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作物种业优先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2015-11-28 07:03阮晓亮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单季稻商业化种业

阮晓亮

(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

浙江农作物种业优先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阮晓亮

(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

种业优先发展是农业发展历程的实践总结,是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选择,更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保障。从浙江实际出发,重点稳步发展粮食种业,加快发展花卉种业、中药材种业、种苗种业等特色种业,并把推进商业化育种作为做大做强种业的关键环节来抓,率先推进商业化育种。在思想认识、扶持政策、工作举措上落实优先,推进浙江种业快速发展。

农业现代化;种业优先发展;发展重点;优先措施

发展农作物种业是关系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大事,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保障[1]。为此,就浙江省农作物种业优先发展的实践与发展对策探讨如下。

1 种业优先发展是农业发展历程的实践总结

1.1 种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追溯历史,世界历次农业革命和绿色革命都是由品种改良开始或推动的,我国的农业发展史就是农业科技进步史,也是一部种业发展史。以浙江的粮食生产水平为例,通过种业技术进步,粮食作物产量从新中国成立初的1.46 t·hm-2,先后稳步跨越2,3,4和5 t·hm-2,2008年跨越6 t·hm-2(表1)。其中水稻产量历经4次大的突破:1965年,浙江全省推广矮秆水稻良种矮脚南特44.2万hm2,占早稻面积的41%,早稻产量达4.05 t·hm-2;1972年,全省推广早稻二九青、圭陆矮、广陆矮4号48.1万hm2,实现早中迟熟矮秆良种配套栽培,早稻产量达到4.5 t·hm-2;1979年,全省推广杂交晚稻占晚稻面积的36%,晚稻产量达4.6 t·hm-2;2010年,全省推广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甬优9号、浙粳22、秀水114等优势品种279.1万hm2,占单季稻面积的43.8%,产量达到7.5 t·hm-2[2]。

近年不断刷新的水稻高产纪录,无一例外地以推广应用甬优、中浙优和秀水系列等水稻优势新品种为先导和基础。

表1 浙江省粮食作物产量的增长历程

1.2 种业发展加快耕作制度创新和农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三熟制为代表的传统农作制度被逐步放弃,以粮经结合、种养循环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新型农作制度逐步形成,“千斤粮万元钱”、园地套种套养等新型农作制度应用面积逐步扩大,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稳步发展,油菜机收等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草莓采摘游等休闲农业不断丰富,这些耕作制度创新和农业转型升级实践大多有赖于适宜品种的选育推广[3]。以稻作制度演变为例,90年代以后,单季稻品种的不断创新育成推广,引领和支撑了浙江省稻作制度的演变进程。浙江省农业厅历年农业统计资料显示,单季稻80年代末期开始种植推广,1990年种植19.2万hm2,仅占水稻面积的8%,在水稻总面积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稳步扩大到2010年的近70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70.2%,单季稻稻谷产量更是占稻谷总产量的75%。同时期的浙江省历年品种审定公告显示,单季稻或适宜作单季稻种植的品种选育不断加快,审定推广的该类型品种数由“八五”的3个,“九五”的12个,“十五”的28个,迅速增加到 “十一五”的83个,品种的产量也从6 t·hm-2提高到9 t·hm-2。

2 种业优先发展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2.1 种业是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核心产业

国务院明确把现代农作物种业列入国家核心战略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促进种业优先发展,是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抓手。

这是由品种特殊商品的特性决定的,品种具有承载现代科技成果、获取知识产权保护及实施商品流通渠道控制等特点,谁掌握品种资源,谁就掌握了生产和市场的主导权。

也是由品种在提高产量中发挥内因和决定性作用决定的。以粮食作物为例,我国现有产量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据 《全国新增1 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2020年)》显示,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平均产量约为6.38,4.50和5.25 t· hm-2,分别是产量排在前10位国家平均水平的71%,60%和67%。国内同一种植区内的同一作物,省际间产量差距也较大,有的相差0.75 t·hm-2以上。该规划分析认为,新增生产能力将更多地依赖于通过综合措施推进产量提高。根据农业部对粮食生产连续10多年增产丰收的分析数据,产量贡献率超过65%,品种贡献率达43%以上。

