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资源撷华

2015-11-27 02:23刘威向舒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抗战文献

刘威+向舒

摘 要:文章选取重庆图书馆收藏的部分珍贵地方文献和孤本抗战图书,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这些文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战期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对研究中华民族从衰落到振兴的社会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1-0013-02

抗战文献是指在1937年7月至1946年5月间出版或书写的与抗战有关的一切中外文文献,包括各种版本的图书、期刊和报纸等。1947年重庆图书馆建馆以来,就将抗战文献的征集和整理作为中心工作之一,长期坚持不懈。重庆图书馆已经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抗战文献搜集最全、典藏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1]。关于现存文献,《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出版史》统计为:“八年中,大后方出版图书22,552种,出版期刊2,000余种”[2]。据统计,重庆图书馆目前典藏抗战版图书27,710种,60,041册;抗战时期期刊6,039种,22,152册;抗战时期报纸312种,按月装订成7,428册,共计有抗战文献34,061种,89,621册,其中包括珍贵图书孤本数千册。另外,有民国时期(包括抗战时期)的自拍期刊缩微胶片300种、300卷,报纸18种、178卷,外购报纸缩微胶片510种,2,311卷。由于重庆特有的历史机遇和历史地位,其所收藏的抗战文献具有三大鲜明特色:搜罗丰富,系统全面;分布广泛,互为补充;多珍贵书刊和地方文献[3]。

1 珍贵的地方文献

重庆图书馆所藏抗战文献中,有不少是具有地方性的文献。地方文献又有“一方全史”之称,其文献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历史文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方位科学研究地方历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抗战时期的地方性图书作为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和特殊社会转型思想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价值不言而喻。重庆图书馆收藏的珍贵地方文献,也为数甚多,不胜枚举。现略举一二。

《陪都鸟瞰》(1942年),该书介绍重庆的沿革、生活、消防、交通、经济、文化、民国中央机关、近郊风景名胜。书前有唐煌的摄影,唐毅、东方白题字和重庆街道图。

《重庆市建筑规则》(1941年),全书共有“总论”“设计通则”“结构准则”“特种建筑”“区域”“从业人员”“附则”七篇。重庆市过去对于营造管理尚无较完善的法规,一任市民自由兴建,徒重表面之粉饰,而忽视构造之谨严,塌屋惨剧时有所闻,一遇火灾,辄成燎原之势。重庆市工务局成立后,对市内营造之管理,极为注意。根据重庆市建筑的实况,参考国内外各大都市的管理建筑法规章则等,拟定“重庆市建筑规则”。此书作为重庆市第一部有关建筑的法规,其规则如此完备和详尽,实属难得,是研究重庆市建筑史的珍贵史料。

《重庆市票据交换制度》(1944年),讲述渝市票据交换制度的沿革、内容、特点及其推行情况等。附录:中央银行办理票据交换办法、中央银行成都分行开办票据之始末、最近上海票据交换制度变动之重要资料等5种。此书是研究重庆民国时期经济的重要史料。

《重庆要览》(1945年),该书分14节,介绍重庆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行政组织、户口与保甲、社会、警卫、财政、工务与公用、公共卫生、教育与文化、地政、物价与金融、交通、生活供应等。

《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1947年),草案分为总论、人口分布、工商分析、土地重划、绿地系统、卫星市镇、交通系统、港务设备、公共建筑、居室规则、卫生设施、公用设备、市容整理、教育文化、社会事业和计划实施16部分,其轮廓以半岛为中心,沿江两岸六十平方公里为本体,延及三百平方公里之全市,其项目首为交通,次为卫生,再次为市民福利设施。其市政规划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今天重庆的市政建设而言,仍然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该书资料翔实,书中有大量图表,书前附张群、吴华甫等人所撰之序言六篇及胡子昂、傅光培等人的题词,是研究抗战时期重庆全貌的珍贵史料。

这些抗战时期的地方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乱时期的特色,并注重国计民生、文化教育、公共事业的记述,增加诸如实业、特产等新内容,对研究抗战时期的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对当今的实际工作也有着重要和广泛的查证与参考作用。

