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华中师大一附中为例

2015-11-28 03:27全丽莉
中国电化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数字化校园

潘 勇,全丽莉

(1.华中师范大学 第一附属中学,湖北 武汉 430223;2.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中学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华中师大一附中为例

潘 勇1,全丽莉2

(1.华中师范大学 第一附属中学,湖北 武汉 430223;2.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学校和教学提供智慧应用与服务,而信息化学习系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该文结合信息化学习系统在中学智慧校园的构建和应用实践,认为中学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当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案例。

信息化学习系统;中学;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在此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已清晰地呈现出智能化、开放化、个性化和社交化等特征。智慧校园逐渐取代数字校园,成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主题与潮流[1]。

自从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后,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和建设思路。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2]。胡钦太教授认为智慧校园的内涵可以用“以人为本、深度融合”进行表述,“以人为本”指的是学校信息化回归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阶段;“深度融合”指信息化平台资源的融合与集约化利用、信息化业务流程与消息数据的融合等[3]。在实施方面,2010年南京邮电大学开展了基于物联网技术实施智慧校园的建设,2013年广东省启动了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建设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中心、学校业务应用等“智慧校园”信息管理平台[4]。目前,“智慧校园”解决方案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技术方面仍然没有统一的系统架构标准和技术规范;在应用方面,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没有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5]。

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学校和教学提供智慧应用与服务,而信息化学习系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笔者以所在的湖北省重点示范高中——华中师大一附中为例,阐述如何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探讨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教学实践与应用效果,并提出解决的途径。

二、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

信息化教育作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型教育形态,不仅受到先进技术(如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影响,而且是基于一定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6]。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相关研究迅速得到了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各种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新型学习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机遇与可能;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来自各种学习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典型代表的相关研究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7]。

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是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为依托创设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设备,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等希望学习的任何地方进行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自发的一种行为,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黄荣怀教授认为信息化学习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的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有效性的因素有五个:资源有效性、环境可靠性、系统可信性、设计适应性和学生自主性[8]。余胜泉指出1:1数字学习必须在具有情景感知、社会网络、普适计算机技术等构成的无缝学习空间中实现,包括可以潜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和空间的交互式技术,自然而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网络,从而构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学习空间[9],可以将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正式学习延伸到非正式学习,学习者在体验学习活动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目前,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尚未有学者明确提出,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理论:

(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他们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它是学习者全部观念或某一知识领域内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学习使新材料或新经验和旧的材料或经验结为一体,这样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皮亚杰指出,这个结构是以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布鲁纳认为,学习不在于被动地形成反应,而在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由一系列过程组成,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应注意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奥苏伯尔与布鲁纳一样,同属认知结构论者,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他着重研究了课堂教学的规律。奥苏贝尔既重视原有认知结构(知识经验系统)的作用,又强调关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学习变化的实质在于新旧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相互作用,那些新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关系,进行同化和改组,在学习头脑中产生新的意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知学习理论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者主张,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即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人们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知识并不是通过老师传授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以及其它学习工具),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10]。

(三)“数字化”学习理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学习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之一。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11]。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络等硬件设施、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实现网上交互的学习软件平台、远程协商讨论的通讯系统和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较,数字化学习最直接的优越性就是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和优质的学习资源,而学习资源也是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中最为关注的部分。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集中开发、学生自主创作、市场统一购买、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它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的学习,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

智慧校园建设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资源建设,让信息化学习系统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信息化学习系统是由网络设施、设备构成的具有人机交互的一种新型的交互学习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信息操作平台[12]。

(一)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整体框架

信息化学习系统是智慧校园的一部分,旨在通过覆盖全校的WIFI网络和大型触摸屏计算机组建一个高效的自主学习环境,跨越时间和空间,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外。该套系统硬件建设已初步完成,操作平台建设还在不断完善中,学习资源也在不断扩充、优化,系统的终极目标就是随时、随地、“随设备”给学生提供学习便利,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成长。

(二)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

信息化学习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若干个子系统和很多的制约因素,并不是只靠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投资可以解决的。从建构主义视野出发,乔纳森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各个环节,这不仅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时代背景,而且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新提供了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通过对信息化学习环境内涵的认识,我们将信息化学习环境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包含了若干要素,各类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配合,共同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支撑服务。一般而言,构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要素主要包括物质要素、虚拟要素以及人文要素等三类。信息化学习环境并不是由先进的信息技术拼凑而成的技术环境,而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虚拟要素和现实要素相结合的学习环境[13]。随着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内涵不再是以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而是在有效的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创设具有真实境脉的“学习场”,以满足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需要。

