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华,胥经华
(1.于都县天润实验学校,江西 于都 342300;2.赣州市电化教育馆,江西 赣州 341000)
大数据时代班级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曾令华1,胥经华2
(1.于都县天润实验学校,江西 于都 342300;2.赣州市电化教育馆,江西 赣州 341000)
利用网络技术的先进性来实现班级管理的自动化,是信息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班级管理的实践创新和理论重建。该文设计开发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平台”,不仅能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并且能给学生提供开拓视野、参与班级活动的平台,既使学校的管理科学化、正规化,又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该文初步架构出学校班级管理现代化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关联模型,为学校课程实施水平的实质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促进机制。
大数据;班级管理;软件系统;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智慧教育
班级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化的微型社会,是学生知识化、社会化、自我教育的基础资源。对于现代学校教育而言,就是整合班级资源而实现其整个教育功能。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和最重要环节,必然是动态整合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以及与班级有关的所有资源,优化其组织结构、角色分配、人际互动等等,以促进其达成发展目标和共同愿景的一系列活动。因此,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是学科课程质量和活动课程水平的根本保障,更是决定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班级管理的数据来源于阶段性的、针对性的评估,其采样过程可能有系统误差;采集数据是随机抽样,以期用最少的数据得到最多的信息,但这种“最多的信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只限于诠释宏观、整体的班级管理状况,不适用于想了解班级管理更深层次的细分领域的情况。当大数据时代的班级管理对象上升为一个由学校(众多班级、学生、教师)、家庭(众多家庭成员)、社区(无数社会成员)所构成的庞大复杂的物联网时,根本就找不到一个“最优抽样”的标准,更不可能奢望抽样得到的小网络能够反映总体的所有结构特性。因此,目前班级管理的随机抽样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系统误差的也是必然地存在。
当今大数据时代,网络介入学生的班级生活已是客观现实,大数据技术使得教育面临新的一场革命。“样本=总体”的全数据模式、“量化两个数据之间的数理关系”的相关关系分析预测、以及“数据价值是其所有可能用途的总和”的数据利用与创新等特点,促使我们对于班级管理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这对班级管理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场挑战,它使学生的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等都发生了重构,要求班级管理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班级管理观念,采用基于大数据的班级管理技术。
因此,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班级管理平台的开发应用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的学校班级管理的实践创新和理论重建,以及拓宽学校课程实施的研究视野,都有着重大意义。
学校班级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校园网环境下针对班级管理设计开发一套科学的软件系统,并在这个软件系统的平台上展开一系列班级管理活动,以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班级管理的自动化和精确化,提高班级活动的实施水平和班级管理的效率,从而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正规化发展。
1.设计开发一套既便于学校、班主任使用,又利于学生参与;既强调管理结果,又突出管理过程的学校班级管理软件平台。
2.探究大数据背景下基于班级管理平台促进学校课程实施水平提升的途径。
以“以人为本”理论作指导,完成学校班级管理软件系统各个模块、各个环节、各种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架构融教育理论、管理技术、大数据技术为一体的学校班级管理软件平台,探索基于大数据的学校班级管理平台研发的新方法;以实现“三维目标”为指向,充分利用学校班级管理软件平台自动化、人性化等技术优势,促使所有班级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探索互联网时代的现代班级管理的新策略;以“班级管理平台的开发应用”为驱动,探索学校管理现代化促进学校课程实施水平提升的新途径。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理论维度、设计维度、操作维度分别编制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班级管理现状调查问卷。为了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在两套问卷中均设计了几道同质相关题,即反映同一方面问题的相关程度较高的题目;从1-6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12人,发放问卷412份,回收有效问卷412份;发放教师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通过对回收问卷统计分析,针对当前中小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了班级管理的迫切需求。
(1)具体界定班级管理的内涵:a.行政管理;b.班级环境管理;c.课程与教学管理;d.学生偏差行为的应对;e.常规管理;f.班级气氛;g.时间的管理。
(2)构架班级管理平台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中小学班级管理平台总体框架
(3)分层设计班级管理平台功能模块;写出源代码,并测试成型。
2012年10月—2013年8月期间,从一至六年级各随机抽两个试验班应用“班级管理平台”,其他平行班为对照班。
