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
高中历史教师,用通俗与学术兼具的“细说体”,
传递易懂且靠谱的历史文化知识。
看古装穿越剧,穿越的大多是女主角,广大男同学不免会想:假如有一天,我穿越到了古代,好歹自小读书也算个青年才俊,有没有可能遇到微服私访的皇上,来一段治国阔论,说得皇上频频点头,顺手就赐个小官做做?醒一醒吧,少年!仕途之路的历史真相可“残酷”得多。
捷径: 不用考试就能当官
如果你看到考试就头大,想不参加考试就当上官,这样的捷径倒还真有。
其一,捐钱。看过清装剧的人应该对一个叫“李卫”的人有印象,电视剧中的李卫是一个不识字的小混混,结果被微服私访的雍正看中,一路高升。事实果真如此吗?《清史稿·李卫列传》记载:“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入赀”指的是纳钱财以赎罪或取得官爵功名,也就是说,土豪们给官府一定的钱财可以买到官职或免去牢狱之苦。所以,李卫这个官是捐来的!还有大家熟知的晚清时期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也是靠捐钱当上官的。
其二,军功。如果你替朝廷守卫边疆,抛头颅洒热血,立下赫赫战功,经人保举,朝廷感念你忠心报国,也会许给你做官的资格。比如晚清中兴四臣之一的左宗棠,三次参加会试不中,于是回家务农,后来,太平军北上,他被湖南巡抚张亮基招为幕僚,辅助军务,征战四方,后经曾国藩、胡林翼保举为官,最终成为湖广总督加东阁大学士,官居一品并封爵一等恪靖伯。
其三,任荫。科举给了寻常百姓读书做官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贵族子弟就没有优待了。朝廷感念达官贵胄的功劳,会授予位高权重的大臣之子一定的官职。但必须要说,靠任荫当官的,大多是些牵鹰遛狗的纨绔子弟。比如明朝首辅严嵩的儿子,《明史》写他“由父任入仕……其治第京师,连三四坊,堰水为塘数十亩,罗珍禽奇树其中,日拥宾客纵倡乐”。真正有学识的贵族子弟,仍然会积极参加科举。比如清朝著名文学家、词人纳兰性德,正黄旗出身,父亲纳兰明珠是刑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母亲是康熙皇帝的姑姑,可谓是根正苗红的大贵族,依旧参加科举,金榜题名。
其四,吏选。古代有“官”,也有“吏”,“官”由国家选拔、任命,“吏”则由地方招聘、雇用;前者吃的是朝廷的皇粮,后者拿的是地方的财政。像《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后,被阳谷县县令聘为都头,虽然也在官府工作,但他并不是官,而是吏。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吏是不允许做官的,到了明、清两朝,政策有所变化,吏工作满五年,表现出色经官府选拔,便有成为官员的可能。不过在官位“供不应求”的局势下,由吏入官并不容易。
假如你不是有钱的“土豪”,也没有一颗刀尖舔血的英勇之心和卓绝的军事才能,更没有显赫的家世和好到爆的运气,还是好好念书、努力考试吧,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