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实习记者 李忠利
大学新生入学已不止“三大件”
文/本刊实习记者 李忠利
每到秋季入学,“开学经济”一词便会重返大众视线。大学生作为刚刚跨过高考“独木桥”的庞大群体,即将步入社会大门,也开始拥有学习、生活的较大自主性;学生家长对于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孩子也总有或多或少的补偿心理,两种原因的交错影响下,准大学生成为“开学经济”的主要消费群体。
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也推动了大学入学开支20年间快速增长。“开学经济”成为大学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中高端产品成为了现在准大学生入学必不可少的装备。社交网站人人网2014年对新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了一次调研,统计结果显示,数码产品的采购占据了新生们入学花费的47.4%。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人们想象力。借着“互联网+”的东风,高校信息化的建设道路也愈加平坦。而一年又一年,新一届的大学生的眼光不断提高,要求愈加细致。开学已不是“三大件”那么简单。
在智能手机刚刚普及的前些年,其价格超出了大多数家庭的消费水平。但伴随着4G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已经基本普及到大街小巷。对于即将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而言,笔记本电脑、手机、相机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开学装备。这三件产品也被成为新生入学“三大件”。但也有不同说法称:手机、电脑、平板是大学新生入学“三大件”。
尽管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已配备现代化的计算机中心,计算机数量也能基本满足学生需求。但目前高校学习、学生工作以及部分技能学习均离不开笔记本电脑的支持。此外,家长与孩子的寻常交流也离不开手机等现代通讯设备。
“孩子读高中时太辛苦,现在考上大学,给他买这些数码产品是一种补偿也是鼓励。”这是许多家长共同的心声。即使部分工薪家庭可能在承担这部分消费时存在压力,但是许多家长仍会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
据调查显示,在2012年时,四分之三大学新生拥有电脑,绝大多数新生拥有手机,高端智能手机拥有率超过三分之一。根据人人网2014年的调查结果,大学新生购买的电子产品中,笔记本以79%的比例高居榜首,64.9%的新生表示会购买手机;购买U盘的占47.4%;购买数码相机和平板电脑的比例相同,均为33.3%。2015届新生即将入学,在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大学新生电脑、手机的拥有率只会更高。
但同样有一些学校明确提出要求,大一学年不准携带笔记本电脑。“因为学校说不想让我们一进入大学就太放松,每天玩电子游戏。”一位在浙江某高校就读的学生如是说。
此外,透过目前大学中流行的一些顺口溜,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端倪。比如“单反穷三代,苹果毁一生”,或者“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等等,这些口头禅说明,像单反等价值依旧处于较高水平的数码产品以及像“苹果”等相对高端的品牌对部分大学生来说依旧可望而不可及。
记者在某大学2015新生群中询问新生电子设备购买情况时发现: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是较为常见的答案。
在智能手机已经基本普及以及网速越来越快的基础上,大学生群体在手机上投入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同时,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大学生成为网民的主要群体之一。
而根据今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者对全国12所高校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研发现: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70%的学生表示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了自己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80%以上的学生表示每天除通话时间外使用手机媒体的时间在 1 小时以上。
而对手机依赖感的增强势必导致对手机电量以及无线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在校住宿的大学生来说,在缺乏无线上网的环境中,只能靠流量资费昂贵的移动网络上网,这样,每月除了要面对高额的手机话费外,还导致很多智能无线上网的设备沦为摆设。而充电宝也可以为手机、相机等数码产品充电。携带及使用起来都非常方便,随时随地解决没有电的烦脑。类似产品也都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必备产品。
某网站发布的《大学新生必备电子产品攻略》中便详细推荐了随身Wi-Fi、路由器、万能充电宝等个性化电子设备。而人人网2014年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学新生添置的电子产品中,购买随身Wi-Fi占比17.8%;数码摄像机和电子词典的占比同为5.3%;MP4&音乐播放器的占比是3.5%;Kindle电子书和单反相机的占比同为1.8%。
某大学一位2014级学生在新生群里详细描述了自己大学入学时购置的电子设备。其中包括:小米手机、联想笔记本、佳能卡片机、小米移动电源、蓝牙耳机、小米平板。
从2012年谷歌推出智能眼镜开始,智能手表、手环、虚拟头盔、按摩手套等穿戴式智能设备已经从最初的概念转化为产品,并且还在不断增多,逐渐走向人们的生活中。据统计,2013年穿戴式智能设备全球出货量是970万台,2014年达到2200万台,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1.26亿部。大学生作为追求新潮、时尚、科技前沿的新新人类,自然会对新产品另眼相看。
近年来,百度发布Duwear,腾讯TOS+战略把手环作为重点产品,阿里YunOS上线智能手表产品,苹果推出的Apple Watch。穿戴式智能设备已经成为闪耀新星。
最近,研究公司1010Data发布报告称:Apple Watch在整个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上,所创造的营收份额遥遥领先,约占了整个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约42%的营收。
Jawbone UP腕带便是一款颇受市场认可的产品,它能跟踪用户睡眠、运动和饮食,提供检测的数据,帮助用户利用数据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这与当前学生群体的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相吻合,产品属于医疗领域范畴。
事实上,大学新生购置电子设备的初衷是服务学习生活,但动辄上万的消费也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让人担忧的是,在全社会形成这种风潮之后,一些盲目攀比、及其过分注重品牌的病态现象也开始出现。
2011年,山西一家网络论坛便发起号召,让准大学生们晒晒自己的入学装备。随后有2000多名网友回帖相应,五花八门的入学装备,演变成了大学生们竞相比拼、炫富的暗战。
人人网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最倾向购买的手机品牌前三名分别为苹果、小米和三星,分别占比24.6%、21.1%和15.8%。此外,苹果也以49.1%的占比成为新生最心仪的平板电脑品牌,联想凭借19.3%的占比位列第二,三星以8.8%的占比位居第三。
2015年考到华南师范大学的陈同学,月初在香港旅游时顺便进行了大采购:“苹果三件套”中的笔记本电脑、iPhone6手机、平板电脑,还有其他一些行李箱、鞋子等等,总共花费了两万多元。陈同学说,这些都不算‘高配’,我身边好几个同学甚至买了上万元的单反相机。而有一些大学生是从贫困山区来的,对于“开学必备”中的一些电子设备都没有见过,攀比现象很容易造成这些同学心里上的不平衡。教育心理学家林何凤说,大学是让孩子学习成人的地方,是完成社会化转变的过程,心理的成熟健康往往比丰厚的物质更为重要。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在高科技时代的浪潮中,追求时尚、潮流,享受先进技术革新的成果,无可厚非,理所当然。但在面对高昂的电子设备消费单时,学生还是应该理性多于感情,量力而行,明白大学求知问学的真正目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大四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觉得对于90后的大一新生而言,应该给他们一些消费上的合理引导。”他说:“实际上大学生在消费领域还没有达到‘自制力和自觉度’,很多同学看见好玩的东西,不管实用价值如何,心血来潮就会买下来,往往一点也不实用。”
正如教育专家的提醒:作为家长,也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养成攀比的心理,影响其日后的消费观,尽量合理控制经济支出,尽量回绝新生过高的物质要求。新生入学关键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若过多沉溺于时尚的电子产品,并不加以合理的利用,必然会有适得其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