从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六个维度“品德自检、学习自主、行为自控、管理自治、心理自调、体质自健”,抽检二、四、六年级的横向比较试验(如下页表1所示),结果显示:前四个维度,试验班明显高于平行班,管理平台在过程管理和自我管理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不排除先行应用的心理暗示作用);后两个维度,试验班与平行班没有差异,管理平台在这些方面可能对小学生而言作用并不大。另外,从三个年段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也显示:前四个维度,学生能力水平呈随年段上升而提高,这也许表明班级管理平台对于小学生来说,年段越高作用越明显(如图3所示)。
表1 学生班级管理能力检测统计
图3 试验班的学生班级管理能力比较图
2013年9月—2014年4月期间,一至六年级推广应用“班级管理平台”,展开“本班纵向”“本年级与其他年级纵向”的比较研究。
从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六个维度“品德自检、学习自主、行为自控、管理自治、心理自调、体质自健”,抽检三、五年级(即原二、四年级)试验班的纵向比较试验(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 试验班在“学习自主、管理自治”两项具有明显提高,而在“品德自检、行为自控、心理自调、体质自健”四项则保持相同水平。这说明管理平台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主、管理自治”能力提高,也相应地促使其他能力持续保持相当的高水平。
表2 学生班级管理能力检测统计
对教师应用班级管理平台后,其班级管理能力的提升从“学生品德自检指导、学生学习自主指导、学生行为自控指导、学生管理自治指导、学生心理自调指导、学生体质自健指导、教师之间沟通协调、家长/社区沟通协调”等八个维度进行测量(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试验班在“学生学习自主指导、学生行为自控指导、学生管理自治指导、教师之间沟通协调;家长/社区沟通协调”等五项大有提高,尤其是“学生行为自控指导、学生管理自治指导、家长/社区沟通协调”三项显著提高,说明管理平台应用对于提高教师的隐性课程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图4所示)。
表3 教师班级管理能力检测统计
图4 教师班级管理能力比较图
我们采取学校与教育软件企业联手,各自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学校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班级管理的创新需求,建立该平台设计的理论模型;教育软件企业则发挥其技术优势,根据学校班级管理需求和班级管理平台理论模型,共同设计班级管理平台的概念架构、体系结构、逻辑框架、功能与需求等,共同研发“中小学班级管理平台”。
通过对“班级管理平台”应用试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学校课程实施水平不仅与管理的技术支持具有很大的相关,而且与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存在着极大的关联——信息技术毕竟只是落地实施的基础支撑,一校之长的顶层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在深入分析探究之后,初步架构出“班级管理现代化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关联模型”,如下页图5所示。
图5 班级管理平台应用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关联模型
班级管理本质上是隐性课程(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与评价。从课程理论看,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又不仅仅是隐性课程(活动课程)本身,必然涉及到显性课程(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在“班级管理平台”应用中,班级管理水平直接受到教师课程能力的制约(教师包括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课程能力包括学科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其关联度最大(班主任又明显大于科任老师)。
班级管理主体呈现为双主体: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管理主体与管理水平的关联度,在传统班级管理方式中,教师明显大于学生;而在“班级管理平台”应用中,由于给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学生的关联度明显提高,呈现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线性增长趋势。
在传统班级管理中,家长基本上是排除在外。在“班级管理平台”应用中,由于网络技术的支持,使得家庭教育通过班级管理平台而与学校教育联通,家长得以介入班级管理之中,与班级管理水平产生了关联,其关联度视家长文化程度、学生行为表现、教师课程能力、“班级管理平台”应用时间而变化。一般来说,家长文化程度高,其关联度较高;学生行为表现不佳,其关联度更高;班主任、科任老师课程能力强,且配合密切,其关联度相对高;随“班级管理平台”应用时间的推移,其关联度逐步提高。
传统学校管理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基本上是通过领导教师的课程能力而体现。应用“班级管理平台”而实现班级管理现代化后,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则通过教师的课程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的参与力三方而发挥,而且校长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平台”,过程性、微观性、个性化地观察、评价、指导这三方的课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参与能力,从而全面深刻地贯彻其课程领导力。
当以往班级管理的随机抽样已失去意义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班级管理平台”获得海量数据则非常容易,我们可以分析整个班级乃至学校所有班级无数网络记录、分析整个数据库,能够提高班级管理微观层面分析的准确性,推测出某个班级、某个学生的状况,从而调整教育行为策略与实现个性化管理措施。
当以往班级管理的采样过程肯定存在系统误差时,在大数据技术的“班级管理平台”中,大量数据来源于过程性的、即时性的行为与现象记录,由第三方、技术型的观察采样的方式误差较小,所形成的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其相关性相当高。比如,传统班级管理水平与班级学习成绩之间只能是宏观、整体的相关,且误差较大;而大数据技术的“班级管理平台”,班级管理水平可以具体到与学生个体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且误差小,十分利于个性化的教育管理,从根本上由单纯应试教育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
