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交流是重要的软实力资源

2015-11-29 08:02邝艳湘乌云波
公共外交季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实力留学生交流

邝艳湘 陈 阳 乌云波

国际教育交流是重要的软实力资源

邝艳湘陈 阳乌云波

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中外教育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格局。国际教育交流兼具学术性和政治性,是推进国家文化战略,开展公共外交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应高度重视国际教育交流中所隐含的政治意义,加大投入、制定多种形式的教育交流、调整课程设置等方式,充分挖掘国际教育交流中所蕴含的软实力资源。

国际教育交流作为一种特殊的国际交往活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和访问,不仅传播知识,同时也传播文化和价值观念。当前,全球化继续深入推进,为谋求更大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或者欧洲,都试图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与文化向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传播,而国际教育交流已成为美国等先进国家推进国家文化战略、开展公共外交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手段。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如何提升软实力和国际形象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我国扩大教育开放和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中外教育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充分认识国际教育交流之于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形象,从而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我国应高度重视国际教育交流中所隐含的政治意义,加大投入、制定多种形式的教育交流、调整课程设置等方式,充分挖掘国际教育交流中所蕴含的软实力资源。

当前我国参与国际教育交流的现状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对外教育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已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格局。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先生表示:“据教育部的不完全统计,1978年到2014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总数已达到了351.84万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留学生输出国,截至2014年底,我们仍然有170.88万人在外留学,其中有108.8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在来华留学方面,教育部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工作方针,保障来华留学规模稳步扩大,学生结构不断优化,生源国别日益多元的良好发展态势。根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2,611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2012年比2011年增加了35719人,共计有328330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2013年共计有356499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2014年共有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分布在全国(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6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

为了大力促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我国一方面加强教育高层之间的出访交流,接待外国来访交流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教育高层往来不断加强,教育高层磋商机制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开设人文交流合作项目,扩大留学金交换项目。发挥双边及区域性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的辐射作用,成功举办了中新(新西兰)、中澳(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论坛等。2011年为配合美国“四年派遣十万人来华留学”计划,鼓励中美高校建立和深化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的美国青年学生来华留学,设立了“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同时为进一步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巩固中俄人文合作交流机制,新设立中俄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此外,我国将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环境,规范管理,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人员数量达到50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

截至2012年,教育部已在40个国家的65个驻外使(领)馆设有教育处(组),包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有常驻团,在驻欧盟使团设有教育文化处。这些驻外教育处(组)的工作主要包括:留学生管理服务,推动和完善双边以及多边教育合作和教育互访,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汉语国际推广,来华留学生工作,教育调研以及人才工作等7项任务。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实施教育交流工作的重要实体、主体和载体。

国际教育交流与国家软实力

国际教育交流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不仅涉及到资本的流动,还涉及到人员的流动;不仅涉及到物质实体的交流,还涉及到思想、文化、价值和观念的互动,因此,国际教育交流兼具学术性和政治性。一方面国际教育交流是一种学术性、知识性的国际交往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度,有助于推动提高一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学术水平,但另一方面国际教育交流又具有非常敏感的政治性,国家和政府通常赋予国际教育交流一定的价值判断和政治属性,力图借助国际教育交流加强世界对某种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并进而实现政治目的。

二战后,无论是美国,还是前苏联,抑或欧洲或者日本,都高度重视国际教育交流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重要性。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岳川指出,“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文化先进国家都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提供大量的奖学金,注重吸收有可能成为未来各领域领袖的留学生到其国家深造。”尤其是美国政府特别重视通过对他国进行教育资助、进行留学访问、合作项目等方式,致力于向外国传播其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文化价值。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治家意识到国际教育交流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约瑟夫·奈对国际教育交流与软实力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最早的阐述。奈在《软实力和高等教育》的论文中认为国家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是让参与者接受自己的规范、理念和程序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构建国家软实力,“美国每年接受50多万国际学生,他们回国后将把美国的价值观念传递给生源国的权力精英,”从而影响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奈引用一位负责美国公共外交的助理国务卿的话指出,“当前或卸任的世界各国领导人中近200多位曾参加过美国的学术或文化外交。而抗击恐怖主义联盟中近一半的领导人是交流学者。‘这是政府的最好的一笔买卖’。”卡罗尔·阿金森(Carol Atkinson)在《软实力有作用吗?学生交流计划的比较研究:1980—2006》(Does Soft Power Matte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s 1980-2006)中指出,美国的教育交流项目是美国在世界扩展民主政治理念和实践的重要方式。他认为,教育交流有助于非民主国家的学生或者学者到美国亲身经历和感受美国的民主政治理念和实践,进而影响所在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许多研究显示,教育交流的学生往往对留学国家和留学国家的人民持有一种积极的看法。因此当他们回国后,他们通常会运用留学期间所学的知识来改善自己国家的状况。”因此,“民主理念扩散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国际教育交流”。韩震在《教育交流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中较全面地探讨了国际教育交流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和机制,认为近代以来欧美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教育交流形成的。“一方面,许多落后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到欧美留学,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许多西方文化的规则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欧美通过各种方式到亚非国家进行教育传播,直接扩大了欧美文化的影响力。”

