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生猪养殖业面源污染治理路径的探讨

2015-11-28 07:03叶祝女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面源嘉兴养殖业

叶祝女

(中共嘉兴市委党校,浙江 嘉兴 314000)

嘉兴市生猪养殖业面源污染治理路径的探讨

叶祝女

(中共嘉兴市委党校,浙江 嘉兴 314000)

生猪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有效保障了猪肉的市场供给,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但与此同时,庞大的养殖总量、粗放的养殖方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深入分析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问题,研究探讨治理路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对浙江嘉兴生猪养殖面源污染的现状以及污染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要从深化认识、合理布局、创新主体、种养结合以及科学饲喂等方面入手治理生猪养殖业面源污染的举措。

生猪养殖;面源污染;治理研究

水体污染中,面源污染因其随机性、扩散性、滞后性等特征,且污染机理复杂,其治理和控制难度较大,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范围内,30%~50%的地球表面已受到面源污染的影响,全世界内不同程度退化的12亿km2耕地中,约12%是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中主要污染物质为氮、磷[1]。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产生的排泄物以及种养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包括农膜、农作物秸秆等)等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环境污染[2]。

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生猪饲养量11.896 8亿头[3],生猪产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成为我国农业环境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猪养殖历来是嘉兴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产值一直以来占嘉兴市畜牧业总产值的50%左右。2006年以来,浙江嘉兴生猪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年饲养量稳定在700多万头。生猪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有效保障了长三角周边省市地区特别是本市的畜产品供给,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但与此同时,庞大的养殖总量、粗放的养殖方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重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深入分析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问题,研究探讨治理路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现状

针对日益突出的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问题,2013年嘉兴大力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重新划定畜禽养殖禁限养区范围,结合 “三改一拆”专项行动,大力拆除违建猪舍,2013年嘉兴市共拆除违建猪舍581.15万m2;结合转型发展,开展生猪减量提质,控制生猪总量,2013年全市生猪饲养量615.3万头,比2012年生猪饲养量734.2万头减少118.9万头,同比下降16.2%,生猪养殖 “减量提质”力度空前,成效显著,但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1.1 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量大

生猪养殖的面源污染物主要包括粪便污染、养殖场的废水污染和死猪丢弃所造成的水体污染,相关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 (COD)、全氮、全磷、铜和锌等。依据2010年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 (表1)以及2012年嘉兴保育猪、育肥猪和妊娠猪的存栏数分别为241.25万头,241.25万头和31.85万头,理论饲养期分别为60 d,120 d和365 d测算,2012年嘉兴生猪养殖产生排污量见表2。

计算结果表明,2012年嘉兴生猪粪便排放量达98.85万t,尿液排放量达23.60亿L,污染物若不加处理,生猪养殖排放化学需氧量大约29.83万t,全氮大约2.26万t,全磷大约0.29万 t,铜约175.04 t,锌约254.86 t。

表1 生猪养殖的排污系数

表2 2012年嘉兴生猪养殖产排污量

2013年嘉兴生猪年末存栏195.44万头,其中妊娠母猪23.54万头,按同样方法测算,2013年嘉兴生猪粪便排放量达70.92万t,尿液排放量达16.97亿L,污染物若不加处理,2013年嘉兴生猪排放化学需氧量大约21.40万t,全氮大约1.62万t,全磷大约0.21万t,铜约125.21 t,锌约182.85 t。与2012年相比,大幅下降,但污染物量仍很大。

1.2 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面广

嘉兴生猪饲养面广,分布在各县 (市、区),详见表3。

表3 2013年嘉兴各县 (市、区)生猪饲养情况

1.3 生猪养殖面源污染对水环境污染影响大

《2013年嘉兴市环境公报》显示,67个断面中,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有16个、27个和24个,各占23.9%,40.3%和35.8%。与2012年相比,Ⅳ类上升了4.5百分点,Ⅴ类上升了20.9百分点,劣Ⅴ类下降了25.4百分点。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3%,18.1%,总磷同比上升5.4%;饮用水源地水质改善率为26.9%[4]。总体上看,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距离人民群众期望仍相去甚远。

据环保部门分析,嘉兴市水环境中氨氮等指标来自农业面源污染的达到3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中又以畜禽养殖污染为主。因此,生猪养殖污染成为农村的主要面源污染源。

