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春光
抗美援朝前线运输部部长王广文的一生
文/李春光
钢铁运输线,敌机炸不断。
不分白天和黑夜,运输到前线。
运来枪弹打敌人,送来水果香又甜。
大家团结一条心,要把美国鬼子消灭完!消灭完!……
这是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爱唱的歌曲之一。这“钢铁运输线”的总指挥,就是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运输部部长的王广文。
王广文1915年生于河南睢县长岗乡后杨楼村的一户普通人家,上过高小、师范,师从父亲练过武,1936年担任长岗乡联保主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推选为长岗党支部代理书记。
同年5月底,日寇侵占了睢县县城。已转移到乡下的中共睢县党委研究认为:王广文虽然入党不久,但立场坚定,靠得住;他在其家乡一带威信高,又是联保主任,有一定实力;加上他慷慨、仗义、善于结交,很会凝聚各方力量。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说不定能拉起一支抗日队伍。届时,与杞县中心县委领导的武装相互依托,便可有效地开展豫东抗日游击战争。为此,县委书记张辑五决定找他面谈一次。不料,尚未动身,王广文竟风尘仆仆地找到了他。
王广文开门见山,向张辑五汇报道:“遵照县委指示,我已召集了七八个人,收藏了七支步枪和一支手枪。估计过不了三天,还会有些人和枪汇集到我这儿!”
“中啊!”张辑五拍着他的肩,表扬他:“干得好!干得好啊!”
“我这次来找您,是想建议您到我们后杨楼去,给我们那些同志和准备加入我们队伍的青年讲讲话,鼓鼓劲。”
“可以!”张辑五马上应允。
“最好,是您带着这里现有的人和枪都到我那里,和那里的人合在一起,成立抗日游击队。”
“噢—— ”张辑五欣喜地问:“你怎么会有这想法?”
“我认为,各方面比较,后杨楼比其他任何村的有利条件都更多些。”
“具体说说。”张辑五拉着王广文一起坐在长凳上。
“首先,那里离县城较远,又位于睢、杞、太三县交界处,是个‘三不管’的地方,容易站住脚。”王广文同答。
张辑五点点头,又问:“还有呢?”
“村里的人比较心齐、抱团,都希望抗日,又和邻村的关系也挺好,不容易发生意外。”
“人多了,有地方住么?”
“一部分人可以住我家,其他人可以住在邻居家,也可以住在村西破
庙里。”王广文稍停了片刻,又补充道:“前杨楼、李庄都和后杨楼村连村,那里也可以住一些。”
“好!”张辑五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把县委机关和现有十来人的武装迁到后杨楼。
接着,张辑五让王广文立刻回去准备拉队伍,他本人随后就到。
王广文回去的第二天,就召开了保长会议。经过一番声情并茂又深入细致地做工作,一下子召集了七八十人,有不少还是连人带枪一起来参加的。
6月2日,张辑五化装成农民,带着十儿位同志一起到了后杨楼。6月3日,县委其他成员也脚跟脚地到了那里。一时间,后杨楼成了全县抗日的中心。
张辑五等人按照豫东特委的指示精神,经研究,当即在王广文家的小院里筹建了睢县第一支抗日游击队,并决定由王广文任队长,自任指导员。随后,他们根据各自的特长,任命了分队队长、班长、副班长和轻机枪手等等,在后杨楼打麦场上正式宣告了睢县抗日游击队的诞生!
