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额的煤矿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分析

2015-11-30 07:42:40江书军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定额消耗精细化

江书军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焦作454010)

一、引言

随着国际原煤市场的冲击和国内新能源的替代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煤炭市场的黄金期已经结束,煤炭价格大幅下滑,许多煤炭企业甚至出现亏损现象。面对能源供求市场的激烈竞争,煤炭企业需要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有效控制成本成为煤炭企业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煤炭材料成本作为生产成本中可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对材料消耗的管理和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二、定额与成本精细化管理内涵

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下,对消耗的人、财、物所规定的标准量。煤矿材料消耗定额是指生产煤矿在一定的地质条件、开采工艺、劳动组织条件下,开采单位煤炭产品或完成单位生产任务所必须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在定额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分析各作业环节的材料消耗分析、计算来最终确定定额标准。

精细化管理是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它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煤炭当前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也是建设高产高效生态矿井的必然选择。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是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成本管理工作做精、做细,明确各级单位、各工序作业环节的成本责任,强化链接、协作管理,全面提高企业成本在各环节监控效率的一种管理模式。

实施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不但需要有精确的材料成本数据作为管理基础,还需要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地质条件、生产工艺的不断变化而持续改进。基于作业的煤矿材料消耗定额,是根据煤矿材料消耗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通过精细划分煤矿生产的各个作业,分析各个作业的影响因素,确定与影响因素相对应的定额对象,确定各类材料的消耗定额,实现定额的动态化应用。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不仅能够为材料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精确的数据基础,还能够在地质构造、煤岩类别等外界条件的不断变化过程中为精细化管理的更新改进提供参考依据。由此可见,定额管理是精细化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建立健全定额管理体系是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三、煤矿材料成本的特点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材料成本的特点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材料,而这些材料一般占总成本比例的20%左右,主要包括九大类[1,2]:(1)配件指计入固定资产的原煤生产洗选设备和生产用车辆在中、小修中更换的各种易耗配件,包括导向滑靴、截齿、销轴、螺栓螺母等各种不同型号的机械配件。(2)木材指用于原煤生产并计入原煤成本的坑木、道木等。(3)支护用品指井下木材支护以外的其他支护材料,主要用于巷道的支护,包括单体液压支柱、锚杆、锚索、金属网等。(4)大型材料指用于原煤生产使用的按采掘接续计划配置的大型电缆、输送胶带、风筒、供排水钢管(包括钢管托架及接头)与日常消耗性的各种规格型号的钢材等。(5)专用工具,指原煤生产和洗选使用的专用工具,例如7.5KW以下的水泵、200A以下的防爆开关、千斤顶、电焊设备、风动工具等。(6)建工材料指原选煤生产用于掘进、砌碹、回采充填、锚喷、密闭、灭火等方面消耗的砖、瓦、砂、石、水泥、速凝剂等材料。(7)油脂及乳化液指原选煤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类油脂和乳化液,包括各种液压油、齿轮油、润滑脂等。(8)火工品,主要指雷管、炸药、导爆索等一系列产品。(9)其他材料,主要指消耗类钢材、电缆钩、塑料胶管、铁丝、密封件、轴承、阀、油漆、灯具、焊条等排除在上述八大类之外的材料。

这些材料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没有构成煤炭产品的实体,煤矿开采的各个作业环节几乎都能涉及到这九大类材料,而且随着地质条件、煤岩性质、顶底板的好坏等因素而不断变化,材料的消耗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对材料消耗的管理和控制难度很大。

2.材料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

(1)材料在投入前缺乏有效的管控

部分煤炭企业由于物资需求计划的制定不够完善,对原材料的需求量无法准确的估算,从而导致了多进或少进原材料,原材料的不足会影响煤炭开采进程,导致无法完成产量目标;原材料购置过多容易引起闲置造成资金的占用和库存管理成本的增加;有些仓库保管员业务素质不高,对自己保管物品的性能及保管方法了解不够,责任心不强,导致一些材料在储存过程中发生霉烂变质或锈蚀,造成材料在投入生产前浪费掉,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仓库被盗或火灾等引起材料在入库后造成损失;材料从供应站领走后有的还出现跑、冒、流失等现象。

(2)执行层材料消耗管理意识淡薄

在煤矿材料管理的过程中,决策层和管理层对材料消耗的控制非常重视,但执行层(各区队、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只重视安全、产量、掘进进尺,在领用材料的过程中对上级下达的材料消耗指标不够重视,未能将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实施有效的监督、考核,材料的超标、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煤矿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部分煤炭企业虽然设置了一些原材料成本指标,但主要针对原材料消耗总金额的考核,指标的分解过程缺乏科学合理的实际验证,使得各项指标的分解和确定受人为主观影响比较大,对于特殊性因素考虑的不够,同时对于原材料历史发生费用的数据综合处理和统计的程度也不够,这些都导致了煤炭企业现在使用的原材料成本分解指标不科学,影响了原材料在执行层面的科学监管,造成了浪费现象的普遍存在。

(3)材料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跟踪和控制

目前煤矿对材料成本的考核标准过于宽泛,不能全方位的对材料的领用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和控制。只能从材料的总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对于具体的单项材料的消耗、成本发生地、用途等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从而造成不能准确分析某类材料的超支和节约,无法对成本动因进行分析。另外,对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支护条件对原材料成本和使用的影响程度缺乏有效的测量和换算标准。煤炭生产井下大型原材料的投入使用一般与地质条件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关系,原材料的成本变化范围比较大。由于传统的材料成本控制并未根据煤炭企业开采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做出调整,未能对材料的消耗实行实施监控,进而导致了材料成本忽高忽低的现象频频发生。

