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视域下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解析①

2015-11-29 15:42张燕张杰张树坤普洱学院云南普洱665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拉祜族澜沧体育项目

张燕 张杰 张树坤(普洱学院 云南普洱 665000)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解析①

张燕张杰张树坤
(普洱学院云南普洱665000)

摘 要:该文从文化生态学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层面对拉祜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自然地理与气候造就了当地人们体育活动的民俗风格,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使得拉祜族传统体育原有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力图为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添加“有益影响”,建立“新的平衡”。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

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提出来的:“文化生态学是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来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变异的规律的一种学说。”[1]文化生态学是建立在文化学和生态学基础上的一门新兴交叉性学科。在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努力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适应,力图保持着文化系统的生态平衡,无法适应者必然面临或者已经灭绝,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生态平衡是维系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精神家园的最终保证。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我国的拉祜族总人口为485966人(2010年),居于云南省的有475011人,占拉祜族总人口的98.6%。云南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近50%的拉祜族人口都居住在该县内,该文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层面对拉祜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力图为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添加“有益影响”,建立“新的平衡”。

1 从自然环境层面分析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

1.1生存需要

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源于都是生存的需要。在获取生存食物的必要活动中,练就和积累了人们击、掷、射、跑等众多运动技能[2]。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都直接反应了当时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的需要,是生存能力的具体体现,是生产生活的组成部分。

拉祜族长期以来都处于迁徙状态,狩猎和釆集成为他们主要的生计方式,他们频频迁徙的步伐大约到了清朝才相对停止,出现向澜沧县附近聚集的趋势,开始了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然而受制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单纯的农耕还是无法满足拉祜族人民的生存需要,由此又呈现出一种集狩猎、采集、农耕为一体生计方式。在同大自然的顽强斗争中,使得拉祜族不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强健的体魄,而一些传统体育如射弩、爬杆、陀螺、跳芦笙等逐渐发展起来,用于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

1.2地理气候环境

澜沧县境内崇山峻岭、河流纵横,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8.8%,县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为223万亩,覆盖率31.6%。澜沧县多山的一大特色,加上繁茂的森林资源为拉祜族传统体育活动所需器材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爬竿、过独木桥、陀螺、射弩项目的器材,就是利用当地的非常多见的竹子、石头和木材自行制作而成的。澜沧县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使得原始居民在最先的采集、生产中练就出了攀藤、攀岩、爬杆、爬山、爬树等运动技能,这些运动项目都是在茂密的丛林中展开的。例如:爬杆摘果,就是从爬树中得出的经验,由爬树开始,在树上形成。

澜沧县年平均气温为18.9℃,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650 mm,日照充足日照2113.8 h,丰厚的热区资源,使澜沧成为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沃土,在拉祜族的传统体育中,摆舞就是模拟农业生产过程中动作,尤其是对种植水稻的育秧、拔秧、插秧、除草、施肥、收割等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动作的艺术化模拟。可以说,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地貌,没有这些丰富的资源,很多简便易行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根本无法进行。

2 从社会环境层面分析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

2.1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体育项目发展的直接动力。历史,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无不证明了这一科学论断的正确性。科学技术渗透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美国奥委会现代体育高科技部主任C•威廉曾提到:“大部分体育项目正在被科学技术影响着。”[3]而拉祜族传统体育自然也不例外。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少数民族竞技体育成绩;科学技术在传播业的迅猛发展,刊物、报纸、电视、电台、电话、网络等各种手段使体育文化突破了民族与地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交通、通讯网络的加速完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悄然发生着变化——交流圈日益庞大,娱乐休闲方式多元化,使拉祜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环境也正经受着颇为严峻的挑战。

2.2社会经济

2013年,澜沧县实现生产总值478511万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37351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8.3%,澜沧县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125万人次,同比2012年增长7.8%,其中,接待海外游客0.83万人次,增长7.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7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6倍。

从澜沧县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与当地拉祜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关联最为紧密的是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澜沧县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旅游业也已成为新的增长点。拉祜族既是云南特有的15个少数民族之一,又是云南境内最早的土著居民之一。[4]本身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吸引力尤为突出。将拉祜族传统体育纳入旅游景区,为广大游客展示当地传统民族文化、进行相关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让游客感受到了拉祜族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而且对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保护也做出了贡献。

2.3社会组织结构

聚族而居是我国乡村最主要的社会形态,我国的“村”,基本上都是由一个或几个聚族而居的自然村落构成的。[5]拉祜族村落以群居为主,这样的社会组织结构,再加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同一

村落的人们相互非常熟悉,他们生活在相对稳定的共有环境中,生活中大多互帮互助,关系融洽协调,因此,在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上,多数也是以集体参与形式为主。在这样特殊的社会组织环境下,传统体育成为了人们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载体。

改革开放,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澜沧农村大规模的劳动力迁移使拉祜族传统体育的活动主体——农村人口大量减少,这无疑对拉祜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2.4价值观念

随着全球化一体的发展,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竞技运动成为了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主体,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电视、电脑等新型娱乐文化的普及,欧洲足球五大联赛、NBA、F1赛车、环法自行车赛、沙滩排球、四大网球公开赛、台球等西方流行体育在亚洲乃至中国都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加之古老的起源神话已经不能再成为人们的精神文化支撑,使拉祜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正面对着“强势文化”的冲击,本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观念不断发生改变。

3 结语与建议

3.1结论

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经济、科技、社会及价值观念息息相关,自然地理与气候造就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及体育活动的民俗风格,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使得拉祜族传统体育原有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如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全球化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让拉祜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原有文化生态系统被打破,这时,就需要人为地添加有益影响,建立新的平衡。

3.2建议

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出发,建议如下。

(1)澜沧县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地保护拉祜族传统体育项目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应增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比如在村落的交汇地带建设多功能体育运动场地,促使拉祜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本地区范围内能够广泛的开展,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

(2)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优势。在有条件的民族中小学开展拉祜族传统体育项目,从小就培养孩子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应加大培养传统体育人才的力度,增加传统体育课程的设置,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3)切实把拉祜族传统体育纳入全民健身运动中。政府应该以全民健身为依托,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加强对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以强化社会各界人士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识。

(4)大力开发拉祜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旅游资源,把拉祜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旅游资源中去。

参考文献

[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119-120.

[2]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3]徐奕宏.体育与科学技术——人类文化的一个悖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4(11):40-42.

[4]龚祖联.拉祜族文化旅游价值及其开发[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4-27.

[5]万义.村落少数传统体育发展生态学研究——“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的田野调查报告[J].体育科学,2011(9):41-49.

作者简介:①张燕(1983,9—),女,山东滨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及民族传统体育。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219-02

猜你喜欢
拉祜族澜沧体育项目
《寻美澜沧之拉祜老妪》《美丽孟连之盛装》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澜沧号”动车组运抵老挝万象 即将投入中老铁路动态检测
歌舞文化对拉祜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成语魔方
少数民族音乐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