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庆后
责编:刘媛 E-mail:liuyuan@ittime.com.cn美编:玲玲校对:媚子
“现在八九十后买不起房,已经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且八九十后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不把后顾之忧解决了,他们怎么安心工作?”
很多人没有搞清楚什么是转型升级。
以前,转型升级是靠出口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现在是以投资出口拉动内需来拉动经济的发展,而且,拉动内需是摆在第一位的。首先是要扩大分配,让老百姓有钱花。这次财税体制改革,光解决了中央跟地方财政收入的分配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扩大分配的问题。他们的账没有算清楚。现在实行的结构性减税也没有什么,有的地方税还增加了,而且目前来讲,税收任务完不成就收过头税,我们这里还在预收税,这么搞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前几天财政部长说今后不给税收任务了,免得收过多的税,下面税收负增长面子上不好看,还是在拼命地收税,如果把企业都收死了更麻烦。所以要降低企业的税负,让企业给员工多发一点工资,多点收入。
2020年之前,老百姓的收入要翻一番,是不是要把标准定一定?在这个标准之前,就不要再收个人所得税了,现在3500元是起点,再多收一点也达不到收入翻一番。现在要培育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收入标准也定一个,是不是少收一点税,让大家都成为富裕的群体,过上好日子?把社保和医疗、教育搞好,让老百姓有钱花和好好花钱才可以拉动内需。
我们扩大分配以后,经济起来了,税基扩大了,税收也不会少。另外,现在主要是地方负债太大,你怕钱还不出来,但要解决税收优惠的问题,一个是要解决政府的浪费问题,制止庞大的三公消费已经在做了。第二,政府不能再投资了,如果把钱用得太多还是感觉不够用。第三,老百姓应该增加收入。一旦物价上升,人民币贬值,这样就解决了赤字问题,还会改变百姓的收费习惯,我们都是买涨不买落的,这会拉动内需的。内需拉起来以后,税基扩大了,税收也不会少。前一段时间是要劫富济贫,你也把钱回收了一部分,所以要把账算清楚,其他都没有出路只有提高老百姓收入的出路,把内需拉起来,我们的经济才会发展。中国经济还可以高速发展二三十年,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做,很多是属于贫困的人群。
现在,我对明年的经济形势是不太看好。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现在还没有过去,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很难说快速实现经济复苏,特别是欧洲和美国解决危机的办法是印钞票并没有发展实体经济,没有解决就业的问题。欧洲的高福利、高税收,长期没有真正地发展实体经济,也带来了问题,大家都不愿意干活了,老百姓的分配问题没有解决,内需下降。我感到,现在的餐饮业包括高级的商品销售都下降了。
在房地产领域,全国有6500万套的闲置房,加上中央政府明年3500套的廉租房,其有1亿套房子了,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包括农村都闲置了很多。房地产调控也有一个问题,现在房地产调控不下来,主要是地方政府、房地产商、银行在跟中央博弈。地方政府需要土地财政,银行是高利息收入,房地产肯定是低价卖了要亏本。而且高价房不用再限购了,否则这个钱回笼不来银行要出坏账的,银行的钱是老百姓的。现在是刚性需求,你给农民土地是不是给城市农民的经济适用房;成家立业肯定要有房,现在80后、90后买不起房,已经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且80后、90后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不把后顾之忧解决了,他们怎么安心工作?
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很困难。第一,它们要走专业化协作的道路,但投资跟研发有风险;第二是开发市场有风险,投下去不成功就完了。另外,沿海企业在向中西部转移,2.6亿农民工不可能转移到城市里面来,一方面是找工作难,一方面是就业难,如果把传统产业移到中西部,当地的就业成本比较低廉,会更好一点。但沿海有一定的基础了,是不是应该适当地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整个企业的技术水平?现在走出去还不如引进来,现在西方经济不好,去引进技术、引进人才,这是一个好的机会。只要有人进来的话,产业升级就比较简单、比较容易了,而且我觉得把人家的技术引进来,少走弯路,速度也会快一点。
(本文摘编自作者在201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