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小题大做”中创造精彩

2015-11-30 01:01孙丽娟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小题大做簸箕防尘

孙丽娟

很多人把“创新”看得高不可攀,认为创新是科学家的事,学生没有这种能力。作为一名通用技术老师,同时肩负着科技辅导员工作,如何带领学生迈出创新第一步?

转变观念,敲开创新大门

在通用技术课上,我常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来自身边的科技小发明的图片,如不倒的牙刷、平衡拐杖、可站立雨伞、不用电池的闹钟、节水器、带活塞的牙膏等。

从这些耳目一新的图片中,学生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新奇:“不倒的牙刷”不但拿取方便,还解决了普通牙刷放在牙刷缸里因潮湿而易生细菌的问题;“平衡拐杖”无人使用时也能保持直立,不仅利于老人使用,还方便使用者腾出双手做其他事。这两款既实用又“好玩”的作品的设计灵感均来自于同学们很熟悉的不倒翁。

挤牙膏并不难,但要把牙膏挤干净还真不容易,如果在牙膏皮里增加一个类似于活塞的东西,再把牙膏挤干净就不在话下了。“可站立雨伞”巧妙地解决了雨伞在办公室或公共场合无处搁放的尴尬,而这只是因为在伞的底部增加了一个小小的支架。

欣赏完这些有趣的设计,同学们普遍有了这样的感悟:这些设计真巧妙,我怎么就没想到?其实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不便之处,就能敲开创新的大门。

见同学们的思路打开了,个个跃跃欲试,我便趁机出示如右图所示的图片,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这一问,同学们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不仅找出了物品的缺点——在大风大雨的恶劣天气中雨伞难以打开,还争相说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想法:有的说用坚固的钢铁做伞骨;有的说把伞布做成上下两层,中间留有缝隙以利于通风;有的说把伞布换成网状,既可通风又可遮雨……虽然大多数想法还很幼稚,但同学们已经在此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创新并不神秘”,慢慢树立起“创新就在身边”的科学理念。

巧妙引导,迈出创新第一步

接下来我带领同学们到生活中发现问题。我们的口号是:“到生活中去‘小题大做”、“在‘小题大做中创造精彩!”

同学们各自寻找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如单佩瑶发现的问题是:在学校打扫卫生时,往簸箕里扫垃圾时会尘土飞扬,而且在运送垃圾的途中,垃圾经常被风吹得满天飞。于是她萌生了研制新型防尘簸箕的想法。

于华泽姥姥家养的金鱼很好看,但给金鱼换水很麻烦,姥姥总是先用嘴吸管子,这样多不卫生啊!于是他想设计一款能方便清洁鱼缸的产品。

孟哲对新买的山地自行车爱不释手,但又苦于车子没有挡泥板,每到下雨天脏水便会打湿衣服,他想为自己的爱车设计一款挡泥板……

梳理这些问题后,我便引导他们找出可行的设计方案,重点探讨,并适时给予理论指导与技术帮助。

例如,在研究新型防尘簸箕时,单佩瑶最初的思路是改装普通簸箕——收集垃圾时,用手把前端的盖子揭开,收集完后再把盖子盖上,这样虽解决了灰尘飞扬和垃圾掉落的问题,但操作麻烦且不卫生。

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我适时提出是否可以引入“轴杆联接”,她会意后又潜心钻研,终于想出一套合理实用的解决方案。她运用转轴原理设计的半自动盖子是新型防尘簸箕的亮点,这一创新作品获得第25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继续前行,不断创造精彩

六年来,我和学生在不断实践、探索、创新、积累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深知这点成绩与同行们比起来微不足道。一路摸索着走来,我迈出的仅仅是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去开拓。

我相信,只要带领同学们踏踏实实地到生活中发现问题,“小题大做”,前行的路上,我们将创造出更多精彩!

猜你喜欢
小题大做簸箕防尘
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行走的簸箕
忠满:小小簸箕,大刑伺候
防尘记
从严换届选举就该多些“小题大做”
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模式之“小”题大做
不倒翁扫帚簸箕
煤层注水防尘参数研究
社群有必要“小题大做”
单反相机巧防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