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语言的情味,实施情感教学”方法探析

2015-11-27 08:34刘爱军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品味语言朗读训练

刘爱军

摘 要:语文教学中情感是灵魂,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好课堂,教之以情,激发共鸣。就语文教学中抓语言的情味,实施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铸造学生美好心灵,陶冶学生高尚情感方面的方法进行总结探讨。

关键词:朗读训练;品味语言;激发想象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朗读训练——寻找与文本的契合点,获得情感体验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到引领和点拨的作用,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以读为本,在诵读中培养语感,这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涵泳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泳其中,才能得其妙处。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提倡朗读,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例如,朱自清的《春》描绘了一幅春风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要读得语重而情深,令人感受到春风的温煦和柔情;“泥土的气息”和“青草味”要读得轻柔,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指导学生按要求去朗读,正确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学生在增强语言感受的同时也就会调动自己的情绪,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品味语言——深入领悟作品的情味、意趣

任何一篇文章的阅读与思考,都离不开对语言的正确理解。语言的品味是读懂文章最基础的一步。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可见,要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就要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语,沉浸于作品的情感世界,深入体悟文章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

1.雨果怎样赞美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3.选择你喜欢的语句认真品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经过朗读、品读,学生呈现出精彩的思想火花。学生的思考发现整理如下:

问题1:雨果是这样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语言上充满感情,语句凝练优美,富有感染力。

问题2: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谴责态度。用了反语这种修辞手法: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本文是一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很有感染力的文章。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析,既有对作者评价圆明园的真切的认同,又能感受到作者强烈谴责侵略行为的痛快淋漓。

问题3:学生选择的语句有“圆明园有某种恍如月宫的建筑”,有“用雪松做的屋架,上上下下缀满了宝石,披上了绸缎”,还有“神殿,异兽,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说它是“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显现,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学生还把这些优美的语言读得声情并茂,读出了圆明园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通过这样反复的仿读品味,他们明白了这些语言不仅表现了圆明园景色的美妙绝伦,建筑的华丽雄伟壮观,更突出地表现了世人对它的景仰,它是世界建筑的奇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在品读中,学生领悟到了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感情,进而深入理解了作品的内涵。

三、触发想象——推动情感发展、深化

丰富的想象力来源于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形象积累,来源于对生活的关切和热爱。如能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获得正确的语感很有好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渲染课堂气氛,创造情感环境,让学生分析语言的情味,触景生情,进而能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深入领悟文章的感情。

例如,《春》中描绘春花,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那火焰燃烧的炽烈气势,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你的脑际,给人以生活实感。读这样的句子,教师要抓住语感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灵感,深入感受语言的情味。

总之,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涵泳、比较有情味的语言,用心灵去领悟,作品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也就渗透到了学生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中去了,就会获得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也就达到了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王隶文.抓语言的情感味[J].中学语文,1996(07).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品味语言朗读训练
让心灵与文本对话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让学生爱上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