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君 ,唐永科 ,王建京 ,韩 利
(1.西安德森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3;2.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00)
调压阀[1]普遍应用与工业及民用各种容器中,随着近几年LNG汽车[2]在物流中的批量应用,调压阀在车载LNG气瓶及供气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但随着车载LNG气瓶及供气系统大量的应用,调压阀在车载LNG气瓶及供气系统之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优化[3]改进项。本文针对调压阀失效模式进行研究,诸如阀体阀盖螺纹连接密封处漏气、呼吸孔处漏气、开闭缓慢或卡死等,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产品的常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数据看,调节阀外密封良好、动作灵活,但产品的入、出口压力相等(即入、出口直通),表明阀门的内密封状况不良。
表1 低温调节阀检测结果
为进一步分析问题,我们对该产品进行了流量测试。流量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低温调节阀运行试验后与产品出厂前流量特性曲线对比图
测试结果表明,该产品的流量明显偏小:与产品出厂前相比,经过近1个月的运行试验后,其通流能力显著下降。从测试结果看,尽管产品返厂前,车辆行驶状况尚未出现异常,但此时阀门实际上已经初现故障苗头。因此,从故障预防的角度讲,有必要引起重视。
从上述检测结果看,产品的故障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产品的入、出口流道直通
产品的入、出口流道直通表明产品的内密封面出现了损伤,这将可能导致贮液罐内的介质压力持续上升,致使贮液罐上的安全阀频繁开启,最终造成车辆百公里气耗率的上升。当车辆长时间停驶时,表现将更为严重。
(2)产品流量明显变小,通流能力下降
车辆行驶时,增压阀流量偏小,有可能导致贮液罐增压不够迅速,不能满足车辆行驶时(尤其是爬坡时)对燃料的需求。
为分析产品失效原因,对其进行了分解,其主要失效模式表现如下:
(1)内密封处存在白色多余物;
(2)阀芯处的白色多余物及金属屑;
(3)阀芯密封面处的影像仪投影图。
白色多余物存在于阀体的阀座密封面与阀芯密封面之间,虽然在进行常规性能试验和流量特性试验时,介质流经该流道,但仍未被吹除。经分析,材质为生料带。阀芯密封面处有凹坑及嵌入的金属屑、白色多余物、黑色不明物质。多余物的来源可能有以下几种:
(1)介质本身可能存在固体杂质;
(2)贮液罐加注口附近可能存在多余物(如砂粒等),加注介质时被带入贮液罐;
(3)在旋入与调节阀连接的管接头时,由于螺纹间的摩擦作用,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铜屑及破碎的生料带等。
上述多余物滞留在阀芯密封面附近,将造成阀芯/阀座密封副的密封失效,导致阀门的内密封性能恶化,使阀门的入口、出口相贯通。同时由于调节阀工作时,其阀芯的抬起高度本身就很小,阀芯密封面处存在多余物,客观上造成了流通面积减小,导致产品的实际流量偏低,增压不够迅速,不能满足车辆行驶时(尤其是爬坡时)对燃料的需求。
对拆解后的产品零件进行了清洗。但是阀芯密封面处的部分铜屑嵌入阀芯密封面处较深,无法清理;部分铜屑清除后有压坑(永久性损伤,不可恢复),压坑深度约0.3mm.为验证阀芯上的永久性伤痕对产品密封性能的影响,在对零件进行彻底清理、清洗后重新装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阀门的入、出口压力相等,仍为贯通状态,其内密封性能无明显改善。
由于阀芯密封面上的伤痕为永久性损伤,不可恢复,故更换新的阀芯(其余零件不变),重新装配后进行了常规性能测试和流量特性测试。
(1)常规性能测试
更换阀芯后的产品常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列。检测结果表明,更换合格的阀芯后,产品的内密封性能满足用户要求。
表2 更换阀芯后的检测结果
(2)流量特性测试
产品修复前后流量特性对比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产品修复后,流量明显增大,通流能力显著增强。
图2 产品修复前后流量对比图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余物进入产品内部,是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多余物的来源可能有以下几种:介质本身可能存在固体杂质;贮液罐加注口附近可能存在多余物(如砂粒等),加注介质时被带入贮液罐;在旋入与调节阀连接的管接头时,由于螺纹间的摩擦作用,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铜屑及破碎的生料带等。为杜绝多余物进入管路系统内部,采取以下措施:
(1)在系统的加注口处(加注口与进液单向阀之间)加装过滤器,可有效防止外来多余物进入供气系统;
(2)改进装配流程,优化装配顺序。由厂家预先在阀门装配前装好进出口管接头,然后对阀体/管接头组合件进行彻底清洗后再进行阀门的后续装配,可有效杜绝管接头旋入时产生的切屑;
(3)进行系统总成时,采用调节阀自带的滤芯结构(入口处)如图3所示。
图3 采用滤芯结构
经过市场验证,此种加过滤芯的结构能够明显的降低车用LNG供气系统调压阀的故障率,为行车安全及经济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针对车用LNG供气系统调压阀存在的问题,研究了车用LNG供气系统调压阀的失效模式,对其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最终测试得出结论,证明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该问题的研究,对以后的现场操作起到了操作可行性、解决问题的重大意义。
[1]吴国洋,何泽银,李国云,黄正华.调压阀内流道流场分析及阀芯结构改进[J].兰州理工大学报,2013,39(3):38-42.
[2]胡翔成.贵阳公交“油改气”十大建议[J].运输经理世界,2013,(9):40.
[3]王奇军.压阀在天然气处理系统改造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4,(3):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