1938年6月,睢县抗日游击队与杞县抗日游击队合编为睢杞大队,王广文任二中队中队长。7月初,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成立,王广文任二大队四中队中队长。10月11日,三支队与彭雪枫部队在杜岗会师,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王广文任支队独立营二营六连连长。
一天,王广文正在操场上教大家练队列,忽然支队司令员彭雪枫来到了他们连。王广文喊了个“立正”口令,转过身,向他敬了个礼。
彭雪枫还礼后,向王广文和战士们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大家接着练。而他则站在一旁,既不说话,也不走动。
在彭司令面前,王广文更加严肃认真,对部下的要求堪称一丝不苟。但他要求的只是队列动作形式上的整齐划一,而没注重动作的准确、扎实。
彭雪枫一眼就看出了训练中的毛病。他缓步走向队列,亲自纠正了个别战士不对的姿势,并对王广文说:“教练员不要光喊口令,还要随时纠正战士做错了的动作。队列训练,应首先要求每个战士把动作做准确,然后再要求整齐划一。训练不要光图形式,要讲究实效。”
后来,王广文曾就此事专门写道:那时候,“我的一点儿军事知识,还是参加革命前在一个训练班里学来的,形式主义的味道很浓。经彭师长那么一指点,我立即明白了自己的缺点及其根源,在以后的整训中就经常注意克服这个毛病。”
也正是牢记了“彭师长那么一指点”,王广文在练兵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多次受到营、团首长的表扬。
在1939年6至9月,支队进行大整训。王广文按照彭雪枫教给他的练兵方法,以及彭雪枫写的《游击战的几个基本作战原则》,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教训,从实战出发,带领全连苦练硬功夫。队列、队形、军事常识自不必说,打靶、投弹、登高、跳远,乃至土工作业、跨越障碍物等等,战士们都生龙活虎,个个出类拔萃。不久,全团进行大比武,他的连队一举夺得了全团整训总优胜。到八九月间,支队又组织各团优胜者在新兴集进行大比武,他的连队又超越群雄,被总部评为模范连。在发奖大会上,彭雪枫亲自把奖旗授给他,还紧紧握住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发扬传统,保持光荣!”
1940年6月,中共豫皖苏区党委和六支队决定建立睢杞太独立团。不久,王广文被任命为独立团一营营长。年底,种种迹象表明国民党即将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被称为水东的睢杞太根据地有可能受到日伪军和国民党的联合进攻。为保存实力,团长拟将独立团撤离水东,到永城与六支队改编的新四军四师会合。上级采纳了他的建议。
部队行至太康边境时,王广文越想越感到他们一走,敌人又会扑过来反攻倒算,父老乡亲将受到日伪变本加厉的折磨;再就是根据地要是一丢,想再夺回来就更难了!所以,他决定留下来坚持战斗。上级批准了他的建议,让他和一位营教导员带着一个连和两个排留在水东打游击。
果然,主力部队东撤后,局势骤然变化:惯匪、兵痞、流氓等又集结起来,独霸一方,祸国殃民;国民党地方团队溃兵、军官、土豪劣绅公开投敌,当了汉奸;西逃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党棍要员乘机返乡,公开喊出“曲线救国”的投降口号。日、伪、顽、匪四位一体,到处抢粮派款,抓丁拉夫,敲诈勒索,烧杀奸淫,把水东糟蹋得惨不忍睹!王广文面对此情,气愤填膺,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也只能让队伍白天隐蔽,夜间作战,穿插于敌伪顽之间,相机为百姓报仇雪恨。
在此期间,王广文凭其大智大勇,智取草寺庙、火烧望京楼、巧妙安置伤病员或家属的事,都被后来传为佳话。例如,他当时已有一子一女,妻子为防备日、伪、汉奸追杀,整天
提心吊胆地东躲西藏。有一次,他需要带着队伍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几天,一时无法安排妻小,就在一天晚上带着他们到了一个大财主家。敲开门,那财主一看是他,立马惊得目瞪口呆。刚想把门关上,王广文却一腿跨进了门槛,故意地露了露别在腰上的两支盒子枪,慢条斯里地问他:“你不认识我么?”
“认识、认识!”那财主一时不知怎么才好。
“认识,为啥还关门?难道不欢迎?”
“欢迎、欢迎!”
“这就对了!”王广文笑了笑,说:“我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次来,是想借您一块宝地用用。”说到这里,他指了指妻子和两个孩子:“我有事要出去几天,怕老婆孩子不安全,想请您关照一下!”