当然,以往班级管理对于数据挖掘方式,采集方法,内容分类,采信标准等都已存在既有规则,方法论完整。大数据挖掘作为新鲜事物,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方法、路径以及评判标准。这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班级管理平台”应用试验中,我们也只是对于班级管理的大数据挖掘方法、路径以及评价,做了一点很不成熟的初步尝试。
(1)在校园网和教师、学生终端设备还不足的状况下,“中小学班级管理平台”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阻碍,既使班级管理中隐性课程的实施及效果不佳,也使教师的课程能力(尤其是隐性课程能力)提高缓慢。目前许多省、市的教育云建设已经启动,“中小学班级管理平台”在其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都是不言而喻,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教育是大数据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大数据让教育决策和管理真正建立在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中小学班级管理平台”在大数据挖掘分析方面的功能还不足,必须在后续研究中加以加强和完善:一是该平台的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要加强;二是该平台必须与其他教育教学平台的大数据交流和分析要增强。从大数据的特征可知,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相关度是十分大的,班级管理所蕴涵的隐性课程关系到显性的学科课程的背景数据(元数据)。
(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班级管理现代化,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结构必须有所变化,教师培训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在“中小学班级管理平台”中也可以增加培训方面的自学习模块,以便教师在班级管理平台应用中边学边用,边提高自身的班级管理(隐性课程)能力。
[1]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
[2]林进材.班级经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3]杨晓峰.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发展趋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4):10-11.
[4]陈朋基.网络环境班级管理的新平台[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8):78-79.
[5]何伏刚,杨文婷.基于生态学视角的“一对一”网络班级管理的问题和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 27-29.
[6]李青,王涛.学习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2,(8): 130-132.
[7]许央琳,孙祯祥.基于信息共享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41-43.
[8]陆永来.基于ACCESS的班级考评系统的开发[J].中小学电教,2011,(3):63-64.
[9]李玲,何霖俐等.云计算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3,(5): 114-116.
曾令华:小学特高,校长,研究方向为校长课程领导力(zlh7458@163.com)。
胥经华: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xujinghua561211@163.com)。
2015年2月6日
责任编辑:赵兴龙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lass Management Platform in the Big Data Era
Zeng Linghua1, Xu Jinghua2
(1.Tian Run Experimental School in Yudu,Yudu Jiangxi 342300; 2.Ganzhou Audio-visual education center,Ganzhou Jiangxi 341000)
It is an innovation in practice and theory of the class management in big data era to use advanced network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class management automation. The class management platform at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hat w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c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in class management, but also could 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 students to broaden their vision and take part in class activities, which would formalize the school management and stimulat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on class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buil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lass management and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ship and provide a new incentive machanism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Big Data; Class Management; Software System; the Leadership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Smart Education
G434
A
1006—9860(2015)07—0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