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初,多家媒体用类似“机器人杀人”这样的标题报道了德国大众汽车工厂的一场意外。一名工人在机器人静止状态下对其进行调试,结果机器人突然抓住了他砸向金属板,该工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新闻一出,舆论哗然,有人甚至认为“智能机器人攻击人类”的电影情节变成了现实。但实际上,这名工人是因违规操作,进入了放置机器人的安全笼中,才出了意外。
了解了事实后,我们会觉得媒体用“机器人杀人”这样的标题明显有些“博眼球”的意味,而这种情况现在并不鲜见。前段时间,新华社记者李丹报道了一则“僵尸肉”新闻,称冰冻数十年的冻肉流向市场。之后,北京科技报记者洪广玉发文质疑李丹的报道,称据自己的调查,原报道中涉及的长沙、南宁海关均表示从未查获过所谓的“僵尸肉”。随后李丹又发文声明自己调查属实,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且不说“僵尸肉”报道是否属实,把过期冷冻肉说成“僵尸肉”,这一令人不适的名词本就有“博眼球”之嫌,人们看得云里雾里、放心不下,连合格的冷冻肉也被质疑,冷冻食品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相关主题: 表象/理性“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身处信息海洋中的受众,怎样才能自由游弋而不随波逐流?除了社会的正确引导之外,更为紧要的是加强自我修养,拥有平和的心态和敏锐的眼光,培养辨析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不盲从,不猎奇,努力发现形形色色的表象背后真实的世界和正确的事理,这才是身处信息社会应有的态度和应具备的能力。
相关主题: 严谨/细致媒体,需以严谨、细致为操守
机器人“杀人”、“僵尸肉”流向市场……看到这样的新闻,恐怕再忙也会暂时驻足。当今社会信息泛滥,媒体间竞争激烈,为了追求对受众的吸引力,“吸睛”“博眼球”本无可厚非,但就能牺牲事实与真相吗?媒体人报道新闻事件、评论社会现象,是对公众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须有敬畏之心,讲职业操守,时刻保持踏实、严谨、细致。绝不能为了“吸睛”“博眼球”,为了高发行量、高点击率,在报道中添油加醋,甚至信口雌黄。
【相关素材】
2014年12月15日,美国《纽约》杂志报道了17岁学生默罕默德利用午餐时间买卖股票获利达7200万美元的新闻。默罕默德因此声名大噪,被称为“华尔街狼崽”。不过,该新闻后被证实为假新闻,默罕默德承认自己编造了这一切,他只是在学校玩过模拟股票交易。《纽约》杂志就未查证报道信息是否属实向读者道了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