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知多少

2015-11-30 13:22汇编青色
科学之友 2015年16期
关键词:海豚植物运动

汇编|青色

睡眠知多少

汇编|青色

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在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觉中度过的。瞌睡特别多的人被人戏称为瞌睡虫,而睡觉质量好坏直接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都在不断地探索睡眠的奥秘。

不知道好奇的你有没有尝试过扒开一个熟睡的人的眼睛,比如正在打呼噜的老爸的眼睛,或许你会发现他的眼睛还在快速地转动。有时候,处于睡眠状态中的我们还会做各种梦,甚至会说梦话、梦游,其实,睡觉并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不动了而已!

为什么要睡觉

在短暂的生命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想去领略,有很多的美食想要品尝,有很多梦想想要去实现,可是偏偏把几乎1/3的时间都用在睡觉上了,身体这样做是不是在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呢?

当然不是。要知道人类的大脑只占全身重量的2%,但清醒时即使是在安静的状态下也会消耗20%的能量。睡觉时,大脑不再思考了,身体不再动了,体温也有所下降,这样就能节约很多的能量。

大多数动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活动和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密切联系。太阳下山没有了光线,采集食物和捕食变得困难起来,这时安静地躲在隐蔽的地方睡觉,不仅可以节省很多能量,而且也不容易被天敌发现。经过一晚上的休息,身体得到了调整,也保证了第二天高效、有序的活动。

血液中的睡眠物质

《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邀请了各路神仙,可唯独不请孙悟空,悟空一气之下,拔下几根毫毛变成瞌睡虫,使守门的侍卫昏昏睡去。他趁机将酒水和果品一扫而尽。你相信世上真的有瞌睡虫吗?

其实瞌睡虫之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传说或是猜测罢了。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眠是人体内所含的一种叫睡眠素的物质在起作用。

有人用狗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把狗弄得筋疲力尽,却不让它睡觉,然后抽出它的血液,输入到另一只清醒的狗身上。此时,那条清醒的狗忽然变得动作迟缓,接着就酣然入睡。由此可见,动物的血液中确实存在着能促使睡眠的物质。科学家们还从一只劳累过度的山羊身上抽取了部分脑髓液,将其注入其他动物的体内,随后这种动物就会沉睡几个小时。经过精密的分析和研究,科学家们得知组成睡眠素的成分是一种胞壁肽,称为s因子。然而,科学家指出睡眠素不是安眠药,它是在脑内生成的内原性化合物。将来如果人工合成睡眠素能获得成功,那么它对人类社会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无数夜间失眠者将不再痛苦;手术后的病人可以延长睡眠,直到伤口愈合。

睡眠是一个系统工程

睡眠是一种在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等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自然休息状态,甚至在无脊椎动物如果蝇中也有这种现象。睡眠的特征包括:减少主动的身体运动,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增强同化作用(生产细胞结构),以及降低异化作用水平(分解细胞结构)。在人类、哺乳动物及其他很多已经被研究的动物,如鱼、鸟、老鼠、苍蝇中,规律的睡眠是生存的前提。从睡眠中醒过来是一种保护机制,也是健康和生存的必需。

其实,睡觉并不是倒在枕头上,盖上被子合眼一宿,再睁开眼睛醒来这么简单,它是一个复杂的渐变过程。为什么我们有时醒来后,身体会神奇般地恢复力量,而有时却感觉比睡觉之前还累呢?这便是睡眠的深度和状态所不同而导致的不同情况。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几千名志愿者进行睡眠时的脑电波记录后,揭示了人体的睡眠周期:在睡眠中,人体首先进入慢波睡眠期,后是快眼动睡眠期,之后再重复开始,一夜大约有4~6个睡眠周期。

美国研究发现,凌晨两点后才入睡容易打乱生理时钟,对身体脂质新陈代谢带来严重影响,容易增加心脏病风险。

我们到底需要睡多久

每天经常脑袋“放空”或昏昏欲睡吗?星期一早上总是很难从床上爬起来吗?如果是这样,你一定会断定:“我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所带来的害处,相信我们都耳熟能详了:精力不济、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免疫力降低,甚至是机体的过早衰老。目前最普遍的说法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拥有的睡眠时间是7~8个小时,但美国加州大学进行的一项实验却得出了个耸人听闻的结论:“每天睡8小时会让你死得更快。”

这项实验长达6年时间,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药学院和美国癌症学会联手进行。他们对100万名年龄介于30~102岁的对象进行了观察。在这项实验中,研究对象的年龄、病史、健康情况等都已被考虑进去,他们是跟与自己身体状况相似的对象作比较的。

研究发现,每天仅睡六七个小时的人,比每天睡超过8小时、或少于4小时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其中,每天睡7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而即使是只睡5小时的人,这个系数也要低于睡够8小时的人。

睡眠中存在的问题

睡眠问题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包括以下几种现象。1.失眠:入睡困难,过度清醒、早醒;2.睡眠倒错:白天长睡不起,夜间通宵不眠;3.嗜睡:多为药物所致,终日昏昏欲睡;4.梦游:夜间睡眠中起床活动。

