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闹最近读了《三国演义》,十分着迷,连老爸珍藏多年的小人书都搜出来一本不落地看了,还在妈妈的建议下抽空看了电视连续剧。他对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如数家珍,不时哼着“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曲子,还跟小静老师探讨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成败得失呢。
不过,他的精力分散了,学习确实受到了影响。这次单元考试,语文、数学、外语这“三大阵地”竟然失守两块,只有语文还勉强维持原样。
爸爸妈妈赶紧要没收闹闹的《三国演义》,“也是我们太大意了,得集中精力复习,下次考试可不能再考出这种成绩来了!”
闹闹不依,《三国演义》他还有小半本没看完呢!
“闹闹,你这可就不对了,哪能这样不知自律!”妈妈生气了。
“嗨,你们不是说不看重成绩的嘛!”闹闹强词夺理。
“是的,我们从来不会要求你非要考多少分,可是现在是个态度问题!低于平均水平,就需要加油,就需要勇敢面对失败,争取胜利,而不是随随便便!”爸爸耐心开导。
“那——”闹闹说不出话来,半天才冒出一句:“有必要吗?是非成败转头空,胜败乃兵家常事……”
还没说完,妈妈气得跳起来,还好爸爸把她拉走了,避免了进一步的家庭战争。“你自己想想吧!”
现在房间里只有闹闹了,他沮丧地摊开教科书。他还是懂事的,只是心里不服气罢了。
可惜无论哪本书上,都仿佛浮现出诸葛亮羽扇纶巾的潇洒身影。
闹闹叹了口气,把书合上了。
这时,书架上那本《三国演义》却自己打开了,叫着闹闹:“来呀,来看看!”
闹闹好奇心大起,走过去看,转眼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一座城墙上,穿着战袍而不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正锁紧眉头,盯着城下的大军。城下军士列队而行,掀起滚滚黄尘,军队后面还有大批百姓,拖儿带女,背负财物,乱哄哄地往外走。
“这是哪一次战役?空城计吗?”闹闹兴奋地问崇拜的偶像。
诸葛亮有点生气地看了他一眼,“敌我实力相差太大,马上就要全城撤退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晚一步,老百姓就要遭殃了!”
闹闹抽了一口凉气。没想到真实的战争如此可怕,城下哭喊声一片,马嘶人啼,乱作一团。
“您不是——不看重成败吗?”闹闹小心翼翼地说,想安慰他。
“小孩,你真不知道成败的差别有多大。”诸葛亮从旁边拿过一支铁枪,在泥地上画着:“成,=(戌,大刀,战具)+(囗,城邑),戌在城上,就是武力征服,称霸一方啊。我们胜了,大刀才能在城上!败了,我们就得走!”
“而败,=(鼎,财富与至尊的象征)+(攴,持械敲打),敌人进城,马上就要敲破尊鼎,损毁家当。我们的生命、财产、尊严,全部都会失去!街亭失了,我是不得已才退,我愿意败吗?”
闹闹心头沉甸甸的。“失”字他学过,,在(手)上加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而丢落。好不容易得到的街亭又失去了,诸葛亮该是多么痛苦啊!
他突然又想起了今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电视纪录片里展现的战争场景是多么残酷。如果他告诉诸葛亮,大约两千年后我们和外族的那场战争也差一点败了,他会怎么想?自己如果出生在战争年代,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地争取胜利、避免失败呢?
这时,诸葛亮从身边取出一支笛子(而不是琴),吹了一会儿,只见城楼下的几个士兵走过来,牵了一匹马,向他招手。
“用笛声来发布简单的指令,聪明!”闹闹正感叹,诸葛亮已经往城楼下走了,“这是我在音乐中发现的,乐曲的声调学问可大了!”
闹闹赶紧跟了上去,看见诸葛亮骑上马(原来不是坐小轮车),急匆匆地去指挥了。诸葛亮走前回头一瞥,看见了闹闹,叮嘱他:“你赶紧回去吧,保重!我再送你一个字,‘和,战胜之后,去运用智慧找到‘和吧!”
说罢,诸葛亮绝尘而去。闹闹恍惚间已找不到他的背影,只看见一本书放在面前——《三国演义》。而闹闹,还好好地坐在自己的房间。
闹闹赶紧上网查了一下“和”字:
,像不同音高的管子有序排列而成的和音管乐器。造字本义: 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造成不同声部的乐音谐调共振。
闹闹想通了。是的,成败不是空,他要去夺回失守的阵地。
和平是胜利之后才能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