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科大学开展保健体育运动的意义及路径

2015-11-29 16:26保文莉邱良武冯苇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云南昆明6505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医学生保健

保文莉 邱良武 冯苇(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 云南昆明 650500)



高等医科大学开展保健体育运动的意义及路径

1保文莉2邱良武3冯苇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云南昆明650500)

摘 要:体育保健运动既能防病又能健身,对于高等医科大学来说开展保健体育运动对促进医学生医学体育双技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对高等医科大学开展保健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详细阐述了高等医科大学开展保健体育运动的意义,论述了开展高等医科大学学生保健体育运动的路径,以期更好地促进高等医科大学保健体育运动的开展与推进。

关键词:高等医科大学保健体育运动意义与路径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保健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保健体育也越来越深受人们的追从,并成为当今世界防治各类慢性病和运动损伤疾病常用手段和方法。目前一些高等医科大学设置了体育保健专业和课程,以满足医学生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但是在众多医科大学中,体育运动保健工作仍未获得学校的足够重视,其设置的课程安排主要是以培养医学有关的专门人才和研究人员为目的,忽视了保健体育运动对医学生们在卫生保健上的辅助作用,从而使得医学生们对体育保健知识知之甚少,医技能单一,身体素质也普遍呈下滑现象。因此,积极寻找开展保健体育运动的路径,不断提高医学生们的体育保健知识,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医学生医技双技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高等医科大学开展保健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

高等医科大学的学生是国家未来医学事业的栋梁,他们的身体体质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医学事业的成败。然而近年来,医科大学学生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不乐观。通过专业人士对这几年医科大学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学生们的体能指标下降,学生们的运动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力量等素质开始下降;学生们的形态和机能指标有所下降,肺活量也不是很高,学生们的体重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调查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学校对体育运动重视度不高,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另外,学校的体育运动形式比较少,主要课程和活动竞赛是以各类球类活动为主;缺乏形式多样的保健体育知识传播;以及未能引起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高等医科大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基本上从事的都是医务工作,将来他们都要以不同的医学者身份面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面对患者时,医者的保健知识、身体素质形态都将会给其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一个医者所展现的是除医技外丰富的体育保健知识和健康的体质,那么就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心理依赖性,使患者觉得拥有安全感,更愿意相信并配合医生的相关治疗;反之,将无法获得患者的信任,在进行治疗期间,患者心理上会有不安全感,进而影响到治疗和恢复的效果。所以保障身体健康的保健体育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2 高等医科大学开展保健体育运动的意义

现代社会存在着各类职业,各个职业对所需要的人才要求各不相同,但是首先就是要健康,很多单位对招聘的人员入职前都要做健康体检,可见其对入职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视度。作为医科大学的学生而言,其将来要面对的绝大部分都是患者,所以其更需要一个强健的身体,一方面来应对各类病菌的侵扰,另一方面是给患者能带来丰富的保健经验。高等医科大学学生开展保健体育运动意义重大。

2.1有助于医科大学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其身体往往还处于成长或者走向成熟的阶段,在这期间的体育运动锻炼对其身体的成型是极为重要的。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在饮食上如果不注意,再加上缺乏体育锻炼,就会容易养成各种不健康的习惯。另外,现在的学生们除了上课,其余时间多是在宿舍“宅”,整日与各类电子产品为伴,完全忽视了身体保健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为此,加强学生们的保健体育的锻炼是极为重要的,既有助于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培养其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影响自我,同样在其步入社会时,也能影响其他人,尤其是在医院能影响到患者对其的印象。所以加强保健体育运动意义重大。

2.2有助于医科大学“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需求的实现

现今各大高校不仅注重学生基本教育的发展,更多地是注重其素质教育的发展,这就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培养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伴随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执着于简单的基本理论教育,更多地是需要多重素质和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而其中学校体育教育的多形式化正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追求。建立强身健体、强化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发展育人的体系,不仅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思想,更有助于提高学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做现代化素质教育下的新型医技双技能人才。医科大学的学生更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强大的医学保健知识和身体素质,面对发生的各类病症能有效防治,促进医学治疗的效果。