2 孤本抗战图书

孤本是指某书刊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亦指仅存的一份未刊手稿或原物已亡佚,仅存的一份拓本。在重庆图书馆收藏的抗战文献中的孤本有3,000多种,这些文献在全中国范围内,仅此一份。抗战时期,以重庆为出版中心的出版界,重点偏向于出版政治、法律、军事、文学、历史和地理类图书。据以重庆图书馆收藏的抗战文献为基础编写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统计,抗战时期共出版军事类资料3,847种(90%以上保存在重庆图书馆),占整个民国时期的69.15%(整个民国时期出版的军事图书共计5,563种,据《民国时期总书目》统计),其中孤本至少有3,000多本。现略举一二。

《中国商事法》(1937年上、下册),这套书是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抗战文献,迄今为止真本在全世界只有两套,其中一套就藏在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库。原本是著者在天津南开大学讲授商法的讲义,后几经修改成书,分绪论和本论。绪论概述权利义务的观念、法律观念及私权之主客体、私权之得丧变更等;本论共7编,包括从事商业之人、商业组织、商品、商事权义之发生、担保、商事契约、破产与和解等。该书结合当时的民法及商事法规进行综合编述。

刘威,向舒: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资源撷华

刘威,向舒: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资源撷华

《合作社与合作金库概述》(1940年3月),该书共11节,概述合作的意义、合作社的种类、组织程序、设立合作金库的意义、合作金库与合作社的关系等。

《民众教育馆》(1940年1月),该书分创立与发展、组织与人员、行政与经费、工作之信念与准则、工作之步骤与区域、工作之方式与技术、工作之辅导与考查等10章。

《木刻的技法》(1940年9月),该书有绪论、木刻、西洋木刻3章内容。书前有编著者序以及木刻作品16幅,书末附本书重要参考书籍。

《新酿集》(1938年7月),该书为诗、词、散文合集,分新酿正集、新酿外集、新酿附集三部分,收150余篇。作者有梅英、卢冀野、老向、冯玉祥、田汉、叶圣陶、鲁迅、郭沫若、老舍、郁达夫、曹聚仁、丰子恺、吴研因等人。

以上这些珍贵的孤本抗战图书,发行量少,能够保存下来的数量就更是稀少。

3 抗战时期重庆名人或客居重庆的个人著述类文献

柳乃夫(重庆人)的《战地服务工作与经验》(1938年),该书分“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几个典型的例子”“怎样健全自己”“守住自己的岗位”4章内容。

董时进(重庆人)的《国防与农业》(1945年12月),该书共16章,论述发展农业、畜牧业、森林特产与巩固国防维护世界和平的关系等。

卢作孚(重庆人)的《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1937年),该书收《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人的训练》《从四个运动做到中国统一》《我们的要求和训练》等12篇。

孙科(抗战时期客居重庆)的《中国的前途》(1943年),该书收《三民主义的世界观》《抗战建国的基本认识》《国际现势与中国》《我们需要何种宪法》等22篇。附录:《抗日救国纲领草案》《集中国力挽救危亡案》《孙哲先生之人生哲学》。

黄炎培(抗战期间客居重庆)的《抗战以来》(1946年),其中《抗战以来》《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雷鸣远》《国讯自白》《我之对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等30篇,均是著者在抗战期间所作,曾刊于《国讯》等期刊。书后附《先室行略》一文。

《蜀道》(1940年)系游记,该书分11章:入川境以前、三峡、自重庆飞成都、灌县与青城山、成都第一旬、川北行、重庆与北碚、自内江自流井回成都、峨眉、再留成都两旬、归去来兮。每章分若干小节。书后附留告四川青年同学书、改造新四川管见、蜀游百绝句。

这些作品记叙了著者亲身经历的政治、军事、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往往能够从侧面真实地反映历史原貌,有利于研究者理清一些历史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还原历史,更可帮助我们认识客观、真实的近代中国全貌,也为我们研究抗战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重庆图书馆收藏的这些抗战文献,集中反映了抗战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脉络,更兼具历史赋予的不可估量的文献价值和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22466-2008索引编制规则(总则) [EB/OL]1212].http://www.cnindex.fudan.edu.cn/zgsy/2009nz/CPRS2008.htm.

[2] 熊复.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出版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370.

[3] 王志昆,曾妍.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收藏与建设[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9):32-34.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抗战文献
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传播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从《电影与播音》回望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抗战音画