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公共外交的时代使命

2015-11-29 08:02胡昌明
公共外交季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军队外交国家

胡昌明

中国军队公共外交的时代使命

胡昌明

快速发展的中国军队要减少外界对中国军队发展和走向的不解和疑虑,更好更顺畅地走出国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更新认识、深耕渠道、广搭平台、多手用力,把中国军队的形象更全面、更客观、更真实地传递出去,这便是公共外交担负的时代使命。

中国军队是国家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国防和军队发展建设情况,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是否够“硬”,因而受到外界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主流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军队的报道,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不少是以“中国军事不透明”“中国军事威胁”为主题的负面信息。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西方主导下的国际舆论,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和中国军队抱有意识形态固有偏见,不愿意客观评价和正面认识这支军队;另一方面是受沟通渠道、思维理念和话语体系等客观因素制约,中国军队在向外宣介自身、对话交流和释疑解惑时面临着不小困难。

公共外交为中国军队与外部世界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中国军队的公共外交,虽然正式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具有公共外交性质的媒体外交、“官兵”外交与中国军队的渊源却可溯及久远。早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曾邀请西方国家记者到延安老区实地走访,将其领导下军队的抗战宣言公告世界。新中国成立不久,军队专门设立了对外开放部队,向外方敞开了近距离接触解放军官兵的大门。中国军队在对外交流中,积极传播中国传统军事文化中“慎战”“尚和”等基本理念,向世人展现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内核。时至今日,快速发展的中国军队要减少外界对中国军队发展和走向的不解和疑虑,更好更顺畅地走出国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更新认识、深耕渠道、广搭平台、多手用力,把中国军队的形象更全面、更客观、更真实地传递出去,这便是公共外交担负的时代使命。

中国军队的公共外交,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国家综合实力是外交的基础,缺少“硬”实力作支撑,软实力便会“软”而无“力”。此外,形象认知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综合实力强并不代表国家形象好,良好的国家形象取决于负责任的国家行为。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动进取、积极作为,塑造外部环境的意愿和自信显著提升,切实履行大国责任为国际社会作做突出贡献,这为中国军队开展公共外交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求中国军队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塑造,积极用实际行动引导外界认知。近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赴海外执行人道主义救援减灾、防疫救护、撤侨护航任务,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展示负责任大国军队良好形象。中国军队定期发表国防白皮书,建立国防部新闻发布制度,主动发布信息,及时回应关切,以开放透明姿态争取国际话语权。中国军队积极参加国际性二轨交流机制,打造以香山论坛为代表的多层次对话平台,主动邀请外国记者参观采访部队,努力拓宽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中国军队重视自身素质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官兵对外沟通能力,利用联合演训、军舰开放、军营文化日、院校交流等多个平台与外军官兵加强对话增进了解,年轻一代的中国军人正逐渐成长为公共外交的主力。应当看到,伴随着国家联系世界、融入世界并影响世界的稳健步伐,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势头不可扭转,中国军队的公共外交要乘势而为、应力而动,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中国军队的公共外交,要针对外界主要关切,着重回答好三个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什么需要加强军事力量建设?中国军队走怎样的发展道路?中国军队发展后将给国际社会带来何种影响?关于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和军队已多次明确宣告,国防和军队是中国国家和平发展的坚强柱石和后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必须拥有和保持强大的国防力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中国军队的发展是开放的、是透明的,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创新发展,在学习借鉴外军先进经验和做法中发展,在与外军务实合作和对话交流中发展。发展后的中国军队,不会走某些国家国强必霸的老路,不会在海外谋求划分势力范围,而是履行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与其他国家军队携手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这是中国军队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公共外交的作用就是把官方政策性语言转换成民众的语言、传播的语言、世界的语言,不仅让国际社会听得见、听得懂,更要听得真、听得信。

中国军队的公共外交,要以改革的精神锐意创新,加强顶层设计规划,统筹内外资源,明晰长远目标,把握好以下问题。一要贯彻政略。公共外交虽有别于官方外交,渠道更多、平台更广、自由度更大,但它的主导力量依然是国家的外交政策。“公共”是平台、是对象,而“外交”才是目标、是根本。中国军队的公共外交必须贯彻国家政治方略,服从国家外交的战略目标。二要兼顾内外。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场的界限已经日益模糊。中国军队的公共外交要放眼世界,也要立足自身,统筹兼顾内外,既要引导外国公众全面客观认知中国军队,也要满足国内公众对军队事务的合理关切,努力促进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三要着眼长远。传播中国军队的形象和声音,不能满足于入目、入耳,更要入脑、入心,这是一项“赢得人心”的长线工作,不能指望几场新闻发布会或一次海外医疗救援行动便能一蹴而就。中国军队的公共外交,不能急功近利、朝令夕改,要制定长远目标,坚持政策的一贯性、延续性,实现公共外交“润物细无声”的最高境界。四要正视差异。公共外交不是宣传,要避免自说自话、报喜不报忧的宣传积习,敢于回应涉军敏感负面问题,把握好信息传播的平衡性。中国军队要怀着大国军队应有的气度风范,正视与外军在治军理念、军队体制和军事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坦诚而理性地面对外界的不解、误会甚至批评,自信地讲好中国军队的独特性。

胡昌明: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军队外交国家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