2.3有助于医技双技能的发展和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伴随医学模式的转变,现在的医学已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领域逐渐向非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各个领域扩展,之所以其领域在扩展,主要是由于医院现今所要面对的不仅是身体受到疾病伤害的患者,更是在内心极度恐惧疾病或者伤害的患者。所以这就需要医科大学学生们能够提前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不仅是医学技术的专业,也要包括心理素质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强大。只有这样,面对患者时,医护人员才能临危不乱,稳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度过难关。在这期间,医护人员要付出的体力劳动强度也是很大的,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拥有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避免患者亟待救治时,医护人员先倒了的状况发生。作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的教育,应配合保健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深入,加上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锻炼,只有将这些要素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以医学为基础的综合能力,才能使整个医学界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3 开展高等医科大学开展保健体育运动的路径

目前,运动疗法治疗和康复各种慢性病和运动损伤已在国外日趋盛行,体育保健运动既能防病又能健身,对于高等医科大学来说研究开展保健体育运动的路径对促进医学生医技双技能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1设置体育运动保健专业

伴随社会的进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专业开始呈现,各个医科大学也开始增设一些有助于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专业,如广西医科大学开设体育保健专业,其主要的目标是培养能掌握传统体育保健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掌握运动损伤防治、保健按摩与运动康复等相关技能,且具备在各级相关医院、学校,以及社区康复站、个体诊所等工作的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运动损伤防治、运动处方原理、医务监督、健康教育、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中医学基础理论、体育保健学、保健按摩与推拿治疗学等。待学生毕业后,其毕业的去向基本上可以是各级医院、康复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学校医务所、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中心以及个体诊所等从事体育项目的技术指导、康复按摩、健康保健等工作。这样不仅能提高医科大学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拓展学生们的就业范围。

3.2扩宽体育运动的项目

高等医科大学的学生比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女生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而女生的整体素质要低于男生的,因此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多考虑女生的身体情况,从而进一步拓展有利于女生进行保健的体育运动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女生体质健康保健的宣传力度。

一般的大学体育项目中,主要是各类球类,如篮球、足球、排球、网球和羽毛球等,而女生们很少有喜欢参与,其实女生更多地注重的是身形体态的发展和自身体质的健康,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其需求加入具有保健性质的一些特色类课程如瑜伽、健美操、形体舞蹈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女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女生的形态,还能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

自北京奥运结束后,开幕式太极拳的文艺表演活动引发了“太极热”。这类表演体现了传统与未来的交融,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保健体育的一个重要展现。在高校中,经常看到一群人早晨起来练太极,这不仅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改善,还有助于人体心理的改善。作为医科大学的学生而言,应在懂得自身保健的同时,还能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并应用到将来的医疗过程中,这是新型人才培养的又一重要模式。

3.3做好高等医科大学保健体育运动的宣传

在高等医科大学开设体育保健专业,拓展保健体育运动的路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加大体育运动保健的宣传力度,吸引学生们的关注和兴趣,从另一个角度去激发他们锻炼身体的热情和自觉性,继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建立更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作为医科大学,需要通过学校各类宣传网站、校园广播站以及校报和保健体育活动等等途径来进行保健体育运动的宣传,不断提高学校体育运动保健的观念和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医科大学开展保健体育运动不仅满足教育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体育健身的需要,其不仅对学生健康和娱乐有实用价值,还能对学生创造力、身体素质、医学与体育结合的双技能发展以及未来就业范围的拓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保健体育运动的开展,既满足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养,对其未来的就业、医疗工作的发展大有裨益。为此,作为高校的医科大学,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不断向社会各界输送优质的人才,提高医学界整体综合素质,就需要不断的完善其医学教育的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林致诚,郭琼珠.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课程教学的忧与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

[2]韩洋.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传统保健体育的意义[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

[3]李峰.对高等院校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8).

[4]曾树东.浅析医学专业专科体育教学中医学保健理论的渗透[J].运动.2012,(4).

[5]宋睿,韩玉敏.体育保健康复课运动项目制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6]鲍九枝,侯宽.医学院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4,(30).

作者简介:保文莉(1968,9),女,云南普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保健;通讯作者:冯苇,女,云南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保健。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校级教研教改项目(2012JY45)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c)-0000-00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医学生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1期英文目次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