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
摘 要: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由于受不同的文化意识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主要从跨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 ,结合文化意识在英美文学研究中产生的影响,注重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英美文化,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更加透彻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英美文学;跨文化;文化意识
跨文化研究是在当前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尤其是在当前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等交流频繁的背景下 ,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在多种文化相互碰撞、交汇、融合的背景下,如果不对英美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清晰的了解,在不同的文化问就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在文化研究中亦是如此。文学是研究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英美文学的研究,也是研究其背后文化 内涵以及西方文化的重要途径 。
一、文化意识与英美文学研究
一个民族的性格 以及其基本的心理状态和某个时代的特征和社会文化特点,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 ,是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的,因此文学作品的研究是了解一个民 族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文化意识与英美文学研究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1.文学发展与文化的关系。英国文学起源较早 ,是世界文坛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文学的起源要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其前后经历了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时期 ,战后英国的文学有了较大的转变,在写实的角度更加趋向于向多元的文化方向发展。英国文学随着发展的逐渐深入 ,也体现着英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其作品中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英国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历史文化特征。美国文学在十九世纪以前是作为英国文学的分支出现的,到十九世纪末期 ,美国文学已经不再是英国文学的分支,在创作上体现出了其 自身的特征 ,并且逐渐发展成熟 ,产生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作家。美国文学的创作风格以及创作主题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征,60年代的实验学说逐渐到70 年代逐渐趋于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相比较历史的仓 作风格以及创作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和变化。综合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的发展来看 ,它们的发展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和当时的社会变迁以及文化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文学作品的发展时期的研究也是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的研究。
2.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英语语言文化。文学作品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对社会文化背景的综合总结和归纳,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解读需要建立在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基本了解和认识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解读过程也是英语语言文化的渗透和理解过程。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 ,对价值取向以及意识形态的基本判断和理解 ,是对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时代生活的审美体现,也是西方人对人生以及社会生活的真实感悟和体验。对文学作品的研究过程是需要加入英语语言文化,在作品解读的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思考和见解,更好地实现对艺术价值的欣赏 ,并且形成基本的价值观认识。美英文学中的语言文化以及文体风格是变化多样的,在语言的表现力上也更加丰富,表现力多元化。因此研究文学作品的过程,是领路文学作品中的丰富内涵的过程。
3.通过文学作品理解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的研究和解读 ,有利于我们了解文学化差异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因素需要我们开阔视野 ,在文学作品研究的过程中,是我们感悟文化差异的过程,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通过理解中西方文化,消除在现实中的文化差异,从 而提升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学习英美文学开展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利于增强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更能减少文化差异 ,促进 中西方文化 的相互理解 。
二、跨文化研究遵循的原则
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过程中要具有跨文化研究的意识 ,具体来说需要遵循以下几种原则,分别是实用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以及交际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跨文化的英美文学作品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根据客观的现实环境,将有用的材料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将文化内容和语言内容结合起来,跨文化意识能够提高对作品本身的理解 ,因此 ,跨文化研究应该以客观的文化特征角度出发 ,在实用性原则的指导下 ,加强对作品本身的理解。
阶段性原则主要是指文化内容的导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综合考虑。跨文化 的文学作品的研究是阶段性的水平 ,需要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充分了解文化内容的具体特征。通过阶段性的逐步深入,了解作品中反映出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人文地理等。
交际性原则是指通过跨文化的文学作品研究能够提升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语言是交际的主要手段,也是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在文学作品研究的过程中要提升跨文化意识 ,在对语言知识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了解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特征,通过对文化的解读,实现基本的语言交流和沟通,促进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三、英美文学作品研究和教学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英美作品研究和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的发展模式比较传统。即在教学中通过文学选读和标准解读的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相对来说研究的程度较浅,不够深人 ,使得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认识独特性不够。因此对于同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的解读都大致相当,没有差异性和特色。加之以美英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与我国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特征不同的地方,这种单一化的文学作品解读方式是不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以及文学作品分析能力的提高的。
其次,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英美文学作品大多数是采用教师授课的方式 ,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教学是以“教”为核心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教师主要从基本的教学内容出发 ,包括了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方式以及创作内容和作品中的任务分析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从而使得文学作品的解读失去了生命性,较为刻板生硬。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机械的被灌输相关的文学作品常识 ,却没有真正通过阅读 ,了解美英文學作品的内涵,从而使得文学作品丧失了其本身的生命力。
另外 ,传统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教学更多侧重于对学生的基本文学常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的学习,对作品本身的跨文化分析和研究不充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并没有从文化意识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只是单纯基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文学研究方法对作品进行了解读,缺乏了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义的深入探究。综观我国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现状 ,深人的分析和理解较少 ,从跨文化意识的角度分析理解作品的更是很少。要提高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解读 ,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刘迎春.信用证英语的句法特点及翻译Ⅲ.理论界.2008,(12):158.
[2] 翟步习.国际商务英语信用证英语句式结构解析叽.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6,(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