1.4 农牧脱节,种养分离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人口向城镇集聚,耕地大量减少,部分生猪养殖场变得紧靠城镇,导致农牧分离、种养脱节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由于生猪养殖业向集群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量生猪废弃物集中于局部地区,可利用耕地面积已无法满足消纳畜禽粪污的需要,使得原有传统农业的 “猪-肥-粮”良性生态循环模式被打破。

国际上一般认可的每667 m2生猪承载量是2~3头,嘉兴市2009-2012年每667 m2生猪承载量从0.98头下降到0.89头,但其中新丰镇、凤桥镇、元通镇分别为4.30,2.30,2.99头,局部地区生猪养殖量已超过环境承载量,这些超载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2 原因分析

2.1 养殖户环保意识差

生猪养殖户对污染整治的主人翁意识缺乏,环保意识不强,部分生猪养殖场 (户)管理不规范,干湿分离不彻底,不及时抽取沼渣、沼液和处理干粪,加上设施破损不及时修理,造成沼液溢出、横流,管道堵塞导致设施停用,致使养殖场周边环境恶劣,蚊蝇成群。同时有个别养殖户贪图一时的方便,偷偷设置活动口、直排口。

2.2 治污组织运行困难

嘉兴市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大部分处于亏本或保本的状况,主要原因是运行的成本高,人工、油价等运营成本的上涨,部分收集处理中心按工业电价计收电费;折旧快,猪粪腐蚀性较强,设施设备损耗、维修密集;各级政府在干粪收集、有机肥推广使用等方面补助政策存在打折扣或补助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乡镇配套资金基本不到位;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建设选址难,用地不保障,布局不合理,个别建成后被当作违章建筑拆除;收集车辆难上牌照和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对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正常运作的压力很大。

2.3 沼液综合利用难解决

沼液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而农作物用肥是有季节性的,再加上生猪养殖户 (场)与农业种植业园区、基地对接不够紧密,人工、油价不断上涨,沼液异地利用成本不断提高,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到目前止,大部分沼液的综合利用还是个未破解的难题。

2.4 治理设施老化,服务未能全覆盖

部分早期建设的雨污分离设施 (石棉瓦盖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现象,个别地方出现严重破损、污水沟盖板缺失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采用钢结构建造的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因猪粪腐蚀较强,破损更加严重。还有部分养殖场因行情较好擅自扩大生产,新建猪舍存在未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或原有设施不能满足现有养殖规模治理需要的问题。畜粪收集没有全覆盖,畜粪收集处理中心以重点养殖镇村建设为主,其他乡镇规模养殖场畜粪没有列入收集范围。

3 路径选择

“五水共治”,关键是治污水。治理生猪养殖业面源污染既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工程。由于生猪养殖面源污染的分散性、普遍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必须科学谋划、选准路径,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3.1 加强宣传,深化认识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电影短片等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加强法制、政策、环保等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广大村民和养殖户的法制意识、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转型发展工作;提高广大村民和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营造政府引导、业主自律、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发展生猪养殖业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既要重视生猪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又要重视生猪养殖污染的治理;既要下大决心积极推进生猪养殖面源污染的治理,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科学对待生猪养殖业,保持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以保障市场供应,确保农民稳定增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广生猪养殖管理和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生态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生产经营主体要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在发展生猪养殖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觉保护好生态环境,保障猪肉优质、安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完善村规民约,构建 “村民自治、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治机制,积极引导全社会主动参与和配合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

3.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养殖量与土地承载能力相适应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养殖场和畜牧小区。养殖密集区重点是减量提质;养殖稀疏区要根据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原则,做到畜禽养殖与种植业均衡发展。各级政府要科学规划禁养区、限养区,依法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采取限期搬迁或关闭措施,严格控制限养区的养殖总量。严格禁止违章搭建猪舍行为,对已建未拆的违章猪舍,各级政府要继续组织力量予以拆除。县域范围内按照每头生猪配套不少于667 m2耕地标准控制畜禽存栏总量,各地要以镇、街道为单位核定区域养殖总量。

