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一门课程吗?

2015-11-28 16:41黄蓓蓓
关键词:职业课程教育

黄蓓蓓

2017年,浙江省将实施新高考,因此,各校强调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在此思想指导下,许多高中开展了形形色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课程常常被实践为“专业预选择”“性格测试”。这实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因为它既背离了教育本质,又脱离了时代特征。本文拟通过解析教育本质与时代特征,指出当前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症结所在,并在此基础上,为今后高中如何合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解读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尝试。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以追求高分为目标,却没有恰当的人生规划,其主要表现为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短期而言,这导致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无所适从,进入大学后空虚度日。长期而言,学生在受教育关键年龄的迷茫,容易导致其择业错误,甚至终身难以实现人生价值。不管对个人还是国家,这都是巨大的损失。因此,2017年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大规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进高中。由此,许多高中纷纷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实践之。但是,现下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几乎被简单地实践为一门课程,且“专业预选择”“性格测试”常常构成了课程的主要内容,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为了看清楚这个误区,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更广阔的视野里进行考察,思考分析:在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引领下,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什么样的时代特征需求下,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它一语道出了教育的本质。目前的教育体制需要改革,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强调分数、忽略育人,导致学生不能发展与认识自己的生命个性,从而没有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是说,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是单独存在的教育问题,而是教育忽略育人目标衍生的后果。因此,教育必须先回到育人的本真,引导学生“认识你自己”,学生才有可能拥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正如李政涛教授所说:“目前,新课程要求开设人生规划与设计的课程,很多学校不知从何处入手,更有很多人把它当作了提前的职业选择。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过于浅显,其实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自我,让他们去自觉体认自我的独特和自我的局限,并以此为基础规划自己的人生。”[1]

“认识你自己”意味着学生在不断发展生命个性的同时,对自己动态发展的生命个性有逐渐清晰的认知,而目前大多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倾向于过早地将学生定性,忽略学生的发展潜力。“认识你自己”常常遭到误读,许多人在说此话时,好像在说,有一个完整的自己等着被认识。但人的发展是终身发展的过程,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挖掘,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世界、认识更内在的自己,学生便可以迅速发展生命个性。现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虽然也有涉及一些职业介绍、自我认识,但都操之过急。奢望用一门课程、甚至几张问卷就为学生找出特质、选择大学专业、规划未来职业,表面看来好像是在发现学生,实则却是将学生置于被发现的客体境地,对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是一种简单粗暴的阻断。

以“认识你自己”为教育目的意味着承认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说,以往的教育课程将分数作为衡量学习有效性的标准,有高度同质性,不利于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那么目前的教育改革则更注重每个学生当前与未来发展的独特性。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必须尊重一个事实: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以现状而言,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相对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价值观,乃至能够计划未来的职业,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做到这一点。通俗一点理解,每个人的生命发展历程各不相同,有人年少成名,有人笨鸟先飞,有人大器晚成,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果要求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一门课程的学习、几张问卷的填涂,就预选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无异于又是一个同质化的要求,容易使许多学生误以为自己是某一方面的失败者。

同时,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无视当前的时代特征,强求学生对未来职业作出确定计划,仿佛试图包揽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并不符合常理。现在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相同,它以全球化、信息化为特点。在全球化的作用下,世界各地联系空前加强,人们对工作的选择性加强。在这种全球化的经济模式中,传统的地理和结构壁垒被打破了。每个人都可以为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投资;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向全球客户推销自己的才能、技术、产品和服务;每个人都可以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和员工;任何人只要启动较少的资源就可以进行创业,甚至是成为全球化的企业家,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2]66且因科技的高速发展,世界朝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信息化的结构性社会存在,不仅表现在社会产业结构形态的变化,且使整个社会环境被信息技术化。[3]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作用下,一大批旧职业将会消失,未知的新形态职业将会大量出现[2]42-43,我们完全无法预测学生未来会从事什么职业。既然如此,强求学生通过一门课程作出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意义呢?因此,目前最需要的不是让学生作出确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17,促使学生在未来能够从容应对变化,甚至创造变化。