(4)材料回收利用存在管理漏洞

由于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本身并不构成产品主体,因此许多材料可以进行回收、利用。虽然随着采区的延伸,材料消耗有上升的趋势,但许多诸如支护用品、专用工具、大型材料等材料可以回收重复使用。这些材料回收、复用次数的多少取决于煤炭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生产管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但许多煤矿在材料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没有建立定额标准体系,无法准确计算不同类别材料的回收利用率,从而导致在材料回收利用管理中存在许多低估、漏项等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降低了吨煤成本的利润率。

总之,煤矿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仅仅是表面现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其在各层级的管理中存在许多漏洞,导致无法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对材料的消耗进行全过程、动态的精细化管理。因此,可以通过构建煤矿材料消耗定额标准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材料成本的动态精细化管理。

四、构建定额标准下的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

1.建立基于作业的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库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煤矿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引入了“作业”的概念,通过煤矿开采作业环节的划分,来确定材料资源的消耗动因,进而制定出各作业中心的材料消耗定额,其具体的制定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煤矿材料消耗定额框架

图1中所列示的就是煤矿材料消耗定额制定的框架体系,根据煤矿开采的工业流程,大致可将作业环节划分为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和辅助生产。通过对九大类不同小类材料的特征分析,从产量、距离、时间三个方面确定了材料的消耗动因,并依据实际查定法、统计分析法、经验估计法、技术测定法四种定额制定方法,对不同作业环节下的材料消耗定额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确定,建立不同地质条件、不同生产工艺下的材料的消耗标准数据库[4]。如不同设计断面下每米巷道支护所耗用的锚杆、锚索数量,不同巷道类别、不同支护方式下的钻头、钻杆消耗量、不同煤岩地质条件下所万吨煤所耗用的截齿数量等,这些都可以通过作业环节下的定额标准进行准确的测算。在材料消耗定额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构建完整的定额消耗体系,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煤矿材料消耗定额体系

煤矿材料消耗定额体系的建立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材料成本及时、有效的跟踪和控制。定额体系中的各作业环节材料消耗成本测算表包括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辅助生产等各个作业的具体的成本测算表,该表是根据定额标准和下一年度的采掘接续计划进行测算的。当测算下一年度的生产材料成本时,可根据下年度的采掘接续计划,直接在定额体系中填写各采煤工作面的煤炭产量和不同断面、不同支护方式、不同普氏系数下的掘进进尺,且填入大型材料配置的金额,系统能够自动计算出分区、队、分大类材料的下年度的材料消耗成本及其总成本。材料消耗定额体系的建立,能够为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消耗动因分析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为实施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基于作业的材料消耗定额在神华宁煤、神华新疆、山东鲁能菏泽煤电、山西鲁能河曲电煤公司等许多煤炭公司得到了推广并建立了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库,通过材料消耗定额的应用,各矿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了材料的消耗,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

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作业环节较多,因此,不能单靠一个部门来完成。定额消耗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各级管理体系提供指导和参考,但在真正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各级管理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在企业原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工作任务的调整构建一个由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组成的三级管理组织机构,使其能够与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相适应,从而建立横向到职能部门,纵向到区队、班组甚至个人的材料成本管理体系[5]。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组织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决策层:集团公司可组建成本精细化管理委员会,从战略高度将企业的经营决策与成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深入分析、预测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材料成本决算,负责材料成本的定额审批,监督考核企业各项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

管理层:管理层主要是矿(厂)的各级职能管理部门,这些部门要通过有效的协调、配合,并依据煤矿的实际情况通过业务管理、技术管理、现场管理、监督考核等方面对材料成本的定额应用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总结,保证材料消耗定额的有效实施。

执行层:执行层主要包括各区队、班组及个人,他们是煤矿材料的直接领用者,因此,要充分发挥各区队执行体系的功能,按照生产成本发生的规律,将成本进行分解,落实到个人,通过运用材料成本定额标准,实施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保证企业最佳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通过开展定额管理构建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组织体系,在定额标准下对材料成本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在定额管理的基础上通过作业流程将成本指标进行层层的分解,细化到各个区队、个人,提高了成本指标分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例如采煤环节的材料消耗与原煤产量直接挂钩,掘进环节的材料消耗与进尺直接挂钩。在材料成本定额执行过程中,若遇到煤岩结构、地质条件等开采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可实时对定额标准体系进行修订,完善定额管理体系,是材料定额管理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煤炭开采任务的正常进行。实施定额管理能够为材料的控制和成本考核提供直接的参考,为企业实施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更加精确的考核依据。

五、结论

图3 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组织体系结构

定额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从上到下各级部门的重视、参与、实施、反馈。煤矿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而定额管理是在对煤矿开采作业环节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材料的消耗动因来确定其定额表现形式,进而通过科学的编制方法确定各类材料的消耗标准,指导材料费用的管控,有效防止材料的流失和浪费,为实施材料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

[1]张瑞,丁日佳.基于作业的煤矿材料消耗定额制定研究[J].中国煤炭,2009,(7):21-23.

[2]张瑞,丁日佳,江书军.煤矿定额制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煤炭,2011,(12):22-24.

[3]王长利.煤炭企业材料综合消耗单耗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经济研究,2013,(3):91-94.

[4]高乐红,王友泉,周峰.精细化管理与煤炭企业材料成本控制[J].煤炭科技,2006,(3):58.

[5]牛克洪.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定额消耗精细化
如此消耗卡路里
意林(2023年7期)2023-06-13 14:18:52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昆钢科技(2022年4期)2022-12-30 11:23:46
公立医院零修工程预算与定额库编制问题探讨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5:02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昆钢科技(2021年6期)2021-03-09 06:10:18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11-17 13:04:02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