2.2 种业发展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种业对于现代农业的支柱地位和支撑引领作用在不断涌现的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事例中,一再地得以佐证和提升[4]。如温岭西瓜产业和临海西兰花产业的发展等,临海种植西兰花的土地流转租赁价格达2.55万~2.8万元·hm-2(全省其他一般在0.6万~1.2万元·hm-2),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好品种带来的增收水平。在近几年推进农作制度创新和农业转型升级实践中,选优品种通常作为种田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例的关键技术。随着种子市场的进一步成熟规范、种子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高,种子的价值将进一步显现,种植好品种和生产好种子将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保障。

3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明确特色种业发展重点

3.1 稳步发展粮食种业

粮食安全和种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共同要求发展粮食种业。近几年虽不断有好品种面世,但却少见面向全国,适应性更广的潜力品种。需要有商业化育种的机制创新、累积和体制层面的突破,更需注重种质资源的创新丰富,以及现代育种模式的突破和建立。

3.2 加快发展特色种业

浙江省花卉种业、中药材种业发展基础良好,这些种业的品种多数不受区域适应性的限制,可以很好地发挥浙江省市场强省和设施农业较发达的优势。种苗种业可以理解为种子商品服务的优化、延伸和提升,也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特色种业的发展同样可以发挥现代种业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柱和支撑引领作用。

3.3 率先推进商业化育种

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加快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种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制高点是品种。推进商业化育种是做大做强种业的关键环节,甚至是根本途径。要千方百计地推动育种科技人才向优势种业企业集聚,加快浙江省率先推进商业化育种。

4 统一优先认识,强化优先政策,落实优先举措,促进优先发展

4.1 在思想认识上落实优先

国务院把农作物种业确定为国家战略产业核心产业,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国际形势、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必须切实加大宣传,充分认识农作物种业的战略意义、核心作用,同时对种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加以适当的普及宣传。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切实改变重规划编制,轻规划实施,重政策意见出台,轻政策意见落实等不正常现象。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相应职责自觉地全面贯彻落实政策意见,主动组织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

4.2 在扶持政策上落实优先

整合和优化资金使用,把种业作为 “两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的重点对象,“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支持建设种业企业育种基地 (含南繁基地)、农作物良繁基地和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省财政每年安排商业化育种专项资金,支持种业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大力培养现代种业人才,探索实施开展目标品种课题招标制,落实省外良繁基地扶持和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

4.3 在工作举措上落实优先

整合省内科研育种优势资源,引导构建企业育种科研体系,着力提升企业育种能力。加快形成以自主研发为主导,合作研发为支撑的粮油战略产业和瓜菜等主导产业作物并重的育种创新体制。支持种业企业牵头联合省内外科研单位加强粮油、蔬菜园艺类作物的商业化育种,开展对以品种选育推广为主要业务的科研单位或部门实施保留国家科研支持政策的企业化改革试点,着力培育浙江省农业粮油及主导产业突破性新品种。消除种业企业的部门所属的思想观念、资本结构和管理模式,积极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浙江省种业龙头。

[1] 耿月明.种业应提升为国家安全战略 [J].中国种业,2010(6):9-11.

[2] 吴永革.新浙江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34-135.

[3] 陈剑平,袁群英,孙丽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J].浙江农业科学,2014(9):1317-1322.

[4] 黄国洋.种田致富50招 [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48.

(责任编辑:吴益伟)

F 324.6

A

0528-9017(2015)04-0453-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403

2015-02-28

阮晓亮 (1965-),男,浙江路桥人,高级农艺师,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种业管理和种业发展研究工作,E-mail:897089140@qq.com。

文献著录格式:阮晓亮.浙江农作物种业优先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4):453-454,457.

猜你喜欢
单季稻商业化种业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单季稻锌肥肥效试验
种业名企展示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商业化”下的纪录电影叙事探究——以《圆明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