二、展望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未来

由上所述,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学生发展与认识自己生命个性、对自己未来职业“可能性”的教育,因此应该以育人的心态、灵活的形态展开。按照这个思路,笔者将就高中今后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几点尚不成熟的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课程群的形态与当前学科教学相结合。高中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学生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总体上是表面的、感性的、碎片化的。为了引导学生对世界和自我形成初步理性、系统的认识,需要进行广博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并不是一门课程的教育,而是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诸多学科的课程群教育。于漪老师曾就高中人文教育作了一定规划。她认为,人文教育可以开发出四大板块课程:人的发现、美的历程、思想高地和幸福生活。其中,人的发现由中国人、外国人两门课程构成,美的历程由东方艺术巡礼、西方艺术巡礼构成,思想高地由西方当代哲学流派、中国传统哲学、西方近代民主理论构成,幸福生活由伦理与生活、心理与生活构成。[4]可以看出,这个课程群因为和现有学科存在交叉,可以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甚至重组原有的学科教学结构,让所有的教学都指向一个目标——育人,引导学生“认识你自己”,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培养审美情趣,塑造理性思维,向往幸福生活。endprint

其次,在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引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群,且重在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整个课程群可以分为三门课程:古今中外的职业、他们的职业之路、我的职业梦想。古今中外的职业可以包括人类职业史、世界职业现状、中国职业现状、本市区职业现状、未来职业构想等,让学生从时空两个维度了解各种职业的发展概况。其中,在本市区职业现状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不同的小组按照各自的侧重点,进行一定的文献查阅、社会调查,然后得出结论。他们的职业之路这一课程意在让学生具体而感性地了解各行业典型人物的职业道路。教师可以列出一定的传记书单,学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读传记,分析出决定成功职业生涯的时代和个人要素,然后小组间相互展示和交流。另外,还可以选取几位工作经历较有特点的教师、家长与学生进行座谈,让学生体会选择和从事职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要素、会出现哪些变数。在前两个课程基础上,开展我的职业梦想这一课程,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规划和畅想,但不是清晰肯定地规划。通过师生个体交流、学生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大致灵活地规划未来工作,可以是具体职业也可以是从业方向,可以脚踏实地一些也可以天马行空一些,不一而足,最主要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出自己的兴趣、特长、价值观。教师可以同时指导学生了解学考选考、大学专业、职业之间的相关性,但也要让学生明白,大学专业与未来职业并不完全对应,大学主要是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探索世界、确定人生底色的地方。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严长寿先生曾经说过,这个社会有很多高学历人才,但许多年轻学生人生实务经验不够成熟,欠缺技术元素、人格元素、文化元素、社交元素,而这些却都是学校无法提供也学不到的重要社会能力[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程度,必定需要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有可能因此将某个职业定为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更大的可能是以后并不会从事原先所向往的职业,但正是通过这种人生经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才能锻炼社交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兴趣、才能、价值观所在。因此,在寒暑假的时间里,学校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一定职业生涯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践过程与课堂所学相互参照,让学生总结出属于自己独特体验的实践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做的事是,与相应的社区、企业、国家机关结成固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成熟稳定的客观环境,并制定出有实际效度的考核方案。

盖托说过,学校要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人应有的能力,其中之一就是选择职业的能力。他说:“‘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职业。它与孩童的区别在哪里?长大需要接受怎样的责任?接受这些会使人成熟与独立。”[6]这句话大概也能用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中。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学生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拥抱世界,以主动与合作的精神进行各种学习实践,才能在未来创造美好的职业与人生。

参考文献:

[1] 李政涛.教育呼唤“生命自觉”[M]//李政涛.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9.

[2] 赵勇.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 叶澜.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11.

[4] 于漪.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6.

[5] 严长寿.教育应该不一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1.

[6] [美]约翰·泰勒·盖托. 上学真的有用吗?[M].汪小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