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纪》与古史传说

2015-11-29 13:38:22任玉亭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涿鹿五帝神农氏

任玉亭 樊 琬

(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07)

太史公据古文,并诸子百家论次,择其言语典雅者,作《五帝本纪》,居《史记》之首。然而上古之史未著于文字,且流传散佚多冥没不能考,所以《五帝本纪》之中所记五帝诸人之事迹有多有少,于先秦之书有援引有发挥,或有因年代久远且多系传说而不能明其义者。诚如徐亮工老师所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或许那些被司马迁认为不雅驯的而所未栽的材料,才真正反映出一些历史的真实。”虽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但就读书时所见之问题札记于此。

关于《五帝本纪》的取材,在本篇的《太史公曰》中提到了《尚书》、《五帝德》、《帝系姓》、《春秋》、《国语》数书,及走访各地所得之传说“不离古文者近是”,“古文”之意联系上下文即《尚书》及见存于《大戴礼记》中的《五帝德》、《帝系》及《春秋》、《国语》。《五帝本纪》中颛顼、帝喾事简,全见于《大戴礼记》中的两篇;尧、舜、禹事繁,多本自《尚书》。这两点是显而易见的,其他还有来自《左传》、《国语》及诸子百家诸书者。太史公取材于先秦古文材料且用书中所存五帝事迹相互印证,得见“其所表见皆不虚”。并且太史公曾经“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亲身考察过各地传说,而这些长老之言与古文所传有近似类同之处,太史公所作确实信而有征。

《五帝本纪》中所采用的五帝说来源于《五帝德》、《帝系》,而当时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的五帝说来源于《吕氏春秋》,其他后起的如郑玄、王莽所提出的五帝说则不足论。徐旭升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五帝起源说》一篇当中提到,先有五帝的观念,以后才去找五帝的名字来充实它。而五帝一词最先出现于徐旭升先生屡次引用的《逸周书·尝麦篇》中“赤帝未摄,乃说于黄帝,……请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后来才相继出现《荀子》、《晏子》、《楚辞》中的五帝之称,战国末才形成东、西两个五帝系统。一为齐鲁儒家从鲁、宋等四国典礼中所总结太史公所继承的五帝说,一为西方秦国吕不韦的宾客继承秦国已有的青、白、炎、黄四帝,又因五行说的盛行而加入颛顼成五行之数而形成的五帝说。若问两种说法那个更应被认可或更多的符合历史事实,实古史荒邈实不能深究,而二者可相互表见而反应一定的历史真实。顾颉刚先生在《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一文中说战国以前的古史是“民神杂糅”的传说,其性质是宗教的,主要论题是奇迹说。进而有“古史人化”的观点,认为古代英雄或由神变人。但是神话也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也是从历史中来的,我们不能否定五帝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所以虽然《五帝本纪》中所记载的五帝及其后裔世次混乱、并且不都是同族,但是并不能否定《五帝本纪》的史料价值。那么为何太史公选择《五帝德》中的五帝版本呢?窃以为太史公所选五帝说,其材料丰富,且太史公曾受教于孔安国、董仲舒,儒学一系的学说对他影响甚大。还须知太史公评价秦始皇“贪鄙”、“暴虐”,或许这也是其不选《吕氏春秋》中所记五帝说的原因。但是太史公也并没有一味的照搬儒家的观点,如梁玉绳《史记志疑·五帝本纪第一》中所说:“孔子删《书》肇于唐、虞,系《易》起于包、炎。史公作《史》,每祖述仲尼,则本纪称首不从《尚书》之二帝,即从《易》辞之叙五帝,庶为允当”。

《五帝本纪》及其三家注中也有许多值得质疑的地方。如张守节正义中注黄帝生于寿丘,在鲁东门之外;司马贞索引中黄帝又长于姬水;战于阪泉、涿鹿,或注两地在上谷,或谓涿鹿即彭城;青阳、昌意降居江水、若水则都在蜀地。黄帝生于东长于西,征战于南北,而二子皆居于西南,不计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苦,盖黄帝之部族亦活动范围亦不能如此之大也。尧之寿数、立后之昏更不足道也。本纪中谓帝尧“彤车乘白马”,而徐中舒先生认为春秋以前无牛、马、羊之类的动物,且两轮大车亦于殷商时出现,此盖后人托古。本纪中帝舜被困于井下,而徐旭升先生认为凿井技术的发明是禹治水后的副产品。徐中舒先生在《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说舜服弟象之事,或为殷人服象之事附会而起。尧以其二女妻舜,梁玉绳先生谓“是以族曾孙娶曾祖姑,不更渎伦乱序乎?”凡此种种,还有不少。

《五帝本纪》之中亦有有待考证的的地方。本纪中有“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神农氏已无力能征诸侯,何又云欲侵凌诸侯:“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史记·封禅书》中并列炎帝与神农氏,则神农氏非炎帝,崔述《考信录》中言之明矣。又云“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则是诸侯咸归而炎帝不服,遂战而服之。《五帝本纪》中史事有据《尚书》中来,而与之略同的《大戴礼记·五帝德》中只有阪泉之战而无与蚩尤战于涿鹿之事,吕思勉先生据此,且又因《贾子·益壤》中:“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制不定》中炎、黄战于涿鹿而得出:炎帝、蚩尤即一人,阪泉、涿鹿亦一役。

但《国语》中有“:昔少典氏娶有氏,生黄帝、炎帝。”似是出于一族,周祖弃母为姜,则姬、姜两姓早有通婚。徐旭生先生说“黄帝氏族的发祥地大约在今陕西北部。它与发祥在陕西西部偏南的炎帝氏族的居住地相聚并不很远。”随着部族的发展,炎帝一族顺渭水而下,沿黄河向东。且似乎炎帝氏族较早的已在山东居住,《左传·昭二十年》,晏仲平说“:昔爽鸠氏始居于此地;季因之;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逢伯陵在《山海经》中为炎帝之孙。炎帝之族居于山东就不能不与东夷集团发生冲突,炎帝或为神农氏后裔,神农氏世衰后炎帝不能带领各部族安居于山东,此时黄帝氏族渐强,遂取代炎帝进而战胜东夷的首领蚩尤。而炎、黄间权力的交替或有冲突亦并非不可能。

《史记》,(汉)司马迁,中华书局1982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许维,中华书局2009年版。

《古史辩》,顾颉刚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徐中舒,中华书局1998年版。

猜你喜欢
涿鹿五帝神农氏
唐 玉真公主 楷书琼宫五帝内思上法卷
中国书法(2023年3期)2023-08-23 05:02:53
涿鹿之战
幼儿100(2022年10期)2022-12-27 08:23:51
神农氏
神农氏尝百草
快乐语文(2020年35期)2021-01-06 01:44:26
涿鹿之战实为晒卤出盐的故事
百姓生活(2018年4期)2018-04-18 07:57:18
第三回 三皇五帝(下)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41
神农氏的清肠药
神农氏
五帝本纪之大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