那财主又一次傻了眼,心想:如果答应他,万一走漏风声怎么办?如果不答应,他那双枪……
“不用担心,”王广文猜出他在想什么,说:“只要你和你的家人不说,没人知道;即便鬼子汉奸大搜查,就凭您的名气和影响,量他们也搜不到这里来;即便来搜,我也相信您有法对付!”话音刚落,就把妻儿交给了他。
“我还挺忙,”王广文一边说,一边拍拍枪:“不打扰了。您可要费心哟。要是他们有啥闪失,您和您一家老少的性命,恐怕……”
话没说完,王广文冷笑两声,走了。
还真管用!那个一向称霸乡里的大财主,竟一反往常,乖乖地接受了王广文布置给他的“特殊任务”,而且完成得很好:王家母子三人不仅毛发未损,他们还在那儿吃了几天许久没吃上的好饭……
水东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要地,是连接华东、华北和陕北的交通要道。后来,时任华中局书记的刘少奇途经冀鲁豫边区返回延安时,也曾指示道:“水东地区是八路军和新四军联络的枢纽,是以后反攻的战略要地,应加强对这个地区的领导。”
当然,敌人也看到了水东的重要性。所以,在1941年3月水东地委重建独立团时,此地已被日伪团团围困,致使孤悬敌后的独立团与上级失掉了联系。
为求得上级指示,水东地委在派组织部长张剑石去淮北寻找新四军四师的同时,也派副团长王广文去曹县求见冀鲁豫军区鲁西军分区。
王广文带着一位助手越过陇海铁路,到了冀鲁豫军区鲁西军分区所在地曹县,见到了分区司令员兼政委赵基梅。他介绍了水东的形势和他的来意后,赵基梅当即表示:在人员和物资上,虽然我们也紧缺,但仍会抽出一些支援你们;冀鲁豫边区抗大分校,也可以帮水东训练干部;为便于双方联系,可以建立地下交通;你们可以根据情况向北发展,到杞县以北和陇海路南侧活动,以避免敌伪顽的夹击。
“那我们的归属问题呢?能归八路军领导吗?”王广文问。
“这可是个大问题,”赵基梅说:“我做不了主。那得请示上级,甚至得中央批淮!因为这涉及新四军、八路军两支部队啊!不过,我可以把你们的意见尽快向上反映。”
王广文返回不久,水东地委和独立团遵照上级指示成立了军政委员会,调整了战法,并开始向北发展。
不过,到年底时新四军四师继续东移,独立团彻底失去了同他们的联系。军政委员会又派王广文再次北上,向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汇报工作,并希望接受他们的领导。
这时,王广文正带领二营在杞北活动。杞北离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濮(县)范(县)冠(城)交界的红庙远达600里,途中要穿过陇海线,破敌封锁网。所以,王广文这次北上,是奉命带着二营的指战员一同出发的。
一到红庙,王广文很快受到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的亲切接见。杨、苏二首长遂就如何坚持水东斗争,从政治上、军事上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那次北上,对水东地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先是实际上改变了水东的归属,由冀鲁豫代管;继而由冀鲁豫军区向水东选派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干部,增强了水东独立团的战斗力;随后,中央军委作出批复:“地区属华中,但因距离较远,可归冀鲁豫军区领导”,中央也批准水东地委于1942年12月正式划归冀鲁豫区委领导。从此,水东的形势开始好转。尤其是1944年杨得志派余克勤、袁振率南下大队到达水东后,不但很快打跑了鬼子,赶走了蒋匪,还在那里开拓出一片莺歌燕舞的新天地,保证了华东、华北与陕北的交通顺畅!
1947年年底,在中原地区国民军虽然继续占有较大的优势,但己处于防御地位。时任豫皖苏军区一分区副司令员的王广文,奉命去华北的晋冀鲁豫中央分局党校学习。
但是,王广文来到党校所在的河北平山县时,党校尚未开学,组织上安排他进了设在新城的军大,分在营
团级干部组成的“上干队”,并担任学员队队长。1948年年底毕业时,军大又成立了以师、军级干部组成的“高干队”。校方鉴于他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又选送他到“高干队”继续学习。
1950年1月,王广文以优异的成绩在军大毕业,面临着重新分配工作。
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不少人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认为大功告成,可以歇一歇,甚至享受享受了。因此,军大毕业生在分配工作时,有的想进大城市或离大城市近一些,有的想到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也有的想到家乡一带。而王广文和他们不一样:主动申请去大西南!
