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

2015-11-27 21:55于米
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经理人市场化薪酬

于米

职业经理人制度最早起源于西方,特别是在美国得以繁荣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日趋复杂化、专业化,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发生分离,出现了所谓“经理革命”,专门以管理为职业的经理阶层逐步形成。职业经理人的兴起,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经营风险,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中国,有关职业经理人的话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即有人提及,但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近几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经理人及其制度的建立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热烈的探讨。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国有企业应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首次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肩负着改革先行者的重大使命,应该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措施与途径,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大局。

来自国企的声音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一经公布,“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这一全新话题即引起了社会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与研究机构发表了对该问题的看法。但这其中鲜有来自执行该政策的主体——国有企业的声音。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的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于近期举办了“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研修班,得到了国企的广泛重视与热烈响应,来自65家国企的相关工作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对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内外部环境、选聘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学习交流。通过研修班收集的来自国企的声音,反映出对以下问题的共识。

一是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工作重要而急迫。目前针对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工作如何入手,多数企业仍处于困惑混沌的阶段,缺乏关于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和学习,包括成型经验和理论知识等,因此举办专门的政策宣传、培训与学习十分必要。

二是需同步完善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内外部环境。推进优化完善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家政策及相关法律、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政府干预与市场化运行的相互平衡、职业经理人外部成熟的职业化市场等;内部环境包括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文化以及职业经理人的队伍建设。内外部环境应同步优化完善,以外部政策制度改革为保障,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营造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建设培养职业经理人队伍。

三是国企职业经理人的内涵与特殊性仍需清晰界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内涵价值,来自中石化的央企企业代表提出了“职业+经理+人”的界定方式,即职业经理人是专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并作为终身追求的一群人,有良好的职业境界、道德修养和专业的管理能力,其价值是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帮助企业获取利润和成长;在特殊性问题上,达成了统一认识,“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区别于外企和民企的显著要素包括有党性与政治素养、对国企的文化和价值观有认同感、有国企的成长背景,具有政治敏感性与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是国企职业经理人的关键素质能力需分清主次。在国有企业的特殊环境下,职业经理人所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是政治素养与道德修养,即党性高、对国企事业要有忠诚度与奉献精神,对国企文化有认同感,同时要有道德素养、道德底线思维和规则意识;第二是具备职业素养,有通用与细分的经营管理能力,并在以往职业生涯中取得过成功经验;第三,要具备与政府沟通的能力及人脉关系,高度的包容性、抗压能力与危机处置能力。

五是职业经理人的选聘评估与激励培养工作初显成效。目前职业经理人工作大多在央企二级单位开展,更具可行性也更容易与市场接轨。几家已经开展职业经理人选聘的试点单位表示,对于选聘评估工作,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可以按市场化选聘,同时结合运用内部公开提拔,猎头公司,引进第三方人力资源机制参与全过程,加强监督。选拔程序采用民主测评,专家面试,组织研究,保证公平性和可参考性。存在的问题是风险大,无诚信记录,违约风险;对于激励培养,可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股权激励与经营业绩挂钩,授予称号,提供职业发展通道。薪酬结构可采用5+3+2的方式,“5”是岗位薪酬,“3”是绩效薪酬,“2”是股权激励,关键是薪酬水平的市场化,并利用事业平台的吸引力留住职业经理人。

存在的困惑与挑战

外部环境问题。目前国家层面没有对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内涵和措施进行清晰的界定;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考核、激励体制等方面都存在僵化,缺乏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制度和市场化薪酬制度,这也造成了很多企业出现高端人才流失,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有待顶层设计完善。

内部机制问题。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与企业原有的人才管理制度如何衔接,与旧制度有哪些区分;作为国有企业,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企业领导干部的领导,在此情况下应如何将党建工作同现在推行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相结合。

文化融合问题。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具有丰富的市场化运作经营企业经验,基本在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取得过成功经验。那么在具有丰厚历史基础与沉淀的国有企业,应如何与国企文化相融合,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时存在企业内部员工对外部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包容接受问题。

考核激励问题。规范国企领导薪酬水平,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朝着深化国企改革迈出的关键性一步。但是,因为配套政策没有出台,很多职业经理人与出资人代表被同样限薪,心有埋怨情绪,对于企业留住职业经理人造成了困难和阻碍。国企职业经理人的考核标准是什么;如何确定国企职业经理人的薪酬才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与幸福感,如何解决市场化选聘与组织任命的薪酬平衡问题。

推进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建议

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讲,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可以实现国有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化配置,拓宽选人渠道,减少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职业经理人的自身角度来看,职业化程度越高,市场化的程度越强,个人职业生涯与个人的工作业绩联系得也就越紧密,职业道德的自我约束力就越强,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几率就越小。按照市场化要求,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国企高管职业经理人,让那些具备敏锐市场洞察力、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脱颖而出,为国企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于企业与个人都是双赢。因此,在国有企业中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对于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职业经理人制度及其在中国国有企业的实践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未来工作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

1.推进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目前改革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制度建设的原则与工作流程有待完善。指导推进下一步行动计划,顶层设计方案是总的指导原则,建议在广泛征求意见,试点单位运行反馈后出台,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董事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前提。

2.塑造企业文化。建立有利于市场化的内部文化氛围,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达成共识;企业要建立完备的企业价值观体系,提倡包容的业绩观与契约精神。

3.界定推广范围。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试点单位应选择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优先推行;在中央企业中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应优先在二、三级单位副职和专业领域、专业层次中实施。

4.明确职责与选拔条件。清晰界定职业经理人的职责与权限,在遴选国企职业经理人时,必须以职业素质能力测评为基础,实施科学选拔,以组织部门测评为依据,依法合理任命。同时要求配置企业经营者的市场行为公开化、制度化、法律化,形成职业经理人和企业的双向选择机制。

5.建立专门的管理体系。对于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应与党政干部区别开来,实现管理序列的分离,初步形成以市场配置为主的,包括任职资格认定、选拔、考核、激励、约束、培训在内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体系。

6.制定监管与考核标准。职业经理人考核应清晰可量化,并按期兑现,及时激励;对于日常监督考核,按照绩效考核结果可上可下,可进可出,形成社会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以及具有整合效应的考核办法;国资委应会同其他机构建立透明公开的信用信息平台,对职业经理人的背景、业绩、信用等方面进行监管,初步形成通用性强,适合职业经理人才市场需要的信息系统。

7.设置合理薪酬方案。在国企全面限薪的同时,薪酬改革下一步的方向是加大市场化选聘的高管比例,由市场来定身价,真正实现通过薪酬激励留住人才。职业经理人对于国企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既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因素,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薪酬方案设置激励留住职业经理人才,是重点也是难点。建议遵循报酬与绩效挂钩、所有者与经营者二者利益兼顾的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采用多元化的薪酬激励方案,将短期业绩、中长期任职、长期股权激励相结合,同时给予一定的事业荣誉等精神激励,为职业经理人提供发展通道并使其强化事业认同感。

8.加强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培训和交流。建议国资委充分发挥专业学院以及智库力量,利用平台优势,对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职业能力测评,对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体系构建、方案开发和分层分类等工作组织培训学习,提供国有企业交流平台,鼓励企业共同为国资委与国企改革的建设出谋划策。

猜你喜欢
经理人市场化薪酬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吸引人才,薪酬体系需细分
70%
“薪酬沙皇”走马上任等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