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基础教育中推进的对策研究

2015-11-30 21:57马晓初CuiMiaoMaXiaochu
互联网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学校课堂

崔 淼,马晓初/Cui Miao,Ma Xiaochu

(1.北京市西城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北京100053;2.鞍山市第二十九中学 鞍山114000)

1 引言

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在线教育形式,它就是慕课(MOOC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它的出现可能会在学习和教育领域中引发一场革命。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认为,慕课带来的是超时空的变革,是教育史上继班级授课制以后最大的一次革命,它使教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使优势教育资源全球共享、全民共享[1]。

回顾互联网教育应用的发展历程,从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件(MIT OCW),到2002年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的“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再到2003年国家教育部启动的国家精品课程计划,慕课的出现,是日益开放的互联网教育应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2012年被《纽约时报》定义为慕课元年;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加入全球最大的慕课平台,标志着中国开始引入慕课,同年,由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C20慕课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慕课进入基础教育领域。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互联网+” 行动计划。对于“互联网+教育”领域来说,慕课无疑是互联网变革教育的最佳手段,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成功拓展。过去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应用到的网络学习、移动终端等学习手段,其实利用的都是“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即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载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完成传统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的概念无疑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在未来发展中,很有可能实现互联网教育替代传统教育。

2 慕课在基础教育中推进的必要性

在基础教育中,慕课的核心概念是微视频、小测验、在线互动,这也是其广受中小学学习者欢迎的理由:容易获得,容易学懂。慕课在中小学多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出现,即学生在课前利用互联网上的慕课进行自学并完成新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以教师答疑指导的形式对自学内容进行巩固,完成知识的强化,改变了传统授课中“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回家写作业”的方式。因此,这一颠覆性的变革对于其在基础教育中的推进十分必要。

2.1 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的问题,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等学习方式,还不断地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转变。然而,传统的面授式班级授课制无论借助何种技术手段,都无法改变学生要通过教师的教授来获取新知的模式,因此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慕课通过10 min的微视频牢牢锁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小测验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并检验其学习进度,通过在线互动减轻了个人学习的枯燥乏味,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的指导答疑上,通过大数据,教师在慕课平台上还可以获得学生在平台每个环节中学习的时长。测验效果功能让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让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的角色则转变为自己获得新知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学改革中一直倡导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学习方式。

2.2 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在过去的互联网教育应用中,无论是开放教育资源还是国家精品课程,针对的都是高等教育阶段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使各个高校教育资源能够开放共享。基础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更多的来自国家提供的资源库,仅能给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发展滞后地区的教师进行学习使用。慕课的出现,能够让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直接提供给贫困落后地区的学生使用,让他们能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进行自主学习。

由友成基金会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合作的“双师教学”项目就是慕课推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案例,由友成基金会提供资金建立“1+1”慕课平台,人大附中教师上传课程视频、配套的作业。在某些地区,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学生人手一台设备在家进行学习,教师就在课堂上播放人大附中教师的上课视频,视频播放过程中,本地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讲解、答疑,同时完成学生的作业批改等工作[3]。在这一模式中,不仅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也在向人大附中的老师学习教学方法,这种做法也为慕课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3 慕课在基础教育中推进的障碍

3.1 对传统课堂乃至教育方式的颠覆

一方面,慕课颠覆了传统的学校教学形式。慕课大多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入中小学课堂,翻转课堂改变了学校的教学结构,也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基于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形势,学校在教育信息化中应用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移动终端等形式辅助教学较为慎重,要引入互联网教育,学校很难能够大胆尝试翻转课堂。

另一方面,慕课在中小学中的实施,增加了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也改变了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要求,教师由原来的教好知识点转变为要整体把握知识体系,制作知识点微视频,通过数据掌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组织课堂答疑等活动,这些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3.2 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自制力差

慕课兴起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面向全球有自主学习能力、乐于进行终身学习的成年人。慕课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使用群体变成了一群未成年人,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他们需要形象、直观的知识教授和生动有趣的启发。对于相对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电脑的学习过程十分枯燥乏味,很难有自制力地进行自我教育。俞敏洪在《慕课革命——互联网何以变革教育》 一书的序中提到,他亲自问过十几岁的中学生是否愿意使用在线课堂进行学习,中学生表示不愿意面对电脑进行学习。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中学生自制力差也成为了慕课在中小学推进的障碍。

3.3 承担教育中“教”的功能,无法实现“育”的功能

在目前的基础教育阶段,课标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求,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设计。这就要求教师无论在进行何种内容的教学时,都要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育人目标融合在知识的讲授中,充分说明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有道德情感的升华。

