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曹秋秀
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南生态学会理事长杨小波:青山绿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本刊记者 曹秋秀
“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近期,以大自然母亲、雨林、海洋、水等为第一人称讲述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美国系列公益影片《大自然在说话》来到中国,其独特的话语视角、震撼的影像画面,以及蒋雯丽、葛优、姜文、周迅等“大腕”的倾力“献声”,使其迅速在网络及微信朋友圈传播开来,从而引发公众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再度关注与热议。
其实,对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05年就用“两座山论”进行了精辟的解读。2013年,习近平再次阐述“两座山”的辩证关系,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对海南而言,生态是立省之本,发展是第一要务。保住绿水青山之本,赚取更多金山银山,是当代海南奋斗的目标。如何找准二者之间的制衡点,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双赢”?本刊记者采访了海南大学杨小波教授。
采访从一部很有影响的小说开始,因为杨小波认为它是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开端。“上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根本不知道‘环境保护’这个词,那时全世界流行的口号是‘征服大自然’,直到1962年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杨小波介绍。蕾切尔·卡逊是海洋生物学家,她在此书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因为化学农药的大量投放,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春天突然变得寂静了,人类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尽管这本书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但它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生态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并促使环境问题上升到各个国家的议程上来。”杨小波说。1972年6月,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大会”,开启了全球性环境治理的新时代。
不仅如此,生态研究也因此开始了新的征程。生态研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开始,主要研究在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生物的关系。《寂静的春天》出版后,生态研究开始涉足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诞生一门新的学科——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最终融为一体。我国略作区分,生态学主要研究非污染类,譬如,如何保持水土等;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污染问题,如水污染等。”杨小波说,“简单理解是,生态学关心水量,环境科学关心水质。”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经济社会诸多领域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经历艰苦卓绝的改革发展探索,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时代。“我们的猫抓着老鼠,又不打破盐坛酱罐,将更好。青山绿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杨小波笑着说。
海南是我国典型的岛屿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很早以前,海南就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始终把生态环境条件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可持续发展,在时间上要‘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在空间上,发达国家不能为了保护本国资源,而对其他国家进行掠夺。”杨小波说。岛屿几乎都是中高周低的地形,加强保护森林资源、恢复与重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海南岛生态环境建设重中之重。“平原、台地,无论发展农业还是其他产业,都要靠山地森林涵养的水源来滋润生存;岛屿海岸,也要靠红树林和海岸防护林来保护。因此,林地可以喻为海南岛屿生态安全的根基。”杨小波解释说。
从1984年开始,海南实行封山护林和封山育林。自1994年起,率先在全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特别是199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确保了海南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2009年“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提出奠定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2011年,海南启动“绿化宝岛”建设工程,2012年又提出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为建设美丽海南指明了方向。“绿色崛起是生态省建设的升华,绿色崛起的根,就是在保护中发展,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杨小波看来,绿色崛起的内涵非常丰富。“绿色崛起最关键的是要各个行业在技术上得以提高。只有技术上提高才能有效利用单位土地资源,有效降低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产生更大效益。同时,提高资源管理能力也很重要,管理不好,资源也会浪费,尤其是对管理要求很高的旅游业来说。此外,绿色崛起要求有效提升劳动者的生产技能,有效约束个人、企业、政府行为。绿色发展,人类行为能不能绿色非常重要。人人低碳消费、低碳生活,海南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有效改善,越来越好。”杨小波强调。
