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使他成为企业家——顾复初和他的五次创业

2015-11-29 04:54朱长超
上海商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机器电缆生产

文/朱长超

顾复初是原南汇区横沔镇汤巷村的农民,后来成了横沔机械厂工人。他是个业余发明家,喜欢搞革新。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获得了16项发明专利。他也是一个小小企业家。他的每一次创业,都是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作为企业家,他取得过成功的辉煌,也有过惨痛的失败。他的创业是以技术革新为基础的,主要追求的是发明的乐趣。分析他的创业过程,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发明家的两个老师

顾复初是个技术能手。他有两个老师,一个是他的父亲,一个是美国工程师。

他的父亲开了一个碾米厂,有一台碾米机。顾复初小时候,看到机器轰隆隆地转,把稻谷碾成白花花的大米,感到神奇极了,常常紧紧地盯着机器看。有一次,机器出了故障,它碾不成米了。父亲拧开了螺帽,打开了机器,童年的顾复初想看看机器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父亲说,你只准看,不准动手,你还小,不当心手会被机器吃掉的。顾复初认真地看着父亲对机器里的零件敲敲打打,洗洗擦擦,装置以后,白花花的大米又流出来了。顾复初觉得神奇极了。向父亲说,他长大了也要修机器。

第二位老师是美国回来的陆工程师。1964年,人民公社利用机器将稻草粉碎还地。郊区十个县,每个县在稻草粉碎时都遇到了一个难题,粉碎过程中灰尘进入轴承阻滞了机器运转。清除一次很麻烦,很花时间。但是,郊区十个县,只有横沔公社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麻烦事。当时,上海主持农村机械化的是从美国回来的陆工程师,他找到了横沔农机厂,人们告诉他是顾复初想的办法;他又找到了顾复初,才20岁的顾复初说,很简单的,他打开机器给陆工程师一看,他在轴承外加了一个小小的铁片,轴承转动时,它也随着轴承一起转动,它的转动形成了不断旋转的盾牌,挡住了稻草碎片;同时,它产生了离心力,将可能落到轴承里的灰尘赶了出去。陆工程师喜欢这个青年,经常带着他一起讨论技术。陆工程师见多识广,懂理论,会操作,顾复初跟着他学习,进步很快。可以说,这是他的大学。陆工程师通过宋日昌副市长准备调顾复初到上海农机所当他的助手。顾复初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机。但是,“文革”来了,陆工程师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批斗。宋日昌也挨斗了。调动的事成了没有实现的梦。

第一次创业 研制挤塑机

“文革”中。他有一次看到一条消息,全国大办化肥。他想,化肥生产多了,拿什么装化肥呢?总不能自己拿布袋去装。为了装化肥,一定需要袋子,最节约的袋是塑料袋。他又想,为了节约成本,一定会尽量使用旧塑料。旧塑料再生变成塑料袋,需要加入增强剂,也需要挤塑机,将它挤塑成型。他得出结论,这种机器一定大派用场,生产的塑料袋一定大受欢迎。

这是一种可贵的市场意识和发明意识。有了发明挤塑机的念头以后,他白天在厂里上班,晚上就在煤油灯下钻研,画图纸。经过了一段时间反复的修改和琢磨,图纸全画好了,机器在他的脑子中成型了。只要有人需要,他就可以将机器造出来,就可以创造宝贵的财富。

他的想法有时与朋友们谈起,这些想法暗暗地传播着。终于被江苏丹阳松卜工业公司的一个负责人知道了。此人是个复员军人,曾当过丹阳公安局局长。挨了批后不想当官了,当了企业的领导。他转辗听说了顾复初的发明,于是请顾复初帮忙。顾复初当了义务的星期日工程师。在他的指导下,公司顺利地造出了挤塑机,开始生产塑料袋。机器很好使,工厂增加了工人,源源不断地生产塑料袋,年创造纯利润100多万。在“文革”那种年代,100多万是个很大的数字。

顾复初夫妻俩为这项发明经常来回奔波了2年,厂里过意不去,以补贴的名义断断续续发了4000元钱,平均每人每年1000元。但是,他的发明还是被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挖社会主义墙脚。