3.3 创新主体,提升层次

实践证明,规模家庭养殖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养殖过程中注重治污,在确保猪肉品质的同时,努力实现零排放。因此,要加强引导,加大整合力度,重点培育组建一批机构健全、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大的专业合作组织,按照饲料生产、种苗繁育、规模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有机结合的思路,引导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等强强合作,构建分工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产业的一体化水平。积极鼓励规模养殖场与饲料企业合作探索自动喂料系统建造、散装饲料配送等工作,提高生猪养殖场的设施化水平。要完善政策,鼓励规模生猪养殖场、饲料生产企业、屠宰加工企业等抱团“走出去”,在市外、省外建立生猪养殖基地。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引导生猪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6]。

3.4 种养结合,循环利用

建立生猪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多环节多途径实现资源化。散养户污染治理可通过代位管理有效地发挥治理设施的作用[7];畜粪收集处理中心要完善运作机制,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确保畜禽排泄物的有效收集和加工转化;要综合采用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好氧净化及还田和堆肥等方法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和利用,使生猪粪便在更广阔范围内得以利用,提倡增加施用有机肥,推广生态养殖,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8];加大与科研院所在生猪养殖方面的合作,深入开展清洁生态养殖、养殖污染治理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加大政策扶持,引进先进的适用技术,加大对沼气、沼液、有机肥深度开发利用。大力推广农牧结合型 (猪-沼-田)、生物处理有机利用型[猪-蚯蚓 (蝇蛆) -有机肥-田]等多种已经成熟的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3.5 科学饲喂,减少排放

一般而言,饲料中的蛋白质50%左右能被生猪机体利用,其余部分从粪尿排出。因此,适当控制饲料蛋白质量及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饲料转化率,可减少排放量。一是科学配制符合动物生理需要的饲料。要依据 “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生理需要一致的营养日粮饲养,在满足有效氨基酸需要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研究资料表明:将猪日粮蛋白质含量每降低1%,氮的排出量则减少8.4%,如将日粮粗蛋白含量从18%降低至15%,可将氮的排放量降低25%。[9]提高日粮蛋白质消化率或减少日粮蛋白质含量,将大大减少生猪养殖产生的恶臭物质,从而减少浪费和排泄,既可节省饲料、降低成本,又能降低生猪粪便氮污染。二是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在日粮中适当添加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及酶制剂、酸化剂、益生菌、寡聚糖和中草药添加剂等,能改善动物健康,提高饲料中养分消化率,促进营养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利用,从而降低粪尿中养分排泄量,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近年来,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有效保障了市场猪肉的供给,促进了农民增收,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创新经营主体,并按照养殖量与土地承载能力相适应的要求,科学规划,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力图生猪养殖业与种植业均衡发展,实现零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苑韶峰,吕军.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概况 [J].土壤通报,2004,35(4):507-511.

[2] 李秀芬,朱金兆,顾晓君,等.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进展 [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0,20(4):8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2-24).http://www.stats. 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514970.htm l.

[4] 嘉兴市环境保护局.2013年嘉兴市环境公报 [EB/OL].(2014-06-06).http://www.jepb.gov.cn/News/154/ c5328353a2159529363e00aebcf9 f9a596ce3385.htm l.

[5] 华兆才.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的难题与对策 [J].养殖技术顾问,2013(10):213-215.

[6] 孙世民.基于质量安全的优质猪肉供应链建设与管理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6(4):70-73.

[7] 潘月一,郑知金,徐玉裕,等.生猪散养户污染治理代位管理模式 [J].浙江农业科学,2014(2):274-277.

[8] 陆文聪,马永喜.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方式的优化研究:以北京顺义区某村生猪养殖为例 [J].中国畜牧杂志,2011(6):48-51.

[9] 邓灵机,黄良保,胡保等.畜禽养殖业污染产生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J].江西畜牧兽医杂,2010(1):25-26.

(责任编辑:卢福庄)

X 713

A

0528-9017(2015)04-0561-04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437

2015-02-03

浙江省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批规划课题立项课题 (ZX16101)

叶祝女 (1962-),女,浙江东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农经管理、区域经济研究工作。E-mail:xye1158@163.com。

文献著录格式:叶祝女.嘉兴市生猪养殖业面源污染治理路径的探讨 [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4):561-564.

猜你喜欢
面源嘉兴养殖业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初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2020年小龙虾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浙江嘉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