美国是开始通过国际教育交流为外交目标和提升软实力服务较早的国家,而国际教育交流的大发展也为提升美国软实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王岳川教授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大量的美国式自由和民主的鼓吹者,他们往往是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留学生或者进修生,对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具有深刻的认同。”比如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互换留学生计划就对苏联解体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位前苏联克格勃高官指出:“(教育)交流是美国安插在苏联内部的特洛伊木马。这些交流学者或学生在腐蚀苏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他们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奈通过研究后也曾指出:“一些早期来美国的苏联留学生最终成为执掌大权的官员,他们在苏联解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说过:“每个留学美国的学生都是提升美国民主和强化国外自由事业的机会。”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也曾说,留学美国的学生在将来成为世界领导人,他们与美国的友谊是美国最有价值的财富。

政策启示

鉴于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大发展以及国际教育交流人数的增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际教育交流,充分挖掘和利用国际教育交流中所潜藏的政治效应。国际教育交流对于传播我国文化和政治价值观,让更多人了解、理解中国,从而提升我国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国际教育交流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仍然是教育模式、标准和理念的输入国,留学生的输出大国,因此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也应该警惕国际教育交流对我国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教育国际化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又会给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乃至国家安全带来冲击。为了更好地利用国际教育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政治影响力,本文抛砖引玉,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国家和政府应高度重视国际教育交流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作为一种思想交流和人员流动相结合的国际交往活动,国际教育交流兼具学术性和政治性,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资源和公共外交资源,在国家软实力的竞争中意义重大。当前,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深入推进,各国纷纷利用国际教育交流开展公共外交、推进国家文化战略。因此,我国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国际化已不仅仅是教育行为,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影响,应高度重视国际教育交流的政治意义。

第二,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多渠道资助交流项目。这要求国家和中央政府承担国际教育交流的主要责任,在国际教育投资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高校、私立机构以及民间教育协会等也需要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国际教育交流的发展。这一方面在于确保国际教育交流投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是为了避免国际教育交流的政治性所引发的反感和排斥。

第三,制定多种形式的对外国际教育交流计划,协调配套推进。不仅推动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也应高度重视和支持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交流,不仅要发展各级学生间的学术交流,而且要扩大教师、公民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不仅要积极推动我国优秀学生和学者“走出去”,而且要资助国外优秀学生“走进来”。在留学生方面,一方面加大留学生的招收和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对留学生的管理和检查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对深入到我国各社区的公民与职业交流的资助。建立本科生与研究生海外学习与实习制度等。

第四,调整留学生的课程设置。在我国学习的留学生的课程基本上是两类:语言类和专业类。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前的国情等主要是通过学习中文而获取的(当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等专业除外)。绝大多数留学生对于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缺乏了解,对于当前中国的政治模式和发展道路缺乏系统的知识。他们对于中国现状和国情的了解仅来自于他们的自身体验或者新闻报道,而这又是零散而琐碎的。认同来源于了解和理解。外国留学生是直接接触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群体,向他们开设相关课程介绍20世纪以来中国在民族独立、建设领域进行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理解,推进共识,因此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关于中国国情方面的教育,有助于提升留学生对我国政治价值的理解乃至认同。

总之,国际教育交流兼具学术性和政治性,发展国际教育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作用,不仅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和政府的政策扶持,而且需要尊重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相对独立性,因此要充分挖掘我国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潜力,关键的一环在于苦练内功,发展和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产业,在尊重教育规律和独立性的基础上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教育交流所承载的政治价值。

邝艳湘: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陈 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辅导员。

乌云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

猜你喜欢
实力留学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实力抢镜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