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避暑妙法多

2015-11-30 13:22徐品沈敏
科学之友 2015年16期
关键词:冰窖避暑山庄团扇

文|徐品沈敏

古人避暑妙法多

文|徐品沈敏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可以开空调、吹电扇、吃冷饮来解暑。可是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先人们又是如何消夏的呢?不要着急,听我慢慢说来。

亭楼庄园

说到亭楼庄园,不得不提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历任清朝皇帝最爱的夏季度假胜地。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四周环山,阻挡暑气,即使烈日当头,也依然非常舒适。另外,避暑山庄房屋的建筑材料都是选用上等的金丝楠木,木质坚硬耐腐,冬天不凉,夏天不热。每年盛夏,皇帝及家眷、大臣大多要大张旗鼓地搬到承德;到天气转冷,大队人马再浩浩荡荡地搬回都城北京。

如果没有承德避暑山庄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普通的亭台楼阁在没有电的时代怎样使屋内温度下降呢?我国古代有很多特色的建筑物,它们都是用来遮阳乘凉的,比如有一种叫做凉殿的房屋,配备有制冷设备,专为夏季防暑之用。这些设备有的是通过冷水循环,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还有的是用水车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屋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使得凉气入内。

幽深冰窖

这个又黑又深的地下室是做什么用的?原来是古代的冰窖啊。冰窖在地面以下很深的地方,不会受到烈日的炙烤,温度很低。古人们在冬天采集冰块,储存在冰窖里,供夏天使用。后来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冰窖的作用也越来越多,不仅储冰,还可用来冰镇食物,简直是个不用电的环保冰箱啊。

泛舟湖上

平常百姓家没有宫廷的奢华,怎么办呢?坐上小船,玩水嬉戏。既能娱情于山水,又能降温,真可谓一举两得。《武林旧事》中记载,宋代每年六月六那天,城里人便“登舟泛湖,为避暑之游”,在船上享受各种新鲜水果、美味饮料。

进大山避暑

古人夏天外出活动相对较少,即便有生意也不做。在古代,死刑犯在古代也不在夏天行刑,要等秋后才开斩,即秋决。汉代起至唐宋,公务员在夏天可以休假。

古人度假怎么玩?我们查询资料发现,有钱有闲时间的人会选择有瀑布的大山避暑。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便是在庐山避暑时所写。另一些人则选择当宅男,心静自然凉。

避暑山庄

冰窖

泛舟湖上

进大山避暑

膳食消暑

你知道吗?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祛暑小吃。汉代人爱吃热气腾腾的汤饼(一种放在水里煮熟的面食),虽然汤饼本身不是清凉食品,但能吃出一身大汗,可以迅速带走体内大量热能。唐代时非常流行吃西瓜、绿豆等凉性食物。宋代,出现了酸甜可口的酸梅汤。

明清两朝,伏日盛行喝莲子汤,苏州人喜欢吃凉粉等清热爽口的食物,北京人选择苏叶、藿叶、甘草等中草药避暑,也有人把降暑中药熬制成茶喝。在清朝,夏天选择中草药避暑是当时的一大特点。《京都风俗志》中记载,在热天,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等汤,称之为暑汤,并在街上出售。这里的“苏叶”,即紫苏叶,中医学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老年人和儿童夏日饮苏叶汤,有健脾补中的功效。

扇子送凉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同学们,猜猜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对了,就是夏令时节必备的扇子。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发明了这个能生风取凉的小工具,最原始的扇子是用羽毛或者竹子编制而成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数百种类型的扇子大家族了,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折扇和团扇。

扇子,古人称之为“摇风”,还有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比较省力气,也比较有档次。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既可消暑,又添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

至少在汉代就出现了团扇,因为是用绢制成的,故又称为罗扇、纨扇。团扇形如圆月,暗合中国人团圆如月、合欢吉祥之意,故又称为合欢扇。古代男女都用团扇,在唐代永泰公主墓和李凤墓的壁画上就都绘有用团扇的男人,但是等到折扇传入并流行以后,男人在正式场合都使用折扇,团扇就变成女性的专用物了。折扇是11世纪从日本传入我国的。

消暑膳食

扇子

床帐挂药包促进睡眠

古人在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夜里沁人心脾,对促进睡眠有用。还可在床前悬挂香囊,其中含有中药材如艾草、薄荷、菖蒲等,堪称环保蚊香。

瓷枕助清凉入梦

中国自古被称为“瓷器王国”,古人除了会用瓷器做碗、做花瓶外,还发明了瓷枕。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冰冰凉凉的,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觉来非常凉快。

看完这些,是不是很惊讶在那个没有电的时代,人们的夏季也能过得如此清凉啊!这几种避暑方法,大家也可以试一试哦,让我们关上空调,过个与众不同的环保之夏吧!

猜你喜欢
冰窖避暑山庄团扇
伏天儿还忆老冰窖
团扇
北京 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分数
古代人的冰窖
扇面作画
小狼家成了冰窖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团扇恩深长恋君怀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