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建
(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 210046)
区域规划范围扩大的经济增长效应
——以泛长三角地区为例
杜新建
(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 210046)
区域规划的范围会随着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这种变化会产生诸多影响,其中包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泛长三角地区的研究发现,区域规划范围扩大时会增大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内部的合作大于竞争,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内部的竞争会逐步增多,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减弱。
泛长三角;区域规划;误差修正模型
参与区域合作的地区会随着区域合作的发展不断增加。一方面,区域发展后进行产业升级,需要进行产业转移,同时需要更大的统一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根据中心外围理论,区域发展后部分外围区域会内化,扩大中心区域的影响。本文中泛长三角指“1+3”模式,即以上海为龙头,把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全部纳入泛长三角经济区。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泛长三角”的概念和“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问题;此后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7月底由苏浙沪相关方面主办的首届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表明: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泛长三角区域发展与分工合作”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一)理论框架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区域内部经济差距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分为两个阶段。最初,区域内部的经济差距促进经济增长。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存在着优势互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等要素充裕,而劳动力、市场规模存在限制;相对落后地区有充裕的劳动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而发展中受到资本、技术的限制。[1]因此,新区域的加入可以为双方带来发展的活力,带来区域经济的共同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差距会不断地缩小,此时,区域经济的差距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区域内部竞争会不断地加深,经济的发展要求更多的外围区域加入,从而促进区域的进一步发展。据此,区域规划范围扩大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泛长三角(长三角与安徽省)为研究对象,构建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首先分别构建加权变异系数和加权经济增长率分别衡量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然后分别对变异系数、经济增长率进行平稳性检验,对两个指标进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最后构建误差修正模型,考察区域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衡量区域内部经济差距的指标主要有相对极差、加权变异系数、泰尔系数、基尼系数等。在充分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后,本文选取加权变异系数V衡量区域内部经济差异。
变异系数和级差、标准差和方差一样都是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绝对值,其数据大小不仅受变量值离散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变量值平均水平大小的影响。一般来说,变量值平均水平高,其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也大,反之越小。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权重采用地区GDP占区域GDP的比重,对变异系数进行整合即得加权变异系数。[2]其计算公式如下:
(1)式中,yi指某年第i个区域的人均GDP,xi为某年第i个区域的GDP,x为区域内部所有地区GDP的总和为各地区人均GDP的均值。
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衡量指标比较少,主要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在考虑人口因素的影响后,本文决定采用地区人均GDP增长率进行衡量,并对各地区进行加权,充分反映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其计算公
(2)式中,yi指某年第i个区域的人均GDP,y指某年区域内所有地区GDP的总和,λi表示某年第i个区域的人均GDP增长率。
同时,为了克服数据的异方差问题,实证过程中采用数据的自然对数建立模型,变量的自然对数定义如(3)式中:
根据上述理论方法和指标的要求,本文选取的研究周期为1978—2011年,因为,从1978年起,我国开始市场经济的建设,长三角、泛长三角的经济合作逐步展开,2008年,国家首次出台关于长三角整体的合作规划,虽然目前没有国家级的泛长三角经济合作规划,但是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已经开始,皖江产业带的建设是典型的代表,因此,选择此区间。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上海市统计年鉴(2012)》、《江苏省统计年鉴(2012)》、《浙江省统计年鉴(2012)》、《安徽省统计年鉴(2012)》。
(一)时间序列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会影响回归结果,如果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单做平稳序列,会破坏线性回归中的经典假设,使得各统计量失效,因此需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见表1)。
表1 时间序列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由表1可知,lnV、lnλ是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而lnV、lnλ的一阶差分检验值的相伴概率值均小于1,说明变量的一阶差分可以在1%的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从而它们是平稳序列。
(二)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关系检验
协整分析主要应用于短期易受随机扰动影响,长期受到均衡关系约束的经济系统。它衡量的是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协整序列中,如果变量在某期受到干扰偏离均衡,其在下期将会调整会均衡状态。由单位根检验可知,两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用lnV、lnλ构建回归模型,加入AR(1)消除自相关,将得到的随机误差项序列E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lnV、lnλ间存在协整关系,E应该具有平稳性。其ADF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E是平稳序列,所以变量lnV、lnλ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三)因果关系检验
表2 E的单位根检验
因果关系即变量之间的依赖性,格兰杰因果检验有四种结果:变量1是引起变量2变化的原因,变量2是引起变量1变化的原因,变量1和变量2互为因果关系,变量1和变量2是独立的。由于将来不能预测过去,在做变量2对其他变量的回归时,如果将变量1的滞后期值带入能够改善回归结果,就说变量1是变量2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亦然。文中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5%显著水平下可以拒绝“lnV不是lnλ的格兰杰原因”的结论,随着滞后阶数的增加,拒绝“lnλ不是lnV的格兰杰原因”的结论逐渐成立。同时考虑检验模型的序列相关性以及赤池信息准则(AIC),我们发现滞后四阶的检验模型不具有1阶自相关性,同时拥有较小的AIC值,此时,判断结果是lnV和lnλ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相互影响。此外,根据模型中的系数符号可以发现,lnV的系数符号为正,lnλ的系数符号为负,表明区域差异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能够减弱区域差异,这与之前的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四)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同时反映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更好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协整检验,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以这种关系构成误差修正项。将此误差项作为一个解释变量连同其它变量一起建立短期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变量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4 误差修正模型