何克抗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至少包含四个子系统,用通俗的话说,这四个子系统就是“路、车、货、驾驶员培训”:路——实施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硬件基础设施;车——实施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软件平台;货——各级各类的教育资源和各级各类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驾驶员培训——指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培训[14]。在上述的四个子系统中,“路”和“车”涉及到信息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在建设初期,我校在上述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信息化学习系统进行了顶层设计。

物质要素是构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基础性要素,一般包括支持学习活动展开的学习场所和硬件设施与设备等。由于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家长、学校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先期为了给学生建一个比较直接的泛在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研究和查询,我校在硬件建设方面主要采用以校园主干道和各主要楼栋(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布置的大屏幕触控一体机为学习场所和学习工具,随时、随地给学生提供学习便利,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成长,为学生信息化学习提供最直接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中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后期再对信息化环境进行优化与完善。由于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设备的稳定性及技术性要求较高,所以,在硬件建设初期,采用招标的形式,让专业公司按照我们的需求,提供学生进行泛在学习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必要物质及条件。

软件建设主要是建设资源管理平台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研制并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资源。这些就是构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要素中的虚拟要素。虚拟要素是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关键性要素,一般包括信息化学习资源、信息化学习工具以及信息化学习平台等。信息化学习资源是通过数字化处理之后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信息,如音频信息、视频信息以及多媒体信息等。信息化学习工具是支持学习者问题解决的所有虚拟软件,包括协作交流工具、认知工具、社交媒体等。而信息化学习平台一般是集成了部分信息化学习资源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综合学习服务虚拟窗口,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信息资源,还具有一些满足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功能。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虚拟要素发挥着激发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功能。多样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和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实现自主探索、协作发现、问题解决以及知识构建提供了可能[15]。

信息化学习环境设计是教与学的原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相对接,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工具、资源、情景等学习支持服务的系统化规划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支持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物质要素也在不断更新和丰富。教育云平台、移动终端的普及、泛在学习方式的改进,迫使教育改革及技术革新,因此必须进行需求分析并对信息化学习系统进行扩展和完善。需求分析是整个信息化学习环境规划与设计的首要环节,是构建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需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有时也可将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师纳入调查对象的行列。它的目的是为之后几个环节的工作提供方向,使设计者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提高学习效果的信息化学习系统。通常情况下需求分析的工作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深入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观察、访谈等;二是收集并分析调查数据,寻找导致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真实原因;三是为解决问题寻找途径,即将学习问题转化为学习系统的相关问题,以此确定学习系统设计框架的核心问题和任务。信息化学习系统设计的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学习系统设计的思路图

(三)信息化学习系统资源的开发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课件和视频等。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人们学习的时空观念,使学习不再局限在学校、家庭中,也不在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进而将学习者随时随地地通过互联网进入数字化虚拟环境里进行学习变为可能。数字化学习资源属于学习资源的一部分,是现阶段学习资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研究数字化学习资源必须从学习资源入手,以此构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相关内容。与传统的学习资源相比,数字化学习资源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形式多样性、资源共享性、双向互动性、功能拓展性、内容再生性[16]。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美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和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才能完成。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实现数字化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其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字化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学习系统资源的建设时可以采用在一定的资金支持下通过前期公司开发以及后期自主建设为主的模式进行。专业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有一定的市场经验及学习资源开发能力,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在开发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以保证开发出的资源是有价值和能推广的。对一般中学而言,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抽出时间来开发出高质量的资源。因此,在先期信息化学习系统资源建设初期可以借用专业公司的力量按照自己的需求开发出资源平台和添加部分资源内容,而在后期只需要本校的相关技术人员根据日常工作的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加工即可。通过专业公司和自主建设的模式开发信息化学习系统的资源,可以使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应用过程中避免深层次的资源整合、不规范的评价体系、不健全的培训机制等问题,从而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水平。

四、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教学应用实践及其效果

(一)信息化学习系统的应用模式

就华中师大一附中而言,信息化学习系统的应用在我校已经实践了两年半,其主要的实践模式如下页图2所示。

该模式的流程如下:目前信息化学习系统在学校主要应用于学生自主浏览学习及教师课堂改革研究两个方面。对学生而言:主要是通过各个教学楼之间的触控一体机及带有上网终端的网络教室进行自主学习,信息化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资源共享及学习互动的平台;对教师而言:课前,教师备课,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任务准备学习资源,并上传至信息化学习系统平台上,学生在学校提供的网络教室利用上网终端登录信息化学习系统平台进行预习,并与老师互动;课中,师生进行课堂互动讨论学习,教师记录有争议的问题;课后,教师根据课堂效果修改自己的教案及学习资源进行二次上传,学生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第二次自主浏览学习。学习资源需要师生相互构建学习内容,动态生成,需要将多种类型的资源以一定的结构进行组合并形成有意义的关联。一门课程在信息化学习系统中呈现和使用,需要经过教师同行、学生的评判与实践,并在交流中不断对课程资源进行完善。这一部分就通过师生教学的评价与反馈来体现,也是对信息化系统前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提供改进意见。