其中失眠问题最为普遍。根据美、欧的调查,有10%~49%的人患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10%~20%为慢性失眠或严重失眠。世界卫生组织的协作研究发现,被全科医生诊断出失眠症患者的不足50%(1955),其他基层医疗的研究也证实,未被诊断出的失眠症比例很高,约占2/3;睡眠困难的病人中,只有6%专门为睡眠问题就诊过,70%的病人根本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24%是在因其他问题就诊时讨论了睡眠问题。

长期睡眠障碍产生的影响

长期患睡眠障碍,将导致人体生理机能紊乱。医学专家指出,有为数不少的高血压病人和心脏病患者是由于睡眠不好引起的。失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的程度与失眠的严重度及时间长短有关。轻微或偶发性的短暂失眠,对工作或学业并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持续睡眠时间低于生理的需要达两三天以上,由于生理上有补足睡眠的需求,会造成立即且明显的影响。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注意力、专注力、精细操作能力、高智力思考及记忆力,学习效率及创造性思考力也会显著减退。而当睡眠严重不足时,还有可能诱发精神错乱。

健康睡眠五要素

要素一:睡眠时间

四季睡眠春夏应“晚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冬季应“早卧晚起”。最好应在日出前起床,不宜太晚。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每天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要素二:睡眠方向

睡觉要头北脚南。人体随时随地都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睡眠的过程中大脑同样受到磁场的干扰。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姿势,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

要素三:睡觉姿势

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侧卧负担轻。研究表明,“睡如弓”能够恰到好处地减小地心对人体的作用力。由于人体的心脏多在身体左侧,向右侧卧可以减轻心脏承受的压力,同时双手不要放在心脏附近,避免因为噩梦而惊醒。

要素四:睡觉时间

无论是“夜猫子型”的人还是“早睡晚起型”的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生物钟,提高睡眠休息的效率。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子(夜间11时到凌晨1时)、午(白天11时到13时)两个时辰是每天温差变化最大的时间,这一段时间人体需要适当休息。

要素五:睡眠环境

在卧室里应该尽量避免放置过多的电器,以确保人脑休息中不受太多干扰。此外,也不要戴“表”、“牙”和手机等物品睡觉,否则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谁更容易被叫醒

在非洲大草原静谧的夜晚,长颈鹿是睡得最少的,一般一晚上只会睡短暂的2小时,而且是很容易被叫醒的浅睡。狮子则超过10个小时,而且是熟睡。睡眠中的狐獴会竖起耳朵提防随时来临的危险。当狐獴睡觉时,雌性统治者将位于群体的中间,它将拥有最深度的睡眠。火烈鸟也会自我排列使它们能够提防夜间捕食者。与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相比,那些更可能成为猎物的动物,它们的睡眠时间一般都比前者短。

海豚的睡眠之谜

人们通常认为,有的动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后,就会感到疲倦,并且需要用睡眠来调节,那么对于海洋动物的海豚来说,它从未出现过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它是怎样来调节的呢?

美国动物学家约翰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给海豚注射一定量的麻醉剂,半小时后,海豚呼吸逐渐变慢,不久就死去了。约翰认为,海豚是利用呼吸的短暂间隙睡觉的,而且它睡觉时还不会有被水呛着的危险,因为海豚的呼吸与其神经系统的状态有特殊的关系。

海豚睡眠之谜,引起了研究催眠生理作用的生物学家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将微电极插入海豚的大脑,记录了它的脑电波变化,同时还测定了它的头部肌肉、眼睛和心脏的活动情况,以及呼吸的频率。研究结果表明,海豚在睡眠时,呼吸活动依然如故。与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海豚在睡眠时依然有意识在不断地变换游动,它的大脑两半球处于不同状态;一个半球在睡眠状态时,另一个半球却在觉醒中。每隔十几分钟,左右半脑的活动状态就变换一次。海豚之所以维持正常的呼吸,这是依靠其大脑两个半球睡眠的交替进行的缘故。然而当麻醉剂破坏了大脑两个半球的正常平衡,使之处于休眠状态时,就阻碍了海豚呼吸的正常进行而导致死亡。

研究人员还曾用虚假诱饵让一雄一雌2只樽鼻海豚长时间捕猎,结果发现这两只海豚在半脑睡眠期间,识别猎物和天敌的回音定位系统在5天内仍能保持准确,没疲劳迹象,雌海豚甚至能连续15天不休息。

植物的睡眠

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它不仅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是个科学之谜。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

一百多年前,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结果发现,一些积满露水的叶片,因为承受到水珠的重量而运动不变,往往比其他能自由运动的叶片容易受伤。后来达尔文把叶片固定住进行实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当时他虽然无法直接测量叶片的温度,但他断定植物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的生长极其重要。

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高速发展,科学家们开始进一步研究植物的睡眠运动,并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其中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的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然而,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这一点用月光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树、红三叶草等。更有趣的是,合欢树的叶子不仅仅在夜间关闭睡眠,当遇到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子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反应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很好的适应。

美国科学家恩瑞特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测针,在夜间测量了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他还认为,正是这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经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由此,恩瑞特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同向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了植物睡眠的有意思的事,植物竟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正午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植物午睡主要是由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引起的,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

猜你喜欢
海豚植物运动
海豚
海豚的自愈术
不正经运动范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聪明的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