“当然,绿色崛起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海南在环保立法方面同样走在全国前列。一般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海南也会相继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国家有《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海南有《海南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与保护规定》;国家有《自然保护区条例》,海南有《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等。不仅如此,海南还有专门的《海南省南渡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定》《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等。”杨小波说:“今后,法律法规还需不断修编,更加完善。对环保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要及时立新法进行保护。执法上则需更加严格。”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深入,全面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海南环境资源压力凸显。
“首当其冲,是土地资源压力,尤其是黄金地段的土地资源稀缺,比如海岸带。细数海南东海岸,从亚龙湾到海棠湾,到陵水湾、香水湾、石梅湾、神州半岛、博鳌港湾、日月湾等,几乎各个湾都被开发了。海岸带就这么长,湾就这么多。”杨小波掰着手指数着,眉目间掩饰不住内心的担忧。“中部地区的五指山、白沙、琼中、保亭等市县,是海南的‘绿色之肺’,森林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除开森林保护区域,他们可开发的土地资源就更有限了。如何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使用和保护,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与森林保护压力相伴相生的是水土保持压力。“海南虽然降雨量大,但旱期也长,森林护不好,水就保不住。西双版纳傣族人流传一句话:‘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水的问题,一是量的保护,二是质的保护。过于砍林,就会影响水量;过多排放污染物,就会污染水质。”杨小波说。
此外,由于过去规划的多头编制和多头管理,各个部门规划的发展目标、技术标准体系和侧重点互不相同,导致各类规划衔接不紧,产生矛盾。规划产生矛盾,建设中就存在矛盾。“比如林地保护规划与建设用地产生矛盾,一方要保,一方要动,怎么办?”杨小波说,“‘多规合一’的推出,恰逢其时。”“多规合一”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打破层级间壁垒,“绘制一张蓝图”“建设一个平台”,以全省作为整体单元,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地进行统筹规划,能够避免同质化发展,从规划源头上防范开发建设与保护的矛盾,实现海南的长足发展。
“其实,2009年广东云浮市、四川成都市就进行了‘三规合一’的尝试,2013年广州、厦门也做了‘三规合一’,如今其他省市纷纷加入规划融合队伍。海南一步到位,提出‘多规合一’,成为全国唯一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杨小波娓娓道来。“但我个人认为,多规合一要抓重点,以主要规划为准。如,海南要重点把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林地保护规划、海岸带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融合,而非包罗万象。‘多规合一’出台后便可有效指导各部门、各市县的发展与保护工作。”
“要做好‘多规合一’,生态保护红线是最重要的保护线,可分为禁止开发线和限制开发线。”生态保护禁止开发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海南生态保护线很多,耕地有保护线(含基本农田线),海岸带有保护线(国际上称为退缩线),林地有保护线,还有保护区边界线。一些特殊的生态系统(目前还没划入保护区,但现在非常重要,需要保护的区域)也有保护线。在这些需要保护的区域内,哪些是禁止开发?哪些是限制开发?可能要经过决策部门、相关专家等共同论证。当然,禁止使用也并非完全禁止,一些为了国家安全,为了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公益性项目经过专家论证后应该允许进入,如重大码头、高速公路、国防项目等。‘多规合一’,首先要把这些红线划出来,这是底线。”谈到保护区,杨小波再次强调了一个观点:“保护区的建立是为未来人而建,当代人不要总想开发保护区,而是要远离保护区,让保护区能够自然地得到有效保护,为未来人提供一块宝地、一块榜样地,把我们目前还不了解的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留给后人去研究、去了解。这是保护区建立的一个重要目的。”
众所周知,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如果一座山,你要让他长树,又要它建别墅,确实难度大。这就是如何在保护中发展的问题。”杨小波说,“既要让山上的林保住,又要体现出青山的价值,我想除了上述的环保意识、法规、政策,还需创新思维。”
比如,借助青山的间接效益。“把别墅建到青山边上,借青山的景和貌,提升别墅的价值。别墅建在闹市一般只卖到1万元每平方米,建在绿水青山间就能卖到3万元每平方米。这样,金山银山就来了。而且青山在,水就清了,水的质量高了,喝的水就好了,人就过来了,金山银山就来了。青山绿水在,负氧离子高了,疗养就更好了,人就过来了,价值就出来了。”
也可适当开发利用青山的某些部分。“比如把别墅建到青山上,占青山1%—5%,当然到底利用多大的青山,要经过专家论证。这样,青山中有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中有青山,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景象。电影《非诚勿扰2》外景——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在山上建很多鸟巢屋,对青山进行适度开发,就很吸引人,引来了金山银山。考虑到环境承载力,在此,希望该区域不要再进行扩大。而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更是极致,典型地把海南三流的资源慢慢恢复,建成了一流的旅游项目。青山不仅得以保留,价值还得以提升,金山银山自然获得不少。”杨小波啧啧称赞。“当然,换成河流、湖泊、海湾要开发的话,也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