图2 信息化学习系统应用模式

(二)信息化学习系统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实验

信息化学习系统在我校运行两年以来,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师生信息化意识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的意识得到加强。信息化学习系统为学校的“两把”“两重”(“两把”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两重”就是“重视学生动力的激活,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学改革以及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化环境。

为了验证信息化学习系统在中学的应用效果,笔者从信息化学习系统的建设内容、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三个维度对我校师生进行随机调查,现将调查的情况介绍如下:

(1)调查对象的选取与实施

笔者在我校高二年级选取了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科技实验班、国际留学班、理科实验班等三个班的师生作为研究对象。教师选取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年轻教师,学科选取生物、英语和地理。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系统进行课堂研究与实验,其中有一名英语女教师,年轻且有活力,对新技术新环境有很大的兴趣和钻研能力,例如她在上《克隆羊》这一课时,就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系统这个平台,利用Prize这个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然后利用录屏技术将课件制作成一个小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同时将教案、图片及其他辅助资源打包上传,接着通知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资源中心网络教室进行自主学习,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上传至教师互动区,教师在第二天的课堂中让学生模仿预习的内容进行表演,并答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样的道理,一名地理老师在上《区位地理的选择》这一课时,也是利用信息化学习系统,提前将教学内容上传至指定的地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中进行答疑辅导、交流互动。学生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并提交到教师学生互动区,任课教师在课前进行收集并在课中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解决。教师和学生都是通过信息化学习系统对教学内容进行互动管理,从而完成教学内容,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化学习系统在我校的应用情况,此次问卷调查以华中师大一附中一线教师和学生为调研对象,就华中师大一附中英语和地理两门学科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专门递送、现场发放、网上提交等形式,共发放调研问卷138份,其中教师问卷64份,占46.38%;学生问卷74份,占53.62。回收138份,有效率100%。

(2)调查内容与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化学习系统的建设内容、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调查方法以问卷和个人访谈为主。调查问卷以普通问卷方式为主,辅以少量的网上问卷。调查问卷题目包含封闭形式单选题、多选题和两个开放性问题,问卷填写采取无记名方式。

(3)实验数据及分析

在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量化处理后,我们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学生卷和教师卷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分析。

如表1所示,信息化学习系统改变了师生的学习方式,为中学智慧校园建设,教育的信息化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63.3%的教师使用信息化学习系统上传教学课件,中学信息化学习系统确实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我校“两把”“两重”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57.9%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曾想到并用布置在校园内的大屏幕触控一体机来进行学习,解决问题,仅有14.8%的学生反映不用“信息化学习系统”来进行学习。由此可见,信息化学习系统改变了师生的教育教学方式,确实为同学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中学建设信息化学习系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

如表2所示,信息化学习系统工具等相关技术有待加强,资源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问卷对该信息化学习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44.1%的教师使用触控一体机访问信息化学习系统,分析其原因不难得出,触控一体机设备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在平时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死机和触摸不灵敏的现象。26.6%的学生认为可以从信息化学习系统中下载特色教学资源,但是信息化学习系统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资源建设问题是最大的一个问题。由于资源的限制,信息化学习系统在进行校园宣传(学生制作作品、校园官方宣传片等)播出占用时间过多。另外,“借助平板或手机进行学习”的形式更受学生欢迎。问卷对中学信息化学习系统的学习形式认可程度进行了调查,74.5%的学生利用平板或手机访问信息化学习系统,29.6%的学生认为目前固定的大屏幕触控一体机信息化学习系统载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使用的不方便性,认为“借助平板或手机进行学习”将是另外的一种学习方式,用起来可能更方便。由此可以看出,中学信息化学习系统的载体形式应具有多样性,更应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如表3所示,大多数学习者支持信息化学习在中学课堂的应用,并希望在教师的教学中多开展此类的教学活动。38.1%的教师认为信息化学习系统辅助教师课堂教学,46.4%的学生认为信息化学习系统可以辅助课后学习,可见信息化学习系统在中学的课堂上有广泛的应用空间,随着“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的发展,信息化学习系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教学资源更新过慢,教师应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的需要,制作特色资源供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其资源要随时更新,并且具有系列化,便于整体学习。

