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与生活同行

2015-11-28 20:14黄秀妹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家庭作文妈妈

黄秀妹

情境链接:

周五接儿子放学,儿子欢呼雀跃地跑到我身边,满心愉悦地告诉我:“妈妈,我要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我们的好老师——因为这个星期我们不用写作文。”面对孩子稚气又真实的脸蛋,我不禁沉思:写作文真的这么痛苦吗?不用写作文需要如此的庆祝吗?他说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

反思:

我们的作文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不再觉得是负担呢?何时才能让作文教学由“痛苦”转变为“快乐”呢?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激活学生作文的热情,从而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是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换句话说,只有热爱生活,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的人,才能写出热情洋溢、充满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一、捕捉校园生活瞬间,感受丰富的作文素材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触动学生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契机”。校园生活,学生们的乐园,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赛,一场激动人心的运动会,一顿刻骨铭心的批评,一场痛彻心扉的误会……时时处处都可以让学生有话想说,有情可发。这种种“契机”,如果老师引导得好,学生把握得准,那么这都将成为学生作文的良好素材。

一次作文课还没上几分钟,窗外忽然暗了下来,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了窗外,并且伴着窃窃私语。“哇,天要下雨了。”“好奇怪啊!这么黑!”……显然,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于是,我灵机一动,顺水推舟:“好吧,现在就请同学们好好观察这个异样的天气吧!用你的眼睛、耳朵和心灵,静静地感受。”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都认真地观察着外面的一切。“哗啦——”,忽然一个闪电劈过,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惊叫声,两个胆小的女生捂住了耳朵,闭起了眼睛。恐惧与不安笼罩了整个教室。几分钟后,雨下下来了,天空恢复了光亮。学生们也渐渐从担心、害怕的情绪中走出来,此刻,正是他们经历了亲身体验,需要用语言进行情感喷发的一个契机。所以,这节原本的作文课,我立马改变计划,要求学生们用笔记录下刚才的一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说来奇怪,往常两节课都不能完成的作文,今天只花了二十几分钟,学生们就写得像模像样了。就连班上的“作文困难户”也写出这样的语段来了:“都说六月的天是学生的脸,说变就变,可是现在五月还没到,天就开始任性了。刚刚上体育课时,还是艳阳高照,可一转眼,天就变黑了。我们坐在教室里,也能感受到乌云密布,好像老天就要掉下来似的。接着,狂风使劲地刮了起来,把窗外的树枝吹得四处摇晃,垃圾桶里的纸屑也卷上了天空。那场景,不禁让我想起了《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的画面,是不是妖怪要出现呀?正想着,一道闪电劈过,吓得我立刻捂住了耳朵,我的妈呀,这是什么情况啊!幸亏老师在场,要不我肯定会钻到桌子底下去的。”多么生动的描写,把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真实地展现出来了。

根据学生的需要,把作文与生活融为一体,顺学而导,让学生们带着情感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达到“融自我真情入生活之境,入生活之境生自我真情”的境界,学生们对写作怎会还感到纠结呢?

二、链接家庭生活,感悟幸福的作文素材

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以外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家庭中发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学生作文的重要素材。让学生走进家庭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心灵去感悟家庭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素材,如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家庭的一日生活,选一个侧面表现普通家庭的缩影;每周安排一次家庭活动,记录活动中自己的感受……在一次次的家庭活动中,通过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谈实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今年的“三八”节,我班布置了一份“我为妈妈洗洗脚(捶捶背或揉揉肩)”的作业,让学生经历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布置作业时,我请有条件的家长用摄像机拍下了学生为妈妈洗脚的全过程。第二天的作文课上,我以此为视频资料,让学生说说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渐渐地,亲情在学生们的交流中得到升华,学生们的情感也在笔尖流淌。

“当我的手触碰到妈妈的脚掌时,我的手停住了,因为,妈妈的脚掌好粗糙啊!记得小时候,我也常摸妈妈的脚,可那时感觉妈妈的脚是柔柔的,光光的,摸上去很舒服,可现在为什么会不一样了呢?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幕幕往日的情景:那个下雨天,妈妈为了给我送伞,鞋子都湿透了,可她全然不顾;六岁那年,我把妈妈刚买的图钉撒了一地,妈妈下班回家不小心踩上了图钉,鲜血直流……越想,我的心里越不是滋味,鼻子一酸,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妈妈的双脚已不再光滑,那都是为了我,为了我们这个家而奔波劳累造成的。妈妈,我爱你!”

有了丰富的生活作底蕴,学生下笔作文时,那种倾泻的情感、大胆的表达,就会使文章妙趣横生,真正做到“情动而辞发”,这样的作文效果不就是展示学生生命活动的最好体现吗?

三、沟通广阔的社会实践,拓展灵动的作文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为了更好地体验生活,寻找作文的“泉源”,我们要更多地有目的地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步入社会,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焦点。从而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如假日带领学生到名胜古迹去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到农家去做客,去体会农家生活的甜美……参观旅游途中,引导学生仔细去看,用心去想,随时记下所见所闻。通过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绘一绘、写一写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春天到了,正逢清明小长假,我布置学生们和父母外出做个短途的旅游,感受春天的气息,并将所感受到的记录下来。返校后,发现学生们的笔触更富美感了。

“瞧,柳树姐姐醒了,准备染个头发开始工作。她来到理发店,被眼前那五彩缤纷的色彩炫花了眼,‘我应该染哪种颜色呢?春风理发师说:‘小姐,我认为你应该染绿色,因为绿色充满了生机,而且绿色和你很配。于是,柳树姐姐便染了一头绿发。回家的路上,她不停地摆动着自己的秀发,好像在炫耀这刚染的绿发。路边的小草见了,也不甘示弱,穿上春姑娘给他买的那浅绿的新衣服,小心翼翼地探出脑袋,好奇地张望大地。哦,春姑娘的衣服原来是绿色的啊!”

——韩薇

“这个清明节,我们和舅舅一家结伴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三国城。刚刚进城,我们就被这里的迷人景色所陶醉了。柳丝吐芽,鸟语花香,成片的桃树漫山遍野。桃花粉红粉红的,像一个个粉扑扑的小脸蛋,又像是一片片灿烂的朝霞,染红了游人的笑脸,也染红了大家的心扉。我们似乎沉浸在花的海洋中了,沐浴着花香,隐约中我仿佛看到了刘备、关羽、张飞正在桃树下拜把子呢!哦,‘桃园结义的情景又在我的眼前浮现。”

——黄炫晔

总之,学生的写作应该始终立足于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让作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快乐作文。

猜你喜欢
家庭作文妈妈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不会看钟的妈妈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