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变量的符号与长期均衡关系的符号一致,为分析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模式。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回归结果表明,区域差异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区域差异在短期内每增加1%,短期内区域经济增长率增长1.28%,此外由于短期调整系数是显著的,表明每年发生的实际值与长期均衡值中的9.8%被修正,它反映了变动的短期波动规律。[3]
本文采取泛长三角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将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
第一,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在初期阶段,新地区的加入会扩大新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区域成员内部的互补性增强,为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活力,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随着区域内部合作的加深,区域发展进入新阶段,区域的发展使得内部经济趋同,内部成员间的经济差异缩小,区域内部成员间的合作大于竞争,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区域的发展亟须新地区的加入。[4]
第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区域差异和区域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但是,这种因果关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区域经济的差异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一定的作用时间,这符合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差异存在,政府有动力制定更多的区域合作规划,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区域差异减小,竞争大于合作,区域间的合作再次陷入低谷,区域的增长速度降低。
第三,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在短期,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受到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的存在对区域差异的经济增长效应有抑制作用。在我国,特殊的行政体制导致了严重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各地官员各自为政,出于地方短期发展的考虑,肆意割裂市场,阻止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导致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下,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此外,产业生命周期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新区域的经济合作中,区域之间的合作往往通过产业的梯度转移来实现。落后地区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淘汰产业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这些产业往往已经处于生命周期的后期阶段,同时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落后产业对于落后地区经济贡献的周期更短,从而进一步影响区域差异的经济增长效应。
因此,合理的测度区域间的差异,明确地区合作所处的阶段,同时保证区域合作的畅通,对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一,细化对经济运行状况的考察,全面了解区域经济。科学的研究要求准确的数据支撑。当前,各地方政府已经非常重视对于本地经济运行指标的监控,但是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国家和省级之间存在着真空,跨行政区的数据的测度严重不足。泛长三角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合作组织和对话机制,但是这些活动更多地局限于小范围经济合作和学术讨论。
第二,构造区域合作的制度环境。[5]首先,推进法治建设,形成完整的法律环境。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建议将区域合作写入宪法,规范政府管理,严惩一切阻碍区域经济合作的行为。其次,推进税制改革,完善分税制。保证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前提下,增加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为地方发展建立稳定税基。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官员晋升制,杜绝唯GDP的做法。
第三,构建合理的组织安排。建立跨区域的区域合作协调机构。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往往会加强区域合作,但是现阶段还是处于一种非制度化阶段,约束力不强,缺少组织保证。成立的组织必须具有相应的约束力,其职能主要包括:组织协调实施跨行政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跨区生产要素的流动等问题;统一规划符合本区域长远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制定统一的市场竞争规则和政策措施,并负责监督执行情况;协助各市县制定地方性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使局部性规划与整体性规划有机衔接。
[1]杨冬梅.区域经济差异趋势研究:收敛抑或发散——基于山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3):115-118.
[2]陈家海,王晓娟.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政府间协调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9):61-70.
[3]孙敬水.中级计量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胡艳,丁洁,乐婵婵.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区域发展实践探索——国家首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国际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1(5):161-162.
[5]王永.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J].经济纵横,2008(9):57-59.
(编辑:张薛梅 张雪梅)
The Economic Growth Effect Produced by Regional Planning of an Expanded Region:A Case Study
DU Xin-jian
(Jiangsu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Nanjing,210046,China)
The region in regional planning will be expand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which brings about many impacts,including th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This paper,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gion of the Pan-Yangtze River Delta,finds that,on the one hand,regional expansion in regional planning will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for it causes greater internal economic differences,and internal cooperation rather than internal competition has the upper hand,and that,on the other han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internal competition will prevail over cooperation,which contributes less and less to the economic growth.
Pan-Yangtze River Delta;regional planning;error correction model
F 207
A
1671-4806(2015)02-0006-04
2014-12-31
南京财经大学校级创新课题(M13005)
杜新建(1988—),男,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