然而,慕课让学生通过微视频、小测验等在平台进行学习,缺少了教师面对面的讲授。传统面授中,老师能通过面部表情向学生传递同情、认可及细致入微的关心,学生的面部表情也能透露出他们的压力、疑惑以及理解知识后的喜悦,这种人际间直接的互动是慕课无法达到的。俞敏洪在2015年“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孩子的理解力、专注力和控制力是无法通过互联网教育获取的,而是要通过教师的经验、家长的引导等手段来实现,他认为理想力、专注力和控制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3.4 慕课制作成本高,阻碍推进和使用的进程

对于希望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学校来说,慕课的制作成本是相当高的,制作慕课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不是一个学校能解决的。目前,华东师范大学C20 联盟在华师慕课的平台上有全国各个联盟校的微课,并且每年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微课大赛以征集微课资源,供全国教师下载享用,这无疑是很好的开端。

对于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各个省市乃至区域学校来说,这些零散的微课资源不足以成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供各个学校直接使用,还处于有待开发的阶段。

对于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来说,不仅没有条件制作慕课,连供给学生使用慕课进行学习的网络和电脑可能都还不具备。对于需要发挥慕课的共享作用、迫切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区来说,硬件条件的落后无疑阻碍了慕课的推进。

4 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中应用的对策

4.1 国家层面推进慕课使用的制度保障和硬件条件

中小学在推进慕课使用中遇到的阻力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对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的要求,只有从国家层面上改革应试教育的体制,学校不面对升学压力、成绩保障等问题,才会放手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开展翻转课堂。新生事物的推进都要经历开发、推广和使用3 个阶段,慕课作为基础教育的新生事物,必然也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进程,在制度设计层面上也要慢慢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变革。

对于迫切需要优质慕课资源的贫困地区来说,国家应该重点扶持,帮助贫困地区将网络和电脑等硬件设施配置完善。贫困地区的家庭还不能实现学生在家里用电脑进行慕课学习,国家可以先以学校为单位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让学生在学校进行集中的慕课自主学习,使学生能真正享受到优秀教师的微课内容。

4.2 中小学推进慕课要分学段、分学科

笔者一直在做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相关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在工作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程都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技术的使用应该是让教师的教学更便利,让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媒体手段使学生理解得更直观、更形象。对于慕课也一样,虽然慕课是互联网变革教育的趋势,但并不需要在基础教育中全面铺开。

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完全可以沿用传统课堂的形式,由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学习桌等媒体,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对于相对有较好自主学习能力的中学生来说,可以分学科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或让学科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先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

北京市35中学加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的C20 联盟后,在学校开展翻转课堂研究,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尝试,但并不是每堂课都“翻转”,教师自己制作微视频供学生课前使用。然而学校目前还没有慕课平台,高中由于是C20的联盟校,正在建设慕课平台,学校教师每年要把制作的微视频上传到华师慕课的平台中共享,同时参加评比活动,学校教师也会在线观看联盟平台提供的微视频进行学习。对于35中学来说,已经迈出了尝试翻转课堂的第一步。总之,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推进需要循序渐进,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逐步进行。

4.3 从慕课的内容上提升“育人”的目的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将微视频的时间定为10 min,恰恰契合了权威的教育理论家判定的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0~18 min[4]。10 min的微视频也在慕课中得到了沿用。笔者看到,目前教师制作的微课中,大部分直接使用PPT 进行知识点讲授,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10min 微视频的知识点容量,但是未免枯燥无趣,很难让学生有兴趣学习。

教师应该采取具有创造力的方法让10 min的微视频变得生动有趣,可以使用制作微课的软件,直观生动地通过界面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在微视频中也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育人内容的设计,还可以配合课堂上面对面的机会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因为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4.4 区域层面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开发和使用

由于全国慕课共享平台上资源的分散不利于学校成体系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而学校单独开发慕课平台的成本又太高,因此,区域层面比较适合推进慕课的开发和使用。首先,区域内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一致,开发的慕课内容可以在区域范围内无障碍共享。其次,区域开发能实现学习共同体,比如学科教研员牵头,让教研组在学期内按照知识点,分组、分任务进行微视频的制作,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教研组内的教师可以共同研讨,以保证微视频的质量。再次,区域内可由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慕课平台,给区域内学校分配账号,供区域内教师和学生共享使用慕课平台,这样,学校解决了平台问题,推进慕课进程中较大的障碍就解决了。

5 结束语

慕课、翻转课堂、互联网+教育等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涌进基础教育领域,无论专家、学者、教师、家长、学生在互联网变革教育的进程中出现多少争议、困惑、论断和对策,不可否认,这是互联网变革教育不可阻挡的趋势。虽然在进程中难免出现制度设计不协调,与传统教育相抗衡,对未来教育的担忧等各种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惊喜会越来越多,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终身学习意愿等多个方面。

[1]沈笑英,陆姹妮.慕课与翻转课堂: 数字化时代教学模式的变革——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访谈[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18).

[2]焦建利.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8).

[3]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何以变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美)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学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重视城乡教育资源调整 保护农民家庭发展希望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校推介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