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纪振(湖南中岸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10)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是猪传染病中重要而古老的病种之一。该病主要侵害架子猪,特征性病理变化为急性型的败血症全身变化、亚急性型的特征性疹块变化以及慢性型的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1]。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饲养环境、管理技术的改善,免疫和抗生素使用等,猪丹毒似乎逐渐被淡忘,目前很多猪场已经停止使用猪丹毒疫苗。但是,由于近年来猪场免疫抑制病的存在,以及对猪丹毒防控的不重视,猪丹毒的危害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笔者将近期处理的一起猪丹毒的病例归纳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2015年2月28日,陕西省蓝田县王某某猪场,母猪存栏70头,现有育肥猪130头。主诉:保育猪转育肥舍后3周左右,有3头猪突然死亡,外表没有明显症状,随后有部分猪只在背部和腹部出现红斑,以为是圆环病毒病,使用干扰素和替米考星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又有4头猪死亡,并且病猪原有的红斑开始形成疹块,即所谓的“打火印”,已出现猪丹毒的明显临床症状,在兽医的建议下,使用磺胺嘧啶和头孢噻呋钠治疗后,效果不显著。经笔者接诊后,通过药敏试验改用青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之后,不在出现猪只死亡,现猪群已经稳定。
图1 小猪皮肤上出现的红斑
猪丹毒病可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做出诊断,也可通过实验室诊断进一步确诊,急性败血症病例可取血、脾、肝、肾及淋巴结;亚急性取症块皮肤血制成抹片,用革兰氏染色法,镜检可见大量的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存在,即可确诊[2]。
该病治疗时选择合适的药物很关键,最有效的方法是做药敏试验[3]。本案例经药敏试验,筛选出青霉素(抑菌圈直径40mm)和阿莫西林(抑菌圈直径38mm)两种药物使用,给出治疗方案如下。
青霉素钠按每千克体重5~8万IU,双黄连注射液(也可用黄芪多糖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 0.1~0.2mL,肌肉注射,每天 2~3 次,连用 2~3d。
10%阿莫西林粉剂1000g,林可壮观霉素(按说明加倍),转移因子或板青颗粒(黄芪多糖)按800g/吨饲料剂量,拌料混饲。
病猪体温升高41℃以上,稽留不退,寒颤,喜卧,不愿意走动,步态僵硬,眼结膜充血,饮水和摄食减退,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发生猪丹毒时往往为最急性经过,突然发病,很快死亡。发病1~2d后,在背部、胸部、颈部和四肢外侧的皮肤上出现大小和数量不等的红斑(见图1),继而形成疹块,多呈菱形和方形,稍微凸起在皮肤表面,初期为淡红色,随后变成紫色至紫黑色,俗称“打火印”(见图2)。慢性型主要表现为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和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
图2 紫色或紫黑色的菱形或方形疹块
发病后首先是早期确诊,及时隔离病猪,猪舍、饲槽、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应进行消毒,病死的猪及内脏器官等应深埋或化制处理,以防止其他猪只被感染。
该病虽然容易诊断,治疗也较简单,但由于其具有传染性,防控该病最好的方法还是接种疫苗,参考免疫程序为(以G4T10菌株为例):生长育肥猪:断奶 15d以上(50~60日龄)的猪免疫,免疫期为6个月,皮下注射1头份或2~3头份;母猪产后25~30d免疫或一年普免2次,皮下注射1头份或2~3头份拌料;公猪每年春秋接种两次,皮下注射1头份或2~3头份拌料。在此强调,免疫前后1周禁用抗生素和中药制剂。
[1]陈溥言.动物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白文彬,于康震.动物传染病诊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纵丰学,张春堂.猪肺疫、猪丹毒、猪瘟的鉴别诊断[J].现代农业科技,2006,(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