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理论的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2015-11-28 04:16王汉祥赵海东
商业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模式可持续发展

王汉祥+赵海东

摘要:草原旅游是由居民、企业、游客,以及草原生态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草原旅游系统的要素属性和内部关系决定了必须以保护草原生态和草原文化为核心,建立草原旅游地居民集草原所有者、旅游经营者和文化传承者于一体的制度模式,在草原生态系统和社会制度系统约束下实现各活动主体目标相容、彼此协调,才能实现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系统;草原旅游;草原文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草原旅游是指依托草原自然资源、草原文化作为核心旅游吸引物而开展的旅游活动。由于草原自然资源的极端脆弱性,草原旅游发展过程中极易造成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市场短期利益驱使和外来人口活动增加,也极易造成对草原民族文化生态的破坏。只有从系统的视角去剖析草原旅游发展的特性,才能够发现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进而探索到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这正是本文要努力做的一点尝试。

一、草原旅游系统及其内部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系统性特征,系统各组成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构成了系统内部矛盾,使其从一种均衡向另一种均衡做自组织演化。旅游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基本功能是发挥各构成要素作用,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使旅游系统得以存续和发展。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的非线性导致其演化过程具有不确定性,但是旅游系统发展演进的系统特性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应在确定具体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对其进行系统结构分析,认清构成要素的客观属性和作用关系,以便找到影响旅游系统演化的外生变量和内在逻辑,从而探究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草原旅游系统的构成

草原旅游系统是指以草原生态和草原文化为核心吸引物,以各类相关旅游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主体为构成要素而形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核心构成要素包括企业、居民和游客,它们是系统内经济社会活动主体;其五类核心子系统包括草原生态系统、旅游供给系统、旅游需求系统、旅游居落系统和社会制度系统,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并因旅游活动而产生利益交汇,共同组成了复杂的草原旅游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企业是指在草原旅游地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包括草原旅游景区(点)企业、旅行社、旅游购物店等,这些企业构成了草原旅游的市场供给系统;居民指草原旅游地的常住居民,主要是草原原著民,他们多属少数民族与草原有最深的经济、文化联系,是草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民俗的传承者,也是草原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居民及其居住环境构成了草原旅游的居落系统;游客是到草原旅游地从事旅游活动的旅游者,他们构成了促使草原旅游存在和发展的需求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是草原旅游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没有草原就没有草原旅游,没有草原生态系统的完好与可持续性,就没有草原旅游的可持续性。社会制度系统包括与草原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产权关系、产业政策以及思想观念等,它们对草原旅游系统内各活动主体产生了约束与激励作用。

(二)草原旅游系统内部关系

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要求草原旅游系统各活动主体和子系统之间,在草原生态系统和社会制度系统约束下,实现目标相容与彼此协调,并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完好稳定,以实现旅游活动与草原生态的良性互动关系。因此,草原旅游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草原旅游系统内部关系是否协调。所以,草原旅游系统内部关系包括企业-居民、企业-游客和居民-游客三类核心关系。

1.企业-居民关系。企业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核心目标的经济组织,草原旅游地的各类旅游企业都是在旅游经营活动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或者以此为主要发展目标,这是由企业属性决定的。当然,这些企业的发展既依赖草原生态系统,又对草原生态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企业经营目标和行为方式是草原旅游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居民与草原之间经济文化联系紧密,如果依靠牧业生存,居民是草原的“依附者”,并对草原有最强烈的利用或保护意愿;如果不依靠牧业生存,居民是草原的“相关者”,彼此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当企业在草原旅游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就与当地居民产生了直接的利益关系。一方面,企业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会增加当地居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居民为旅游企业提供草场、原材料和民俗文化等方面支持,双方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共同目标下形成“利益共同体”关系;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会产生废弃物、噪音,以及因不当开发而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进而损害当地居民切身利益,由此造成彼此利益冲突。

2.企业-游客关系。企业与游客之间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二者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只是追求的目标不同:企业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而游客追求旅游体验价值最大化。当然,如果双方不信守合同,也会在旅游活动中发生利益冲突。企业和游客因为草原旅游活动而产生经济关系,并且都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总体来说,在草原作为公共资源或者为当地居民所有的情况下,企业和游客都没有关心和保护草原的直接动机。如果社会制度系统约束不利,就极易发生企业和游客在追求各自效益(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过度开发利用草原资源,使草原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即发生所谓的“公地悲剧”。

3.居民-游客关系。对草原旅游地居民来说,游客是短暂的外来者,二者之间是“主客关系”。一般情况下,如果旅游活动组织得当,居民与游客之间不会存在利益冲突,居民还会在此过程中增加收入、开阔眼界,游客也会获得深刻的民俗文化体验。但是,如果居民从短期经济利益出发,将民俗文化过度商业化,就容易失去本民族原有的民俗文化魅力,而变得功利至上,乃至会粗制滥造、欺客宰客;同时,如果游客过多,致使生活资源紧张、物价上涨、环境恶化,或不顾当地居民禁忌等都会造成“主客”矛盾,这些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由此可见草原旅游系统涉及到各活动主体间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复杂的内部关系,企业、居民和游客彼此之间既有可能目标相容、利益一致,也可能目标冲突、彼此矛盾。所以,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使草原旅游系统内部各活动主体目标相容,惟其这样才可能使草原旅游所依赖的草原生态和草原文化得到良好保护。

二、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基于以上对草原旅游系统及其内部关系的分析,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必须在认清草原旅游系统各活动主体本质属性、追求目标和内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制度系统进行约束与激励,惟有协调彼此关系才能引导其实现“相容性”发展。

