待个人与集体或服务的组织的利益关系。总之,高职毕业生缺乏“团队感”。

高职毕业生“缺乏服务意识”的具体表现是,对待工作、同事和客户缺乏主动、热情、礼貌、周到,通常只关心自己工作环节的问题,不为企业上下游工作考虑,认为不属于自己的“份内事”,不能够从企业整体需要出发,缺乏整体意识和奉献精神。

结束语

基于对北京市高职院校在校生和接收高职院校毕业生企业的调研,了解了上述高职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种种表现。从中对比也不难发现,随着大批高职院校在校生毕业进入社会,其在校期间社会责任感缺乏的问题被带入了职场,影响了这一群体中个体的职业发展,也不同程度影响着用人单位和社会。例如由于不少高职生在校时缺乏人生目标规划,实习和入职后也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以至于失去了职业发展的动力;由于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用人单位同样存在合作精神。因此,持续的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旨在进一步提升高职在校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的研究,最终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阎海潮,柳靓.《缺失与构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问题的思考》.《理论观察》,2006年10月第5期.

[2]丁玉泉.《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现象的反思》.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4期.

[3]王廷彦,蔡小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现状探析》.《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27期.

[4]刘艳,何凤梅.《基于实践培养体系的大学生责任感调查研究》.文史博览(理论),2012年1月.

张燕云(1963-),女,北京市人,研究方向为高职思政理论教育教学.(北京,100018).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北京市
北京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云”彩纷呈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