表3 信息化学习系统对教学的辅助情况调查统计表

五、讨论及建议

信息化学习系统确实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学习载体,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外,跨越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效率,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在实际应用中,笔者同我校部分老师和同学交流了解到,信息化学习系统确实为我校师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帮助,但也出现功能宣传不够深入、学习资源匮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方式和资源也需要与时俱进,完善中学信息化学习系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加强中学信息化学习系统功能的宣传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自主运用中学信息化学习系统进行主动学习,学校要做到以生为本。对中学而言,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想要提高信息化学习系统的实用性与广泛性,应该让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直接地了解到这个系统的优越性,让信息化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2)研究中学信息化学习系统资源,及时更新配套资源,让学生学以致用。信息化学习系统的实现与普及不仅仅需要基础设施及智能学习环境的构建,还需要在学习内容层面,考虑如何为泛在学习环境提供适合信息化学习系统特性的学习资源[17]。学习资源是泛在学习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泛在学习需要动态生成、持续进化发展、结构开放的学习资源[18]。

(3)重视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信息化学习系统的建设要紧跟学校数字化校园的步伐,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以及信息化学习系统资源的整体建设也要同步进行。硬件重要,其实与它相配套的软件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重要,因此,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显得尤为关键。改变学习方式,借用信息化学习系统让微型学习成为教学课堂的主流。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他教学活动配合等。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学习系统资源建设时尽量多开发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微资源(微课、微视频、微电影等)真正能发挥翻转课堂应有的作用,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搬到课外,从“先教后学”变成“先学后教”,即:课外预习,课堂辅导,发挥信息化学习系统的作用。

(4)完善信息化学习系统的主要功能,让信息化学习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完善信息化学习系统的主要功能,要研究中学生的学情,让信息化学习系统的功能,能更密切地与学生学习生活接轨。对高中生而言,每日学习生活十分紧张,如果信息化学习系统上只有校园新闻、名师资讯等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建议它的功能再与学生生活接轨一点,那么学生就会主动,自发地去了解这个系统,比如与“校园一卡通”结合,提供每日最新新闻等更受学生关注的问题,会增大信息化学习系统在学生间的亲密度与使用率。同时,扩充信息化学习系统的功能,让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学习终端连接上去,让信息化学习系统做到真正无处不在。此外,要加快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让信息技术与教学做到深度融合。加大信息化硬件的投入,倡导小班化教学,让信息化学习系统在大部分中学校园的推广成为可能。完善“信息化学习系统”的主要功能,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让信息化学习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六、展望

简言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泛在学习环境,已改变了学习和教学过程[19]。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信息化学习系统能改变当代高中生的学习方式,在素质教育办学过程中,能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奠基,同时信息化学习系统硬件的改善,对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好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中学信息化学习系统的建设,要让共建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其保驾护航,资源建设是重点,同时关注信息化学习系统的特性,开发特色资源。要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到利用信息化学习系统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中来。借助湖北教育资源云的东风,真正将信息化学习系统建设成为内容丰富、方便好用的教育云平台,成为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信息载体,在中学智慧校园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3] 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2]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8):12-17.

[4] 王同聚,张嘉志.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模式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61-61.

[5] 蒋家傅,钟勇.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109-114.

[6][7][13][15][16] 王继新,左明章,郑旭东.信息化教育:理念、环境、资源与应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8] 黄荣怀,郑兰琴.信息化学习视域中的开放学习质量框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6):10-17.

[9][10] 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6):7-18.

[11]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12] 李青.基于增强现实的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6-120.

[14] 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

[17] 杨现民,余胜泉.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1,(9):80-84.

[18] 孙波.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9):51-52.

[19] 杨刚.普适技术支持下的泛在学习交互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3):61-65.

潘勇:硕士,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教师,电教主任,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化(158024186@qq.com)。

全丽莉:硕士,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多媒体技术(19539745@qq.com)。

2014年11月15日

责任编辑:赵兴龙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Research of Middle School Smart Campus Informationizational Learning System——Take No.1 Middle School Affiliated to CCNU as an example

PAN Yong1, QUAN Lili2
(1.NO.1 Middle School Affiliated to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23;2.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Wuhan Hubei 430064)

The Core of Smart Campus is to provide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for schools and teaching, while informationizational learning system is the basis of smart campus building.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Informationizational Learning System, the authors consider the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izaional learning system is an effective attempt to build the smart campus.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changing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us brings up students' key capabilitie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student learning. The article provides a reference case for the current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foundation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Informationization Learning System; High Schools; Smart Campus;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G434

A

1006—9860(2015)02—0070—08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数字化校园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数字化制胜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