(一)制度模式

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模式,包括基本产权关系和经营组织形式,这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

第一,必须扩大企业与居民利益共同点,通过产权制度建立具有草原生态保护目标的稳定的“利益共同体”,这就要求企业和居民必须对草原拥有长期产权。(1)草原为居民所有,居民亦是企业所有者,居民即可以直接经营旅游企业,也可以入股的形式组建股份公司来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和企业属于利益共同体,都有最强烈的草原保护意愿,彼此之间具有最大共同利益。(2)草原为居民所有,企业向居民长期承包草原经营权,双方的草原保护意愿也比较强。但是,企业意愿明显弱于居民,容易产生矛盾。如果居民入股企业就会增进共同利益、减少彼此矛盾。除此之外,如果居民和企业对草原不拥有长期所有权或经营权,就不可能存在保护草原的稳定动机,旅游经营活动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而所有关于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号召和理念宣传都显得苍白无力。

第二,建立完善的草原旅游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这一制度体系包括《草原法》《旅游法》《产权法》《环境保护法》等各项相关法规和政策,它们以对企业、居民和游客在短期利益驱使下发生的不当行为进行约束和处罚,以保护各方合法利益,避免造成草原生态破坏,维护公共秩序。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缺少有力的监管制度系统,就会使产权保护不力,短期逐利行为必然造成大量“公地悲剧”现象,激化草原旅游系统内部矛盾。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草原旅游法规不健全、缺乏系统性,且草原产权制度不合理等,已经成为引发草原旅游外部不经济现象的重要制度性原因”(李文杰,2013)。

第三,草原旅游必须有当地居民(牧民)的参与,否则将失去草原旅游的文化之魂。居民的参与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最理想的方式是居民将草原所有者、旅游经营者和文化传承者角色集于一身,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旅游地居民(牧民)权益,避免使其丧失草原“主人”地位,草原生态才有最忠实的守护者,草原文化才有最稳固的传承者。

在我国草原集体所有、牧民承包经营的制度安排下,因为承包期足够长,牧民实际拥有草原经营权、收益权等产权,完全可以实现“三位一体”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实现需要当地居民(牧民)在拥有草原经营、收益等产权前提下,具备足够的资金和管理经验。但是,产权、资金和管理条件不成熟,是内蒙古等草原旅游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政府应该发挥引导职能,通过法规和规划鼓励牧民将草原长期承包给企业,并以入股企业的形式参与经营,这样可以解决牧民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的问题,可以看做一种次优的“三位一体”模式。除此之外,任何模式都难以实现草原旅游系统要素目标相容、彼此协调,也难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开发模式

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是指旅游活动中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功能的分区和空间布局方式问题,可以根据草原资源特点分为依托城市型开发模式、规模集聚型开发模式和独立点状型开发模式。依托城市型以草原景观为宏观背景,将游客主要活动限制在城镇,最大限度减少对草原的破坏;规模集聚型在远离城镇、生态较好的草原,开展规模化经营的草原度假旅游;独立点状型是在草原核心区以分散的接待点形式,开展旅游经营活动。

有的学者认为前两种模式比较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草原生态破坏,降低开发经营成本,第三种模式虽然在内蒙古等地最为常见,但由于成本高、破坏大、监管难,只能作为补充(钟林生等,2005)。事实上,三种开发模式本质上是旅游功能布局和规模不同。从对草原生态影响角度看,并不能简单地断定哪种方式先进或者落后。因为无论哪种方式,游客都要与草原接触,都要在草原开展旅游活动,即便是依托城市型开发模式,虽然游客食宿等活动集中在城镇,但是在开展草原观光、娱乐等活动时,如果旅游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致使游客超载,也会造成草原生态恶化。

不论哪种开发模式,能否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的关键在于,草原旅游系统内各活动主体的行为模式,在于居民(牧民)、企业和游客是否在保护草原的前提下目标相容,而这取决于草原旅游的制度模式。只有建立“三位一体”的草原旅游制度模式,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才能共同关心和保护草原生态,才能保持草原牧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才能使其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游客看到的才是美丽真实的草原,领略到的才是最纯正的民俗文化。因此,在“三位一体”的草原旅游制度模式下,根据草原资源特点采取适宜的开发模式,才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结论

草原旅游属于由草原、旅游企业、当地居民、旅游者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草原生态系统、旅游供给系统、旅游需求系统、社会制度系统等子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推动整个系统进行着动态演化发展。草原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草原旅游系统内部各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活动目标是否相容。居民(牧民)集草原所有者、企业经营者和文化传承者于一体的制度模式,是最理想和可行的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旅游地政府应该根据草原整体开发规划要求,利用社会制度监管系统,在适宜发展旅游的草原旅游地积极引导和监管草原旅游系统各活动主体,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制度模式,因地制宜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多种开发模式并存的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文杰.旅游开发视角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以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为例[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2]钟林生,牛亚菲,刘家明.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2).

Research on the Grassland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System Theory

WANG Han-xiang1, ZHAO Hai-dong2

(1. School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70,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70,China)

Abstract:Grassland tourism is a complex system constituted by residents, enterprises, tourists, grassland and other elements. The feature attributes and internal relations of grassland tourism system determine that it needs to take protecting grassland ecology and grassland culture as the core, and establish a “trinity” system mode that local resident set grassland owner, tour operator and culture bearer in one. Only such, can the objectives of the activities be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grassland ecosystems and social systems constraint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tourism system; grassland tourism; grassland 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责任编辑:厉新)

猜你喜欢
模式可持续发展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