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钦雯
[摘 要]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要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做到这点,则需要教师做到整合课时、创设情境、合理分工,通过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性 科学 整合课时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3-075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是科学教学一直关注的话题。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教师需要做到“添时”“地利”“人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添时”——整合课时,合理安排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有了更多自我创新的领域,但课堂教学时间却是少之又少,使得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效率低下。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的一个关键点是“添时”。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地、合理地分配时间。常规课的教学时间是这样安排的:开课导入5~10分钟;主要内容讲解20~25分钟;总结5~10分钟。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了,个个都见多识广,教材中的内容基本是生活中常见到的。既然这样,教师又何必在这些方面浪费时间呢?我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将开课导入时间从原来的5~10分钟改为2~3分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就能学到很多课本上的表面知识,我们要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并进一步扩展、深入挖掘教材中更多、更有趣、更有用的知识。因此,我将主要内容的讲解时间改为20~30分钟。我还特意增加了质疑环节,让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感到疑惑的问题。又因为在主要内容的讲解部分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小结,所以在课堂最后汇总时,就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可将总结时间改为3~5分钟。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创造性作业。例如:在“地球上的水”这一课中,因为水在生活中并不陌生,地球上的各种水资源也是学生熟悉的,并且我在课前也要求学生做了一些关于水资源情况的调查,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课程内容,我都会合理地分配上课时间,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地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内驱动力,也是学生形成自主探究意识的主要条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从“疑”开始的。要想让学生掌握好一节课的知识,就要让学生对这节课始终保持兴趣,而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来源于他们大脑里的“自负”。学生的生活节奏快了,见识的东西也多了,对自己略懂一二的东西兴趣浓厚,总爱表现自己。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引领学生进入适当的情境中,让他们一上课就感觉很想听下去,很想参与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力在哪里”一课时,当学生看到标题时,第一反应就是:这节课太简单了,这谁还不知道啊!个个表现出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然而当我让他们举例时,没几个学生能说到点子上。顿时,他们都垂头丧气了。这时,我神秘地说:“老师给你们提个醒,看你们能找到‘力’吗?”短短的一句话立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用迫不及待的眼神看着我,我笑了笑,说:“在我们每周一升国旗的时候,刮起风,红旗随风飘舞,这里的‘力’在哪里呢?”這一句提醒就好像引爆了炸药一样,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把一些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力”都揪了出来,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要善于把学生领进一扇探究科学途径的大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大路上跑得更快、更远。
三、“人合”——合理分工、有效评价
如今,越来越多的活动提倡团队合作。以小组合作形式分工动手、讨论、交流也成为学校教育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主导理念之一。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内容。科学探究提倡合作学习,但这里的合作不是指形式上的合作。真正的合作应该是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实现个人的目标,更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是初步讨论。每个组员都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推测,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推测,更要聆听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关注大家共同的想法。接着,在讨论后的交流过程中,组员们要将集体的意见加以整合,提炼出正确、适当的部分。最后决策出一个多数人倾向的想法。在动手操作及总结汇报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长要组织组员分工合作,进行发放实验材料、做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发言、总结、汇报等实验中的具体工作,每个人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只有当每个组员都发挥自身价值时,才能真正实现小组的学习目标,体现合作的真正价值。例如,在“水和油的加热和冷却”这个操作实验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一份任务,如摆好试验道具、计时、交换拿温度计、记录实验数据等,大家共同参与,团结合作。最后,小组顺利完成实验,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另外,学生还可以进行全班合作。如:对于研究同一物体,教师可拟定几个研究因素,各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因素去研究。最后,教师把大家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完成同一物体的多项研究任务。这样不仅节省时间,同时还可进行资源共享,使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高效。例如,研究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神奇的水”中的溶解现象时,学生猜测到:物体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是否搅拌、水的温度和物体与水接触的面积这三个因素有关。于是我就组织学生分小组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因素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综合实验结果。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记录
实验名称:物体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水、方糖、砂糖、小棒。
猜测:搅拌、加热水、磨成粉末状。
方法:不搅拌、冷水、块状; 搅拌、热水、粉末状。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优化教学方法外,还要注重评价方式。鼓励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分析得很好,你真棒”;适当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如“你回答到了这个问题的精髓部分,要是能再针对具体实施方面拓展一下就更好了”;赞赏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自我创新、自我超越,如“你真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一定还能观察出与别人不同地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及时给予多样性的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是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应做到“添时”“地利”“人合”,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