第二次创业 发明高端电缆

改革开放后,他在汤巷村办的沪南电缆工厂工作。厂里工人少,设备差,不规范。但是,顾复初讲究技术,讲究质量,他们的产品在电缆行业里渐渐有了点名气。

他从事电缆行业,也是动过脑子的。他想,改革开放了,工农业要发展,电力、电讯事业一定会发展,电力电讯要发展,电缆也就必然发展。

1986年,中国准备向南极派出向阳号考察船,船上有雷达,有仪器,需要电缆。这种电缆需要量不大,但技术要求高。上海有家国营电缆厂不肯生产,感到需要量少,研制不合算。顾复初听说了这个消息,他感到如果汤巷厂做出来了,既是对国家的一种贡献,也对汤巷厂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它向社会表明这个小厂具有制造一流产品的能力。他向有关方面表示愿意接受这个任务。

南极高寒、狂风、干燥,是极端气候,南极考察船的设备要求很高。后来,经过试验,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关,终于造出了满意的产品来。他研制的电缆,防寒,防热,防鼠,质轻,高性能。名不见经传的汤巷厂居然造出了高级电缆,这使许多电缆用户们刮目相看,汤巷厂的名气响了起来,业务大大增加,1987年,他的研究被列入上海市星火计划,1992年获得了星火计划二等奖,1992年,顾复初参加全国科技奖授奖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第三次创业:研究新型炼铜法

顾复初在电缆业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市场天天在变化。一个变化是,温州电缆进军上海,以质次价廉打败了上海电缆业;第二个变化是国际铜价大幅上升。在双重压力下,汤巷电缆厂只能另找出路。

铜价的上升使老顾萌发了炼铜的想法。安徽贵池有铜矿,如果能自己制造铜,电缆生产就可以不受制于人,质量也容易得到保证。他也想到,安徽农村非常贫困,在安徽办厂,可以安排不少当地的工人,解决农民就业,还可以帮助当地培养技术骨干。这是一种技术扶贫。1995年,他花200万买下了当地一个倒闭的铜厂,在安徽贵池注册成立斯派克铜业有限公司。

顾复初是个机械技术员,炼铜是个化学过程。不过,顾现学现用,很快搞懂了用焦炭还原氧化铜的原理。他比较了传统炼铜法,发现炉子炼铜能耗大,5吨焦炭只能炼1吨铜,而且产生严重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用硫酸液浸铜法,也会产生氧化硫污染。最后他决定采用氨浸出法,氨可以重复利用,从碳酸铜获得氧化铜结晶。经过半年多时间的专用设备制造调试和工艺流程的完善,实现每天 200Kg氧化铜生产能力。

两年试验中钱哗哗地流,终于试制成功,企业开始扭亏为盈。谁知,他却遇到了技术之外的困境。他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企业离不开当地各种干部,行政的,公安的,不吃不喝办不成事,事事要吃喝,开支很大;二是不信守合同。投资之初,他与一个乡的党委书记洽谈后签订了合同,协议规定,对方每年提供6000吨铜矿石,铜的含量不低于10%。但是,对方只提供了2000多吨,含铜量只有5%。新的乡党委书记没有签过字,他就根本不承认前任签过的字有遵守的义务,一吨矿石也不再提供。三是盗窃和破坏严重。厂里生产的是铜,很值钱。有些村民偷窃成品铜。有的村民剪电线,破坏输水管道,工厂无法生产。公安局也无能为力。有一次,几十个村民冲进厂来把食堂里的饭菜吃个精光。报案也没有用。贫困使人无畏无惧。顾复初想以自己的技术扶贫,结果大败而归。缺乏法治、清廉的环境,即使你解决了技术难题,还是归于失败。移兵贵池,投资铜业,造成经济损失240余万元。唯一安慰的是,他的企业还是吸引了几个当地青年,跟着顾复初撤退到上海,在顾的厂里学习技术,成了技术能手,终于成为村里最早解决温饱的家庭。

