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野
走具有海南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邝野
2015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充分体现就地化、一体化,统筹解决城乡一体化问题。要把城镇化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脱困、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城镇化路子。如何依托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特色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城镇化之路,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几年来,海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马了一批如东环铁路、西环铁路、电网跨海联网工程、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工程、昌江核电站、文昌航天城等重大项目,极大地促进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海南城镇化进程。但随着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当前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的矛盾仍日益明显。虽然一些城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优化,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有很多城镇依然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城镇面貌和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要按照全省“一盘棋”的规划理念,制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统筹建设、功能配套,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保证城镇居民享有优质的公共服务。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对基础条件较好的重点城镇加大投入,尤其是财政投入,让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风貌更加彰显海南热带生态特色。
二、构建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产业支撑较弱,是当前影响和制约海南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海南城镇的产业普遍结构单一,缺乏能够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要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和海洋产业为特色,新型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一要推动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以发展品牌农业为抓手,按照专业化、设施化、标准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要求,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大力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加快农业基地建设。发展农产品深度开发和加工及其配套的物流业,建立“产、供、销、贸、工、游”一体化的绿色农业产业链,着力打造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品牌,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二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要按照空间规划布局战略,结合自身资源特点,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大城市和中心城镇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无污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以龙头企业、大项目为核心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进程。小城镇要与大城市和中心城镇产业发展相配套,做好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产业,着力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就地城镇化。三要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热带滨海休闲度假、温泉康体保健、医疗养生、文化艺术等特色旅游业,带动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和现代社会对接,提高农民的素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融入城镇创造条件。积极发展现代金融、物流、会展、医疗养生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四要培育壮大海洋产业。要充分利用海南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和海洋观光旅游业发展,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把海洋产业培育成为城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步伐,助推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在放开城镇特别是小城镇落户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城乡户籍一体化管理制度,让在城镇有合法职业、稳定生活来源、稳定住所并且有意愿的农民工落户城镇,和当地市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使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尽早脱离“半市民化”身份,而成为真正的市民。要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实行集约化经营,解决好城乡同地不同权、不同价的问题,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
四、创新城镇投融资机制,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协同发展,做到统筹建设、功能配套。海南财政资金还不充裕,仅靠财政投入是不足的,要完善财政和金融体制,创新城镇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化、多类型、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投融资体制。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创造条件引进PPP模式参与城镇化建设,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污水处理、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经营性领域的产业化投资资金,促进企业资金、社会资金和外商投资更多地向城镇聚集,从而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作者单位:海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