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玉米发展历程探讨

2015-11-30 09:13储成虎张慧珍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玉米

储成虎++张慧珍

摘要 介绍霍山玉米发展历程、品种、技术,以指导霍山玉米的发展。

关键词 玉米;发展历程;安徽霍山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69-01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边陲,大别山北麓,全县总面积2 049 km2,耕地面积为1.67万hm2,是典型的山区县,2000年以后全县粮食主要作物是水稻,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85%以上,玉米、小麦等作物总产量仅占粮食总产量的15%。但玉米的种植与霍山县的农业、霍山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生产实践,就霍山玉米发展历程进行探讨,以加深现代人对霍山玉米的了解。

1 霍山县玉米历史

1.1 霍山县玉米的引进

据清嘉庆《霍山县志》记载,本县约在公元1776年引进玉米,到1816年已遍及全县,成为山区人民的主粮。民国35年全县种玉米817.8 hm2,单产1 050 kg/hm2,总产858.7 t。

1.2 新中国成立后玉米生产发展的辉煌时期

1952年全县玉米种植达3 533.3 hm2,单产1 500 kg/hm2,总产5 300 t,1953—1957年全县玉米面积和总产大幅度增长,达5 133.3 hm2,单产1 552.5 kg/hm2,总产达到7 455 t,1958—1960年受政治运动和自然灾害影响,面积下降到3 333.3 hm2左右,单产下降到795~855 kg/hm2,总产2 650~3 950 t,总产下降66.8%。1961—1965年全县玉米生产又迅速发展,平均每年种玉米5 800 hm2,1962年最多,全县玉米面积达到8 333.3 hm2,单产1 050 kg/hm2,总产8 750 t。1965年全县玉米5 400 hm2,单产提高到1 987.5 kg/hm2,总产达到1.07万t,创全县玉米产量最高纪录,该纪录一直保持到现在。

1.3 玉米生产的稳定时期

1966年以后全县旱改水面积扩大,玉米面积逐渐下降到2 000~2 667 hm2,以后40余年间,玉米种植面积为2 000 hm2左右,但单产逐步提高,总产在7 000~8 000 t之间,成为全县粮食三大作物的第2位。

2 玉米的历史贡献

2.1 玉米对霍山人民解除饥荒功不可没

据霍山县志记载,由于政治运动和自然灾害影响,1960年、1961年全县发现浮肿病患者近万人,消瘦病人近万人,同时出现了小儿营养不良病人上万人[1]。据民间反映,因饥饿死亡人数也不少。1962年春季全县大面积扩种玉米,全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8 333.3 hm2,玉米播种适宜期长,玉米的生育期只有100余d,比其他主粮作物小麦、水稻生长时间短,见效快,并且玉米在灌浆期可食鲜嫩玉米棒子,在成熟期可收获籽粒[2]。当年玉米除了鲜食嫩玉米外,还收获玉米棒突破1万t(籽粒8 750 t),有的农户当年收的玉米没有地方储藏,放于室外堆成玉米棒堆,有的农户放于室内压垮(木)楼顶,广大农民欢天喜地,庆祝全县人民获得了救命粮,使全民度过1958—1960年大集体后的灾荒。玉米成为全县人民拯救生命、恢复元气、恢复生机、恢复生产的基础,至今还有人称是玉米救了他们生命。1962年以后,全县基本上消除了因饥饿而产生的浮肿等病人,玉米在最初解除饥饿灾荒问题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2.2 玉米对霍山人口增长功不可没

霍山县人口自解放初20万人口,到1970年增加到29.4万人口,其中有5年人口增长较快,当年人口出生在1万人以上,恰巧的是这5年正是全县玉米大发展时期(1962—1966年),其中1962年全县当年人口出生11 666人,人口出生率达到5.36%,最高,当年玉米产量占全县总产量17%,也最高[3]。当然,玉米不是全县唯一的主粮作物,但玉米的增产,在当时对全县粮食影响作用大。到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国家实行了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再是粮食丰欠而决定的。

3 玉米生产主要技术的更新

3.1 玉米品种更新

玉米品种由解放初期的黄大汉、白眼猴等高秆的地方常规品种更换为中低秆的杂交品种,如农大108、鲁玉、中科等系列品种,提高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提高了单位面积种植密度,提高了大田玉米产量。特色玉米品种逐步示范种植,甜玉米、水果玉米、糯玉米等逐步示范成功,为全县玉米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3.2 玉米栽培技术的更新

3.2.1 推广合理密植技术。因地制宜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力争玉米种植密度达到6.00万株/hm2左右,高产田块达到6.75万株/hm2。示范推广宽窄行和起垄种植,提高合理密植水平[4]。因地制宜推广玉米大豆间作技术,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增产增效。

3.2.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测土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施好配方肥和专用肥。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施足基肥,适时追肥,突出大喇叭口期追肥。示范推广小麦和玉米2季秸秆还田技术,提升地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3.2.3 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健全玉米病虫测报和科学用药监管机制,全面推广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突出抓好玉米螟、大小斑病、锈病、粗缩病的防控,提升防治水平和效果。

(下转第73页)

(上接第69页)

3.2.4 改进玉米田间管理技术。加强玉米苗期早间苗、定苗及蹲苗管理,开展玉米中期人工去雄及辅助授粉,拔除弱株、空株,完善玉米穗期肥水管理技术。

4 玉米发展的新机遇

随着社会发展,20世纪末玉米使用上已由口粮转为饲粮料为主。进入2010年以后,随着人们对健康营养食品的需求,全县玉米又以新面貌进入了人们的餐桌,玉米制品又成为人们青睐的食品。①餐桌上的宠者。人们对玉米菜肴十分青睐,玉米煲、玉米羹、玉米汤、烤玉米、玉米棒、玉米饼已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食品。②玉米鲜榨饮品。霍山宜康食品年加工玉米鲜榨饮品几千吨,畅销上海、江浙等大中城市,年加工鲜玉米棒逾1万t。③玉米食品。玉米馍等玉米面食仍占有一席之地。

霍山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霍山生产的玉米食品及玉米鲜榨深受消费者青睐,这些新的玉米加工、利用渠道将会给霍山玉米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霍山县玉米种植面积将有进一步扩大发展的趋势,我们也将为玉米的新发展提供新的服务。

5 参考文献

[1] 王学森,房树国.吉林省玉米产业升级与政策性金融支持[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7(10):52-53.

[2] 李新,许志斌,佘奎军,等.宁夏玉米产业的现状和发展[J].种子,2009(9):104-105.

[3] 李燕楼.深入玉米产业调研 促进玉米产业发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1(4):40-42.

[4] 金秀英.安阳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1(7):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