第四次创业:投资汽车行业

90年代末,汤巷村里有个软轴厂,生产不景气,负了270万元的债,村里把它当成了负担,希望顾复初接手这个企业,解决它的债务,也算是为村里人帮一个忙。

顾复初家里人全反对,这是捉虱子到自己头上。但顾复初却决心冒这个险。他作了分析,汽车行业是我国的新兴行业,汽车正进入家庭。汽车用的软轴只要提高技术含量,市场很大。有市场、有技术,企业就能打翻身仗。

他整顿了软轴厂,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原来的产品主要面向农用汽车市场,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农用汽车销路不大。他转产生产大客车需要的软轴,市场一下扩大了许多。一年匆匆地过去了。这家连续十年中年年亏损的企业,终于在2008年扭亏为盈,创利120万元。

南孚软轴厂生产大客车用软轴操纵系统的企业国内一共有5家,生产的都是第二代产品。进入新世纪后,国外推出了第三代新产品,这种新产品有不少优越的性能。由于独家经营,技术领先,该产品每套售价达18000元。

顾复初想,如果自己能生产第三代产品,在国内就处于领先地位。他利用对国外第三代产品一鳞半爪的信息分析,运用自己丰富的机械知识,发明了一种新的装备——三拉索操纵系统。经过模拟试验后,又不断改进,其产品深受客户的欢迎。金龙客车、北方奔驰公司、安徽铠斯鲍尔公司、北京公交总公司等,都使用了南孚生产的软轴。顾复初的眼前,终于浮现出一片光明。

顾复初刚接下这个负债企业的时候,不少人说他憨。他自己也有些担心。2008年除夕,他终于转亏为赢,感到十分欣慰,写诗表达自己的心情说:

九天捞月非梦境,

婆娑树上锯黄金。

酿就琼浆酬壮志,

世人谁知吴刚心?

第五次创业 研制安全操纵器

技术解决了,销路打开了,软轴厂正进入良性发展的阶段。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好景不长。2010年春南孚软轴厂地处拆迁范围,有关部门限定在2010年6月底之前必须停产搬走。

南孚厂原来是合伙的,动迁要求明确产权。析产的时候,这个厂成熟产品的知识产权、客户关系、熟练员工归对方所有。他则到动迁地开始新的创业。这对他的人生来说,是又一次挑战。

但是,他不能生产原来研制的软轴,这是职务发明,归原来的企业所有,而他离开了原来的企业,再生产会构成侵权,必须生产新的产品。顾复初想起以前没有应用过的发明专利,与家人成立了惟译汽配有限公司。他以前的发明专利FKB5型操纵器,可应用于50吨、100吨负载的大型汽车上去,这种车的业内名称是“宽置重型车”,是露天煤矿关键设备之一。由于车大负载大,对这种车的操纵器的技术要求很高。

他的发明在平原上有优势,但是在山路上试验时,暴露了一个严重的缺陷,操纵杆会由山路崎岖而跳动脱挡。这可能影响安全,客户要求退货。而顾复初在两年多时间的试制与批量投产的资金已达700多万元。顾复初面临着又一次严峻考验。

在此紧要关头,顾复初日夜钻研,有一天晚上,突然想起了何不应用以前构想过的山路避震装置,使操纵杆保持稳定。试验表明,未装这个安全装置的汽车,行走一定距离的崎岖路段自然脱挡40多次;装上这个机构后,连走三次崎岖路段,一次也没有自然脱挡的现象。顾复初如释重负,将操纵器命名为吸震操纵器,并于2014年春申报了发明专利。现在陕汽的重型汽车“M3000新”都配置这个产品,每月生产2000-2500套,销售额为170-220万元左右。

顾复初是技术型的企业家,他以自己的发明为基础,从事技术型产品的生产。他也经历过失败,在贵池的失败说明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还不够。一个企业家,只懂技术是不够的,也要了解社会,了解民情。但是,顾复初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作出一个又一个发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专利。他的钻研精神和向自我挑战的精神,都是值得称道的。

猜你喜欢
机器电缆生产
机器狗
机器狗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海底电缆——将世界连接起来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未来机器城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高温超导电缆
高温超导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