“广文同志,你怎么会有这想法?”军大首长问他。
“我原是豫皖苏的干部,豫皖苏的部队改编成十八军去了大西南。我的许多老战友都在那一带,我想和他们在一起。”王广文坦诚地说。
“还有别的原因吗?”首长又问。
“我是军人,职责就是打仗,在这里学的也是怎么打胜仗。现在,大西南不同内地,清匪的任务还很重,有仗可打!”王广文补充道。
“那儿可相当艰苦哟!”对方笑了笑说。
“再苦,还能苦过我们水东的困难时期?!”王广文不假思索地回答。
对方笑着点点头:“我们会考虑你的意见的。”
随后,有关方面研究后,不但将王广文分到西南军区,还表扬了他那“主动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可贵精神。
王广文到西南军区报到后,被任命为六十二军一八五师副师长兼雅安军分区副司令员,主要任务是清匪反霸,再就是发展民兵和开展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生产运动。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竟越过三八线,飞机飞过鸭绿江,进逼中国边境。在此情况下,党中央及时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于10月25日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击侵略者。
时任西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第一副部长的王广文,刚刚改任油料部部长才一个月,就接到命令,让他到朝鲜参战,并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运输部部长。
朝鲜山岭起伏,谷深路狭,当时又值冰天雪地,别说行车,就是只身走路也困难。王广文为了全面掌握运输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改进工作,除了坐着运输车亲临前线,还多次召开司机坐谈会,征求他们的意见。
“上前线全是弯弯曲曲的山路,太难走,若遇上敌机轰炸,又没地方躲藏,我们也挺揪心的!”有人说。
“我们的汽车缺乏保养,坏得快,新车跑不到l万公里就要报废,不但可惜,也影响运输效率!”又有人说。
“不少司机也缺乏山地行车经验,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还有人说……
王广文根据大家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迅速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自己动手,开辟了 3条通住前线的公路,设置路标,并在两侧建筑隐车洞,如遇敌机轰炸,车辆可以马上驶入洞中。还在沿路山头设置高射炮,迫使敌机不敢低飞,保证了运输队昼夜行驶,安然无恙。
二是制定了车辆的保养、维修和运输指标等一系列规定,提离了运输效率,延长了汽车的寿命,由原来的行驶1万公里增加到8万公里。
三是加强对运输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技术训练,如山地开车的要领、如何躲避敌人的照明弹、怎样隐蔽车辆等。
四是在运输部开展“利废修旧”活动,建立了两个修配厂和三所保存汽车零件的仓库,组织人员收集战场上的汽车残骸(有自己的,也有敌人的),拆卸其零件,有的用于汽车修配,有的运回祖国。
有一次,王广文不顾一天繁忙的疲劳,又在漆黑的夜里坐车往前线运送枪械弹药。行至中途,敌机又突然投下照明弹,光芒四射,使地面上如同白昼。他临危不惧,令前半部的车灭灯行驶百米,隐蔽到山洞里;后半部的车,立即开进隐蔽洞。敌机投下了数十枚炸弹,都落在前后车辆的空间,车辆无一损失!
在王广文领导的运输部统一安排下,前方部队打到哪里,车辆就开到哪里,物资就运到哪里。在上甘岭战役期间,王广文还亲率车队参战,三天三夜没合眼,保证了物资和弹药的供应。为此,有人编了本文开头引用的那首歌,被战士们广为传唱……
王广文1956年1月从朝鲜回国。先是到解放军后勤学院高干队学习了半年政治和文化,接着又学了一年从师到兵团的后勤技术,1957年8月被任命为大同汽车拖拉机管理学校(隶属总后建制,代号为“后字251部队”)校长。1961年5月,组织上曾调他任总后勤部驻青藏办事处(正军级单位)主任,但赴藏之前需要先体检,而在体检时却发现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糖尿病。为此,他不得不住院治疗了一段,随后又返回大同汽校担任校长兼党委书记。从那之后,他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在1966年2月经批准离职休养2年。没想到不久发生了“文大革命”,他一直没能复职。后来,他在郑州安了家,还当选河南省政协委员并连任3届,于1989年4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