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鹏
一、学校的教学现状分析
绍兴市钱清中学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教师来源于其他普通中学和从初中考调,总体上比较年轻。学校从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落实并不到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重“知识灌输”轻“方法指导”、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重“题海战术”轻“规律挖掘”、重“感性经验”轻“理性思考”、重“批评说教”轻“有效激发”等五大弊端,是一种停留在知识表层的“机械重复”式教学,不但效能低下,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同时,学生由于从初中以来长期处于传统“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学习中主要存在多“死记硬背”缺“记忆方法”、多“反复做题”缺“规律总结”、多“被动学习”缺“主动学习”、多“点状知识”缺“网状结构”、多“表层理解”缺“深度认知”等五大弊端,因此他们的思维往往是肤浅的、混乱的、感性的、僵化的,学习体验是枯燥的、困惑的、茫然的、挫败的、无意义的。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力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
直面低效,如何扭转教学的现状?对此,学校聚焦思维可视化,构建思维型课堂,提高教学效能,用“发展心智”来代替“知识灌输”,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保证课改的成功实施。
二、以思维可视化为抓手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概念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首先提出。它指的是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包括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2011年,刘濯源教授主持的“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作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绍兴市钱清中学于2013年成为该课题的实验基地学校。
(一)从行政推动转变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为了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学校邀请刘濯源教授来校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思维可视化高效教学体系”的培训和指导,使全体教师形成统一的教学理念,达成教学共识。学校为了全力推进“思维可视化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相继出台了《钱清中学思维可视化课程建设推进方案》和《钱清中学思维可视化高效课堂第二阶段推进实施方案》,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行为,并逐步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二)从教学流程入手转变课堂模式
1.实行四个转变
一是转变教法,使教师从“知识的二传手”及“学习压力的制造者”,转变为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火炬手”及引领学生有效思考的“智慧催化剂”。
二是转变学法,使学生掌握高效记忆、高效阅读、思维导图、解题模型等高效能的学习方法,把学生有限的精力从低效能的“机械重复”中解放出来。
三是转变课程重构,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课程重构包括“教学目标重构、教学流程重构、呈现方式重构、教学资源重构”四大板块的内容,旨在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来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知识”不再是目标而是训练思维的原材料和蕴含思维信息的载体。
四是转变课堂设计,强调“教学相长”的原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但更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要将学生的“学”向纵深推进,贯通“知识层—规律层—能力层—心态层”,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有效思考带来的成就感及快乐,是一种“外静内热”的学习状态。
2.突出思维可视化与学科导学案的融合
各备课组把教学五项流程与学科导学案使用、思维可视化研究紧密结合,在每个教学流程环节都有意识地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和思维的合理建构,从而让思维课堂成为教师的常态课堂,形成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三)构建思维可视化的教学体系
1.运用学科思维导图构建考点解析图谱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发动创新实验班学生,围绕“考什么”“如何考”“为什么要这样考”“题目中的障碍点和陷阱是如何设计的”“考试中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思考策略是什么”五大问题,认真研究考点在知识、能力上的要求及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呈现形式、理解瓶颈等,以“一个考点”为单位,运用思维可视化理念及方法,以思维导图的方式逐一呈现。
2.运用学科思维导图构建教材章节知识系统归纳图谱
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将日常教学内容以“一个章节”为单位,运用思维可视化理念及方法,逐一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实现对知识的结构化、精简化、系统化构建。
3.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及策略模型图构建课堂类型图谱
教师以某类课型(新课、复习课、解题策略课等)为研究对象,以效能提升为目标,认真研究该类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易错点,创新教学模式,以“一类课”为单位,运用思维可视化理念及方法,逐一以思维导图及模型图的形式呈现。
4.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及模型图构建优化解题策略图谱
教师认真研究高考(学考)题型,理清该类题型的思维内涵,规范审题、优化解题策略及程序(包括这类题型需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审题、答题及解题的常见障碍和误区、答题规范等),以“一类题”为单位,运用思维可视化理念及方法,逐一以思维导图及模型图的形式呈现。
(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及模型图,指导学生以思维可视化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指导:
1.任务管理可视化
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任务,以思维导图及模型图的形式固化“有序学习”的良好习惯。
2.学习方法可视化
指导学生用学科思维导图的方法科学预习和复习知识,实现对知识的“精加工”。
3.解题策略可视化endprint
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建模各类题型的审题、解题、答题规范。
(五)思维可视化与教科研的融合
1.校本教研课例研修
九大学科教研组以教研组长为牵头人,围绕“思维可视化高效课堂”这条主线,着力“教学模式构建”和“教学流程创新”两块内容研究,选定某一章节的内容,在组内开展同课异构的课例研修,开展“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五环节的研讨活动。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教研组各推出一堂代表课,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为期一周的高效课堂展示。上课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师个性特长,发挥思维可视化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展示思维可视化教学的独特魅力。学校教科室负责活动的各事项,邀请专家和学校资深教师组成评委小组,进行评比、点评,学校给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其他学科教师在安排好自身课务的前提下去听课,借鉴不同学科的经验,丰腴自身学科,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2.作为教学科研的主题
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是开展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学校要求各教研组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以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为主题,深入研究“思维可视化高效课堂”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突出思维可视化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重要作用;重视实践过程和应用研究的反思,积极撰写思维可视化研究论文;结合区、市级规划课题和学科教改项目申报,围绕“思维可视化高效课堂建设、思维可视化对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内在联系、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内容开展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使学科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学科在区域的影响力,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教师的专业个性特长。
三、后续推进的设想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以思维可视化为抓手的高效课堂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从不会思考、被动思考逐渐转变为会思考、主动思考,从无序学习逐渐走向有序学习,从知识死记硬背逐渐转变为主动构建;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科教师在区域的影响力扩大,在各类教学技能比武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王尧坤老师的《思维可视化系列微课程》荣获第三届全国微课(程)优质资源展示一等奖,赵丽佳老师的论文《农村高中英语“高效教学”背景下思维可视化实践应用》荣获第六届全国中学英语优秀论文二等奖。但从全校范围来看,思维可视化高效课堂实施的系统性、学科之间的平衡性、师生参与的全面性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学校下一阶段主要拟从三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构建思维可视化高效课堂的文化场,作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二是全面构建各类学科的各类课型建模和解题建模,形成教学的资源库;三是推进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为目的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微课程)系列开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